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漢銘相關文章

只有「綠能」符合歐盟Green Deal價值

只有「綠能」符合歐盟Green Deal價值

歐盟未要求各國將核能納入能源結構 近日《聯合報》刊載〈歐盟將核能納入綠色轉型是蔡英文的噩耗〉一文,有關核電的內容係由一篇外電報導翻譯而來,但經實際查證,無論是歐盟高峰會的會議結論、或是外電原文等,均未提及「核能應納入國家能源結構」一說,顯見該文試圖以文字遊戲刻意誤導閱聽者,本文將進行事實查核、還原真相。 無論是歐盟高峰會的會議結論、或是外電原文等,均未提及「核能應納入國家能源結構」一說。圖為曾發生核洩漏事故的美國賓州三哩島核電廠。(美聯社)   核能只是歐盟達成碳中和的過渡選項 《聯合報》所謂「歐盟理事會(實際上是歐盟高峰會)在備忘錄(實際上是會議結論)載明,為了確保能源安全,核能應納入國家能源結構」一節,我們可以引用歐盟高峰會結論原文來檢視: "The European Council acknowledges the need to ensure energy security and to respect the right of the Member States to decide on their energy mix and to choose the most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Some Member Stat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y use nuclear energy as part of their national energy mix." (歐盟高峰會結論,請參見第6項,此項也是全篇唯一提到核能的地方) 從上文可以清楚知道,歐盟高峰會的會議結論,僅敘明「尊重部份國家因國情選擇適合的能源技術」,並不是要求將核電納入各國能源配比。 進一步查證,聯合報提到如法國、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支持核電,但實際上,檢視這些國家的發電占比,就能發現這些所謂支持核電的國家有顯著的特徵:電力來源占比是高核電或高燃煤,甚至兩者均高。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公告的2018年各國發電量占比資料,法國(核電71%)、捷克(燃煤49%,核電34%)、斯洛伐克(核電60%)、匈牙利(核電49%)等國,這些國家為了要配合歐盟達成2050年碳中和目標,難以立刻放棄高占比的核電,使用核電只是一個過渡時期的選項。 此外,聯合報並未忠實譯出法國總統馬克宏對於歐盟高峰會結論第6項的發言 “I did not need it.”(法國不需要),這意味著即使是高核電占比的法國,也僅是配合其他國家的需求,而不反對納入此項結論。另一方面,法國更訂定了2028年核電占比降至59%的目標,顯見法國對於減核的方針是相當明確的。 波蘭是另外一個極端,沒有核電卻支持核電,主要是因為波蘭的電力供應高度依賴燃煤(占比78%),波蘭搭著減碳順風車,以支持核電的方式要求歐盟金援,但即使如此,波蘭至今也還沒有承諾參與歐盟2050碳中和計畫。 資料來源:國際能源署(IEA),2019。 綠能才能兼顧減碳與環境友善 歐盟綠色新政(The European Green Deal)在do-no-harm(不造成傷害)原則下,中心思想是減碳和對環境友善,因此多數國家仍以減核和發展綠能為未來能源發展方向。 現階段核電雖能暫時達到減碳目的,但是核廢料對於環境的巨大傷害,一直是個難解的問題,也因此核電充其量只能是過渡選項。唯有發展綠能可以確實達到歐盟綠色新政的核心價值。 (綠能工程師)
王漢銘 2019-12-20
核電馬戲團,你們這齣爛戲要拖到何時?

核電馬戲團,你們這齣爛戲要拖到何時?

