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解嚴了 歷史戒嚴中

 

台灣政治已經解嚴,歷史卻還在「自我戒嚴」中,這是《返校》這個遊戲會引起熱烈回響的原因。這意思是指,沒有人刻意去限制我們不能談論,但我們腦袋會莫名地自我禁錮,迴避這些議題。否則,只是一款以白色恐怖做為故事背景的遊戲,為何如此令人驚豔?

這也是台灣過去沒能走出自己文化主體性的主因。文化發展的根基在於歷史,而我們對歷史的記憶來自中國國民黨那套移花接木的中國史觀,這在文化創作會出現一種錯亂的情況:以電影來說,九○年代後期至今,中國拍出大量的歷史電影、歷史古裝劇,台灣的創作人卻不知道如何拍出自己人喜歡的作品。

直到魏德聖發現了新的突破口,但似乎沒有太多人注意到他的成功是由歷史元素所組成。《海角七號》以福佬、客家、原民、日本做為背景結構,找到一套新的、能讓台灣人接受的說故事方式。之後《艋舺》、《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時代》、《陣頭》等電影,都是複製海角七號的電影語言。

但即使如魏德聖這樣重視台灣歷史的導演,也不碰觸二二八或白色恐怖的歷史,目前也看不到創作者將這些故事做為電影題材。推測不是創作者不想嘗試,而是這種題材較難取得資金、觀眾對這類劇本的興趣不高、考量政治因素怕引發爭議。

經過十年,海角這波台灣電影風潮已經到了瓶頸,看不到新穎的變化。由國家電影中心首度公布的票房資訊,去年十一月上映的電影中,一部好萊塢電影《鋼鐵英雄》的售票數,比同期上映所有台片的總和還多,且台片的售票數只占總和的三%,這是個微小卻值得注意的警訊。

反觀好萊塢和德國電影至今仍時常使用納粹元素,就知道歷史之於創作的重要,這也是世界各國文化背後的隱藏規律。而台灣至今以戒嚴歷史為題材的電影,其實一隻手指就能數出來,可見多數人對台灣歷史的思考是多麼禁錮,連電影這麼普及的媒介,都無法成為一個好好探討歷史的平台。

值得欣慰的是,《返校》開啟了台灣新的思考方向,讓更多人知道,從歷史挖掘創作題材是應該勇於去嘗試的另一哩路。

(作者為期貨交易員)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