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比「理念」更容易讓人聽懂

我也是一個動不動就會太多廢話的人,如果有人覺得我是萬字幫的我會反駁我只有千字啦!而且我最近有學著克制,然後請不要叫我文青。

為什麼公投在一些人心中會從「公民權利」變成「無腦民粹」?因為2018年證明一點: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投什麼。

更準確一點說,是不知道自己的決定有什麼成本。

又要減少火力發電,又不准興建燃煤發電廠,然後又不想被限電,還覺得自己不缺電。現在北部人終於知道自己用的電是哪裡來的,回頭看看2018年投出什麼鬼結果,不覺得諷刺嗎?

這是「催票率」喔!是分母為「總選舉人數」的催票率喔,有些地方連同意票催票率都能達到50%,代表是絕對多數同意耶!厲害吧!

這8縣市7、8案的平均投票率為51.3%、50.8%,催票率高的地方通常投票率會更高。用催票率除以平均投票率可以大概估算同意票佔有效票的比例。

這8縣市107個鄉鎮市區中,第7案同意票比例低於75%的只有臺北市大同區(74.2%);第8案同意票比例低於75%的有15個鄉鎮市區,其中最低的依然是臺北市大同區(71.3%)。

當時賴清德也是為深澳電廠解釋得焦頭爛額,「乾淨的煤」被大家笑了好久,最後用「缺電」當底牌換成觀塘案。現在同樣的劇情再演一遍,大家好像都當成沒看過一樣新鮮。

其實「成本」比「理念」較容易讓人聽懂,因為民眾真的不喜歡對自己不方便的事情。因缺水而限水減壓、因疫情擴散而限制活動、因缺電分區停電,這些會使得臺灣民眾右傾的現象愈來愈明顯。

到頭來「拔刀四顧心茫然」,萬字文的解釋不如不便實際發生時來得深刻。風口浪尖上,進步特攻隊其實比大家想得更聰明,該閉嘴時就會閉嘴。

可能是地圖和文字的圖像

 

< 資料來源:Jiasin Yu的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