馬英九和江宜樺扛著「為民發聲」的招牌,浩浩蕩蕩的開「民間能源會議」,本還以為兩人在民間走跳之後,終於開始真心相信民主的力量、傾聽人民的聲音,要改變過去形象,結果如預期的令人傻眼失望。今天這場集會,實在是像一群吹捧核能的拐瓜劣棗大集合為核電廠商背書的馬江民間「核能」會議。 會中參與者,不是早赴中國吃香喝辣、跟台灣脫節的「親中派」;就是長期核電幫的生意人。 最慘的是,還有一群腳踏兩條船,一邊在離岸風電廠商那裡沾光、一邊批評蔡政府非核家園的過氣藍血人。 打開 3 月 10 日的民間能源會議的議程看過去,除了廖彥朋、黃士修這兩位「信核電得永生」的核能直銷商之外,洋洋灑灑一長串名單,都是擁核老司機。常常衝出去罵綠能的陳立誠,搶頭香佔著與談人不說,議程上毫不遮掩大喇喇地寫著「前吉興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包工程的挺自己荷包,羞不羞啊?這家吉興工程最有名的事蹟就是:請台電核電相關人員喝花酒!東窗事發,在 2016 年初陳立誠董事長慌忙申請退休以避人耳目,想來是怕遭受連累吧!但吃喝粉味這事大家還記憶猶新,就毫不遮掩上陣擁核,陳董,好久沒來了齁! 「 2019 民間能源會議」,前行政院長、長風基金會董事長江宜樺致詞。圖片來源:中央社 江湖術士搖旗吶喊 馬江買單核電論述? 另一個有名的擁核人士就是醫生王明鉅,頂著個個「台大醫院前副院長」的名號,在外不務正業。說他是個醫師,但民眾身體欠安,到底因為空汙、綠能或核電?他沒發表過這方面的專業期刊,三天兩頭投書媒體,嫌政府能源政策有問題:不是電價太高、再不然就罵年金改革不好。這醫生跟名嘴一樣,從外太空到內子宮都有很多意見,就是當個醫生隨便騙?如果台大醫院的醫師都是這樣「專業」,我相信台大醫院不會如此受社會各界肯定。不過我相信,連網紅市長柯文哲在當醫師時,都指證歷歷的這位台大醫院前長官處理愛滋器官時是「為求保官位、不顧同仁」,醫學專業比不上政治正確。 議程裡還掛了位化石能源場的黃宗煌,說是臺北大學教授,但他基本上也是個爭議不斷的人物。這位黃宗煌,2010 年因爭議離任開南大學運輸觀光學院院長,2017 年拿自己的退休金單據,胡亂解釋年金改革法案的相關資訊,一口氣被被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發新聞稿點名,說他造謠。 老藍男比不過韓總受歡迎,馬江又想回鍋搏上位 梁啟源先生是劉兆玄內閣時的政務委員,就是那個耽誤台灣綠能發展的「最大功臣」,他說要「先慢後快」,綠能要前面慢慢做,等到便宜後才多做。照這個論述,我建議等我孫子的孫子出生時,我們再來發展綠能和核能,因為鐵定很便宜,國家絕對不虧錢,屆時,我們還是不是能活跳跳生龍活虎都不確定,哪還管得到經濟發展啊?就是這個冬烘先生,搞到馬政府執政八年綠能增加不到 1%,現在還敢出來丟人現眼? 另外,最「優秀」的就是杜紫軍。杜在 2013 年擔任經濟部次長時,拍胸脯保證,離岸風電可以有經濟和環境雙重效益,可以減碳又帶動產業投入。沒過幾年,我沒老年癡呆他竟失憶,他忘記了自己的立場,果然是沒了位子也沒了腦袋。但我想問的,前(2017)年離岸風 電供應鏈的重要廠商之一,世紀鋼在緬甸新廠有揭牌,前副院長杜紫軍前往祝賀,去(2018)年 10 月 CIP 水下基礎簽約儀式時,杜也以電電公會的顧問身份出席,不知道這不到五百天內的事情,前副院長需不需要再多吃點銀杏,回憶一下自己也是曾經支持離岸風電? 長風文教基金會舉辦「台灣能源政策」記者會,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前行政院副院長杜紫軍(右 2 )等人參與。圖片來源:中央社 能源學者?核電學者?是紅色學者! 最最顯眼的參與者,便是和江宜樺同場主講的郭位了。郭位 2008 年起擔任香港城市大學的校長至今,別說台灣人,連香港人都看不下去。郭位被認為是「親中派」,2013 年當梁振英去城市大學拜訪時,這位郭大校長直接要保全把抗議學生全部扛走,後來檢討報告釋出後才道歉,同意此舉沒有必要。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圖片來源:中央社 同年七月,郭位邀請郝伯村以前行政院長的身份訪港,為新書宣傳的題目便是《武力統一與和平統一:中國式民主的特色是什麼?》,這麼酷炫的題目,郝杯杯在台灣講不出口,郭大校長邀請他去香港好好地講。在更早些的時候,2011 年連戰前往香港,獲得城市大學頒發榮譽博士學位,讓前副總統連戰也有了博士學歷。如此功在黨國的台灣人,實在也找不到幾個,難怪江宜樺副院長視若珍寶,非得請他從香港回來好好講一下「能源議題」。莫怪這些論述,其實和近年來極力發展成核電大國的中國一致。 這些人和馬江兩人排排坐,畫面好像失速列車的殭屍。火電和核電向來是國民黨的勢力範圍,所以在民進黨政府上台後,拼命批評綠能政策,拿一些歪理來混淆視聽,其實不就是為了這些廠商的利益,還有與中國的核電大夢一致? 如果馬英九和江宜樺真心想要為台灣做些什麼,「請拿文明說服我們」,找些真的有信譽的專家學者吧! 本文作者為王漢銘,投入能源產業近 20 年,電力設備及電纜專家。
王漢銘 2019-03-10
藍營和核電幫為何這麼怕風電?

