當一個社會連國家身分都是假

無法鑑賞真貨,反而推崇假貨的社會環境,從小就灌輸國民假東西的國家機器橫行下,社會有層出不窮的假商品、假食物、假作家,會讓人感到意外嗎?(資料圖片)

日前,《灣生回家》的作者終於對外鬆口承認,自己並非灣生後代,不是日本人,身分是捏造的。

事情傳開後,網路輿論爆炸,許多人痛罵,有教授甚至說這是台灣史上最黑暗的一面,文化部則表示要找當年金鼎獎的委員回來重審書,因為該書當年有得獎,拿走了獎金。

作家的身分造假的確不應該,不過,身分造假是否就代表其所做的全都是壞事,全都是假的,倒也未必。作品內容的真偽,應該還是需要找專人檢驗。

作家捏造身分一事,在台灣也不是首例了。過去也曾有出版人踢爆,某些書根本沒有作家,書上掛的作家姓名全都是捏造的,捏造的姓名多半為外國人,目的是「書比較好賣」,因為台灣的讀者比較願意買外國人寫的書。

如若從此一脈絡來看,宣稱自己是灣生後代的作家,可能是擔心用台灣人的身分無法推得動書,可能是為了推動灣生一事,為了自己的事業好發展,才捏造的假身分。但如果這個作家哭著說,自己才不想當「中華民國人」,想當「日本人」,想當灣生後代,因為太想當了才說謊,對於這種因為身分認同卻不可得其身分而說謊,至少這個人是真心認同這個身分角色。

如果說身分是假造的,就可以推論所有一切都是假的,那麼,台灣需要揪出來批判的假貨之多與嚴峻程度,這個假冒日本人的作家可能還不是傷害最大的,不是嗎?畢竟作者身分造假,但是,書的內容可能還是真的!

還記得不久前我曾經在專欄裡提到台製抹茶都是假,以及許多台灣製造的商品喜歡用日文包裝設計外觀讓消費者誤以為是日本貨的事情嗎?

某種程度上來說,那個也全都是「身分造假」,不管起因是喜愛日本文化,還是因為使用日本符號比較好賺錢,明明不是日本貨卻假裝自己是日本貨。明明是台灣貨卻羞於說自己是台灣貨。然而,假日本抹茶跟假日貨在台灣,非但沒有被抵制,反而賣很好,還被誇好吃的情況也屢見不鮮,不是嗎?

或許,我們應該放大格局來思考台灣社會的「身分造假」現象。

因為渴望某種身分認同而不惜捏造身分認同,對外宣稱自己就是該身分,在台灣應該不會陌生才對,戰後七十年的台灣,一直活在「中華民國」體制底下,這塊土地的統治者,有很多人堅信自己是「中國人」,因此明明國家已經被輪替,全世界主要國家承認的「一中」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在國際上全然不被承認(但或許被同情),可是我們社會仍然有很多人相信「中華民國」是真的,甚至多年來,不惜讓敢說「中華民國」的人消失或禁聲。

某種程度上我們應該這樣想,當這個社會的上位者,長年靠造假說謊蒙騙世人,且不允許說真話的聲音存在,那麼,社會裡的人有樣學樣,也不用太意外,不是嗎?特別是當造假就能輕易取得成就,而說真話做實事,卻被無視冷落在一旁,又怎能怪有心人想靠作假突圍?

無法鑑賞真貨,反而推崇假貨的社會環境,從小就灌輸國民假東西的國家機器橫行下,社會有層出不窮的假商品、假食物、假作家,會讓人感到意外嗎?

< 資料來源:大員通訊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王乾任

王乾任
曾居敦南,現住安坑。 是職業作家/時事評論員,同時也是出版顧問、讀思寫文字溝通表達力的專業講師、網路部落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