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內而外的幸福

 

一般而言追求幸福有兩個管道,一種是由外而內,接受體制和社會的價值要求,得到眾人的認可,滿足自己虛榮的願望,因而感到幸福。在成長的過程當中,第一次感覺到的幸福,通常都是由外而內所得到的幸福,幾乎所有人所感到的幸福經驗,都是由這種方式開始。

人都是由小嬰兒慢慢長大,生命的一開始不會有自我,父母是我們的一切,沒有父母自我無法生存,學校是我們的一切,體制是我們的一切,沒有去滿足這一切的要求,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很難得到幸福。但是這種幸福非常依賴別人,受到外在環境和時空背景的影響很大,這種幸福很不可靠。

另外一種幸福是由內而外所得到的幸福,除非是非常特別的人,要從這種管道得到幸福,要先感受到第一種幸福以後,才有可能會發生。由內而外的幸福是追求自我成長、自我實現,對自己不斷地要求之下,所得到的幸福,這種幸福沒有明確的標準,沒有其他的觀眾投票評分,完全在自己的掌握當中。

由外而內的幸福通常到了自己身上就會停止,刻苦出身努力追求改變自己人生命運的低下階層,一旦追求到由外而內的幸福就再也不會知道幸福的滋味是什麼,因而無法再有更高層次的幸福。由內而外的幸福在尺度上沒有界限,在評量上沒有標準,但因為由內而外產生的那種對生命的熱情激盪,會往外無限的擴張。

人終究是獨立的個體,建設實現完整的自我,要有睿智的思考,深刻的人生體會和豐富的學識教養,隨著時代進步永不止息的學習訓練,培養自己勇敢、忍耐、正直,對政治、經濟、教育、科技、哲學和資安等等的學問終身努力追尋,關心社會、關懷他人,尋求人生的深度和廣度,才能夠追求到真正的幸福。

人要永遠的去訓練自己,同時觀察體會社會周圍的現象,有頑強的生命力,敏銳的觀察力和足夠的智慧及判斷力,永不止息一直到死,或許這樣才可以感到真正的幸福。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在群體的生活之下受到壓力,人生可以由外往內追求得到基本款的暫時幸福,但是真正的幸福一定是要由內往外才有可能追求得到。

#人是依賴在社會之下的獨立個體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