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是列寧式政黨、唯一政黨與外來政權嗎?

【國民黨是列寧式政黨、唯一政黨與外來政權嗎?】

黨產會在今(24)天針對 #中國青年救國團是否為中國國民黨附隨組織 舉行第二次的聽證會,並由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吳叡人 與國民黨行管會主委 #李福軒 兩人在會上展開激辯。

吳叡人表示『從政治學的角度觀之,救國團毫無疑問是國民黨黨國體制,「KMT party-state 的政治工具。」』

對此,李福軒質疑吳叡人提出『國民黨是列寧式政黨、國民黨是唯一政黨、國民黨是外來政權並沒有證據或是文獻,並直接問吳叡人「#中華民國的歷史上哪一個文件說中國國民黨是唯一的政黨?」』


我們好奇的是,國民黨是列寧式政黨、唯一政黨與外來政權真的沒有學理上的證據或文獻嗎?


學界在研究戰後台灣政治史時,一定會引用到日本政治學者若林正丈的《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書中在論述國民黨在戰後台灣所建立的政權性質時,舉出以下幾點來論析國民黨所建立的黨國威權體制:

A. 疑似(半)列寧主義的黨國體制(quasi-Leninist party-state system)
B. 以「法統」體制排除大眾
C. 政治菁英的族群二重結構
D. 對外部正統性的依存—戰後世界霸權國美國的支持
E. 二重的侍從主義


透過上述幾點,我們可以一步步來回答李福軒所提出的問題


1. 國民黨是列寧式政黨嗎?

若林正丈引用鄭敦仁於1989年所發表的文章〈Democratizing the Quasi-Leninist Regime in Taiwan〉去討論國民黨所建立的政治體制雖然也是有限的政治參與,但不同於傳統上由政治學者Linz所定義的威權統治,並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建立與國家官僚體系相對應的黨組織;
(2)透過政工系統(也就是政戰)讓黨控制軍隊;
(3)予以外圍化、「無力化」的友黨(雖然有其它政黨,但都是點綴與形式,無法挑戰國民黨的統治);
(4)透過黨組織來控制社會團體,藉此排除由下而上的政治動員(例如青工會控制青年團體、婦工會控制婦女團體)
(5)黨的政策產生是透過列寧革命式政黨的「民主集中制」;
(6)具有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這個類似中共的中國主義青年團(也就是共青團)的組織。

所以,#國民黨在台灣所建立的威權統治反而是比較偏向具有列寧主義的黨國體制(但意識形態與經濟制度與共黨國家還是有所區別,所以是「疑似」或「半」列寧黨國體制)。


2. 國民黨是(戒嚴時期)唯一政黨嗎?

1949年5月19日,中華民國在「台灣省」實施戒嚴,依據《戒嚴法》第11條規定,戒嚴地區之最高司令官有權「停止集會結社及遊行請願」,台灣地區開始黨禁。

也就是說,#除了中國國民黨以外#其它政治團體都無法組織或發展#更遑論挑戰國民黨的統治,所以後來參與民主運動與選舉的才被稱呼為「黨外」。

但是,當時還是有早在中國就成立的中國青年黨(1923年成立)與中國民主社會黨(1932年成立),雖然沒有被解散,但也只是花瓶式的存在,無法撼動國民黨統治基礎

當時所實施的《動員時期戡亂條款》與《戒嚴令》,賦予執政黨極大的權力,並將《中華民國憲法》有關參政與人身自由等人權保障給架空並束之高閣。這也就是若林正丈所說的『以「法統」體制排除大眾』的「法統」。


3. 國民黨是外來政權嗎?

若林正丈在描繪國民黨在台灣所建立的『政治菁英的族群二重結構』時,指出早年國家與中央層級的政治位置都是由國民黨所帶來的中國人所把持,而台灣人的政治參與被限制在地方,早期難以進入中央。

若林正丈在他另外一本書《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分析由國民黨所帶來的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政權性質,一定程度與社會學者RonaldWeitzer所定義的「遷佔者國家」(settler state)相同,並符合以下兩點:

(1)在該社會裡,移住者集團較土著集團必然保持著優越性:國民黨長年的一黨獨大與政治優勢;
(2)由該社會所構成的國家,至少從其出身母國已經事實上獨立: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已失去自身原本大部分的中國領土(僅存金門、馬祖)。

但是,中研院學者黃智慧於2010年的文章〈中華民國在台灣(1945-1987)─「殖民統治」與「遷佔者國家」說之檢討〉,則是認為中華民國在台灣仍具有「殖民統治」性格,不是完全的遷佔者國家,而應該稱之為「流亡到新佔領地的殖民政權」。

甚至,曾經在馬英九政府擔任過行政院長的江宜樺也曾在2001年的一篇文章〈新國家運動下的台灣認同〉中指出,「國民黨政權為『外來政權』,自始即缺乏統治台灣人民的正當性」。


因此,無論是殖民統治還是遷佔者國家,#基本上學界的分析基礎都還是這個由國民黨所帶來的中華民國在台灣統治的外來政權特性


最後,為了要證明吳叡人的說法並非憑空捏造,我們粉專所提供的資料也是在學界有不少的討論,以下附上一些延伸閱讀的文獻讓李福軒參考:

(1)吳乃德,2006,〈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思想》,第2期,頁1-34。

(2)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譯,2004,《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新自然主義。

(3)若林正丈,2014,洪郁如、陳培豐 等譯,《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4)胡慧玲、吳乃德、陳翠蓮,2013,《百年追求: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台北:衛城。

(5)龔宜君,1998,《「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1950-1969)》,台北:稻鄉。

(6)楊聰榮,1992,〈文化建構與國民認同:戰後臺灣的中國化〉,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

(7)蘇慶軒,2013,〈國民黨國家機器在臺灣的政治秩序起源:白色恐怖中對左翼勢力的整肅(1948~1954)〉,《政治科學論叢》,57,頁115-145。


【新聞來源】

「台灣最大的交友中心」挨批啦 吳叡人:救國團壟斷我們的青春
http://www.peoplenews.tw/news/f815da22-7f1f-4ca9-8986-e4815238c5c1

 

< 資料來源: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