藍營和核電幫為何這麼怕風電?

  藍營結合眾多打手,最近頻頻對風電政策開槍,一下子說政府圖利,一下子說政府賣台,他擔任吉興工程董事長任內,爆發喝花酒事件,在 2016 年新政府上台前就倉促退休,還好意思說三道四。 一. 打壓風電,是為了核四2兆元 風電雖然現在貴,但未來越來越便宜;反觀核電,成本不斷上漲,連日立都因為成本不斷追加,而宣布終止英國核電廠的生意。 一個核四廠還沒發電,就花了 3000 多億,而若要花七年重啟ㄧ部將近完成的 1 號機要再花 600 億,再把未完成的 2 號機完成,少說也要 1000 多億,未來發電期間所需的燃料和運維也要 1000 多億,而依照電廠規模,參考英國的除役標準,百年除役費用 1.35 兆多,總共就是將近 2 兆。 核四廠一年發電 200 億度,風電 5.5GW 也是一年 200 億度;為了核四生命週期所需的 2 兆利益,核電幫當然不能讓風電發展起來。 二. 核電幫影響國家能源政策?陳立誠是御用打手? 陳立誠先生身為廠商,竟然能夠進到行政院參與政策的制定,參與由現任台大校長,時任政務委員的管中閔召開的會議,請問監察院是否應該啟動調查,當時政府是否公然圖利廠商? 圖片來源:截自無色覺醒 YouTube 我們要知道,台電每年有多少生意給吉興工程?核電幫從學研單位、廠商、公關媒體等,每年有多少預算在執行?國民黨當初讓陳先生參與政策制訂,現在又派他出來作打手,未免吃相難看,敬請監察院調查,國民黨所制訂的能源政策是否長期被廠商把持,請鬼抓藥單。難怪陳先生恨風電入骨,拼命造搖,欲除之而後快。 三. 國民黨結合核電幫,夾殺綠營和綠能,迫害年輕人就業機會 從政府展風電開始,產業界、金融界都十分關心,因為帶來的兆元投資和兆元產值,是台灣經濟發展的新機會,甚至風電概念股儼然形成,許多券商都陸續成立風電部門研究投資。而風電帶來的 2 萬個就業機會,遍布土木、海事工程、金屬機電、環安衛、氣象地質等專業,更帶來法務、金融、顧問服務的發展,是年輕人的新航道。 彰化縣長王惠美針對外界指離岸風電被彰化縣「卡關」表示,推託是中央權限。 圖片來源:中央社 反觀核電火電,台灣一年上兆能源採購,養了 40 年,何曾見過如此榮景,核電利益之龐大,在於從發電到除役,從「蓋廠」、「買燃料」、「運維」到「除役」,什麼都要錢,但我們曾幾何時看到台灣有核能產業? 核電火電都是國民黨長期經營的勢力範圍,現在綠營突圍,打造綠能產業,將會形成政治上的兩大陣營,所以國民黨必欲除綠電而後快,否則一旦綠能產業成形,國民黨將少去核電幫的支援,所以,在綠能產業的年輕人,你們要當心阿! 本文作者為王漢銘,綠能工程師,熱愛產業分析、研究政經趨勢。
王漢銘 2019-01-22
國民黨難道只想要核電嗎?

國民黨難道只想要核電嗎?

  深澳發電廠通過環評,國民黨立委拿出看板反對北北基設置煤電廠。圖/張家銘(資料照片)   電力為一個國家的經濟基石,電力供給及穩定是十分重要的,為降低我國能源進口的依賴,目前政府正進行能源轉型,致力於再生能源的推動,發電的多元化,能源配比以20%再生能源、30%煤及50%天然氣為政策目標。 台灣南北電力供需不平衡 台灣從無缺電問題,但是台灣北、中、南用電量,北部用電占比始終最大,根據台電官網資料,106年北部尖峰負載占比39%,供電能力僅占34%,中部及南部則是供電能力大於尖峰負載,這代表僅北部供電是不足的,需要靠中、南部餘裕的電力輸送至北部,也就是中電北送及南電北送。這樣長距離輸送電力,是會造成電力的損耗,電都還沒送到就已經消耗一部份了,況且輸電線輸送的電量也是有極限的,所以最好就是要維持供需平衡,也就是北部發電北部用,中部發電中部用,以減少線路損失,也是降低燃料輸送風險的正確策略。 中電不北送,北部不蓋電廠,北部人用電哪裡來? 隨著核四停建,以及未來核一及核二除役,北部的電力需求就算靠中電北送支援,電源供應也是不足的,因此北部地區勢必需要增加電源,興建電廠才能解決北部用電的需求,達到區域用電的平衡,除了可以減少電力輸送損失外,也可以維持區域供電的穩定及安全。 近日看到選舉把能源的議題炒得沸沸揚揚,台中市國民黨候選人盧秀燕主張中電不北送以降低中部空汙,而新北市長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反對興建深澳電廠以降低北部空汙,兩者都是為了空汙而反對,但同為一個政黨,卻在能源與經濟的取捨下有所矛盾,只想試問,中電不北送,北部反對蓋電廠,那麼電要從何而來?沒電要如何發展經濟呢? 「以氣代煤,停建深澳」北部人沒有理由不支持 其實台電對於燃煤電廠規劃已經採用最先進的超超臨界的機組,搭配最先進的環保設備,污染排放已經可以接近天然氣發電廠,實在沒有必要反對深澳電廠的興建,但既然民意反對,政府理當需重視與檢討。 很高興政府已提出對策並檢討評估「以氣代煤」的構想,已請台電評估深澳電廠興建與否的可行性,就依電力開發的立場而言,電力缺口必須填補,以氣代煤想必是最佳的方案。今天深感欣慰看到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在中油多次縮減開發面積及提出多項環保策略下,環評終於過關,這樣一來,未來國內天然氣供給將提升,以氣代煤將可為一選擇方案,深澳電廠興建與否也將有討論空間,北部電源供給方案也將可評估再檢討。 勿讓能源成為政治操作議題 政府已提出2025年能源配比政策目標,而每縣市都不要燃煤電廠,都不要空汙,反對天然氣接收站,能源議題儼然成為政治操作的議題,我們應該好好思考,在經濟與環保皆須兼顧下,勢必須有所取捨,適度使用天然氣發電將會是兼顧經濟成長與環境衝擊的最佳思考模式。 如果什麼都不要,電要怎麼來?插鼻孔就會有電嗎?
王漢銘 2018-10-11
在中國跌倒也會撿到黃金?

在中國跌倒也會撿到黃金?

  最近又有媒體炒作台灣的人才外流問題,試圖讓大家覺得,好像身邊的人都要到中國工作或求學。這是所謂惠台方案之後,另一波統戰輿論攻勢。 有更好的條件,人才當然會移動,但是移動有移動的成本,生涯規劃是極其嚴肅的選擇,媒體一味說中國的好,閉口不提風險,實在不太負責任。 沒有人否認中國經濟的發展,不過在台灣,說中國好的人太多,談風險的人卻太少。惠台措施登台後,更是很多人爭相吹捧。馬英九甚至說,台灣人才被中國挖走,他「高興得要命」。 筆者一向認為,到中國求學、找工作,甚至創業,這是個人自由,沒有對錯。但是從國家層次來看,人才外流中國,確實有發展跟安全隱憂的國家利益問題。因此,台灣的政府跟社會應該向大眾說明兩個面向,一個是中國的風險、另一個是台灣的機會。 中國的風險顯而易見,再怎麼看似黃金滿地、機會滿滿,也要面臨威權國家的不確定性。比方說,很多演藝人員到中國發展,一被貼上台獨標籤,前途就渺茫黯淡。前陣子還有作家的書,因此被下架無法販售。 很多台灣學術人才西進中國,筆者就有同學到對岸教書。不過中國各地的制度不盡相同,真的像宣傳所說的薪水三倍的只是少數。加上各種社會限制,學術自由只在夢中有。 這兩年台灣多了很多機會,像筆者從事的綠能產業,就有不錯的契機,我們公司就因此擴大規模,多請很多員工。小英總統剛去看過的國防航太產業,也增加不少好的工作機會。對台灣來說,要解決人才外流,中國真的不是萬靈丹,做好自己,固本強身才是正道。 (作者為綠能業者)
王漢銘 2018-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