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林尚榮)
林尚榮相關文章
回頭看開吳音寧的第一槍
前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日前在個人臉書上PO文批評吳音寧的父親吳晟,邊喊台獨,邊將其作品送往中國大陸,賺取人民幣。蔡某同名同姓之誤,被網友反批「手段之拙劣、頭腦之無知」。 細數吳音寧「罪狀」,從看不懂財報、花公款買殘菜為表哥鄉長綁樁、送洋酒給民進黨台北市黨部,如今都逐漸水落石出,證實是政治惡鬥下的加工品。但有心人開的第一槍—「過多休假導致菜價崩跌」—更有回頭檢視的必要,因為打吳的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eory)是從這裡開始的。 今年二月二十四日(農曆初九天公生),台北農產運銷公司連休三天,二十七日開市發生蔬菜供應量暴增,導致交易價大跌及滯銷。此新聞大肆炒作後,各大媒體在這個基礎下,接連報導,如「十一天(十六至二十七日)休八天」菜價跌;「二十天(十六至隔月的三月七日)休市十一天」菜價崩跌…,不斷做球,接球的有:李來希批吳音寧不在乎農民死活!大家開始懷念韓國瑜了;韓國瑜說:人禍比天災讓農民無言,以上只是列舉一二。狀況外和想撇清關係的有柯文哲:放假不能太多;農委會:市場不會再連休三日。 事實上,今年的休假,是去年的七月,由台北市市場處循慣例召集了產銷共十七個單位開會,所得出的共識決(多數決),並早已公告周知。再說,淡水河之隔的新北市果菜市場,農曆過年後期間的休假日安排完全一樣,何以新北果菜公司總經理江惠貞沒事?如果二月的菜價和休市天數有高度相關,何以今年的九天,天要塌,二○一六年的十一天卻沒有新聞? 蔡正元臉書的吳晟是「太陽花vs.香蕉」的復刻版,這是一個人的「手段拙劣、頭腦無知」,但休市vs.價崩,則是集體的墮落。 把吳當提款機的藍營,沒有見好就收,現在可能開始要支付利息了。曾被前立委羅淑蕾公開指控洗錢,公然教唆、協助他人逃漏稅的柯文哲,無法感同身受,刻意劃清界線甚至被質疑落井下石,大損其形象。綠營看戲的人多,勞動黨主席挺身終止破窗效應,卻已經傷痕累累。類似事件若再發生,支持者將會轉為冷漠或流失。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林尚榮
2018-06-11
「衛生紙管不好」是假議題
綜觀這兩日來的最大聚焦,明顯是想形塑政府的無能,因為連衛生紙都管不好;但換個角度,不就是因為看不到無能之事,只好拿擦屁股的事兒來大作文章。
林尚榮
2018-02-28
新南向破功?還是媒體破功?
日前經濟部投審會發布每月新聞稿,公布今年前九月的投資統計。這次不同於過往,除了例行對陸資來台和我國對中國大陸投資說明之外,還特別針對新南向國家做了報告。 新南向是政府的大政策,投審會之前並未特別著墨,其統計月報至今也還沒有配合調整,亞洲地區的國家別統計僅列日、韓、香港、新加坡,可見負責的單位並沒有將國家政策的展開與自己的工作做連結。 新聞稿這次開始談南向,也是被動因應,因為發布的三天前,國民黨立委林麗蟬,舉馬來西亞二○一六年對台投資比上一年度減少新台幣二十三億等為例,質詢政府的南向推動成效不好,並希望能更明確的定位,過程理性。但蘋果日報的即時新聞以「破功動畫」報導,之後包含TVBS、東森、公視、客家電視台、蘋果、中廣、Yahoo奇摩、PChome…各類媒體,均不約而同使用了「新南向破功?」聳動字眼。三天後,投審會發布新聞稿,這些媒體卻多選擇了沉默。幸好極少數媒體以「新南向國家對台投資增25%」報導(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1178/2769743),其中被拿來炒作「破功」的印尼、馬來西亞,對台投資分別成長一三○%、一一七%最為顯著;算是另類的「平衡報導」吧! 中國「世界工廠」風光不再。今年二月,世界著名會計事務所德勤的一項調查指出,「MITI-V」(按其國家英文名稱第一個字母排列)馬來西亞、印度、泰國、印尼和越南,在未來五年中,將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以台灣企業來說,無緣參加區域經濟整合下,被迫選擇在中國、東南亞等海外投資生產,來減少FTA及未來RCEP的衝擊,而落腳東南亞,除了發展機會,還有避免將雞蛋都放在同一個(中國)籃子的風險。因此,政府現階段新南向最重要的KPI當然是台灣在這些國家的投資成長。 一至九月統計,台灣對新南向國家投資三十億○八七九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九十六%,對中國投資六十億九四七一萬美元,衰退近十四%。新南向國家來台投資二億○九一七萬美元,成長近二十五%,而中國對台僅一億六九八○萬美元,衰退二十%。這幾個數據可以看出是朝正確的方向發展。 「新南向」是一六年的九月才正式啟動,林立委拿一六年和一五年比,是操之過急。再說新南向的國家大多還是開發中國家,有能力出來投資的企業不多,拿印尼、馬來西亞(而不是全體新南向國家)對台投資的消長是以偏概全,更是劃錯了重點!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林尚榮
2017-10-24
政治眼光看台股萬點
政黨輪替、蔡英文總統就任後,台股走勢紅火,一年多來漲了兩千多點,並觸及萬點。回想二○一六年大選前一日(元月十五日),台股收七七六二點,大跌一三二點。三天後,《新新聞》雜誌名家專欄這樣看待台股:《民進黨蔡英文上台,台股恐「坐六望五」》,預言從小英就任到一七年底,台股可能會一步步跌到六五○○點、甚至更低;倘若因國際因素致使出現反彈,八二○○點附近就有壓力了。 作者坦承自己是深藍選民,但強調周遭有偏綠的人士也在做空台股,言下是全民共識,下瀉之勢不可當。 許多投資者未必有藍綠立場,但像這位「名家」一樣,慣性用「政治眼光」看股市,而政治人物過去也喜歡用「股市上萬點」來連結其施政,三不五時就會跳針放送。 二○○六年四月,馬英九以黨主席身分表示,如果開放兩岸直航,股市萬點可期。隔年七月,馬以總統候選人身分參訪彰化某企業時,更加碼目標應放在兩萬點。 二○○八年馬執政,經濟部長尹啟銘高喊台股可上看兩萬點,但就任不到四十個營業日,指數就從高點(九三○九)跌了兩千兩百多點,跌幅為同期全球之冠,十一月更來到三九五五的低點。部分股民篤信政府而慘遭套牢,甚至自殺的個案,當時財長李述德回應,「錢是你的,你自己要做一個比較睿智的抉擇」,遭股民大張撻伐。 馬政府記取教訓,此後萬點代言留給分析師和專家。 二○一○年三月,高盛亞太首席策略分析師預言「ECFA利多,台股上萬點」,隔年一月一日,ECFA生效,《二○一一理財年鑑》大膽預言「台股黃金十年才剛起步」,呂宗耀更樂觀表示,台股從萬點起跳,指數一萬二六八二以下都是買點。但事實是,ECFA蜜月期的二月八日,台股來到年度最高點九二二○後就消風了,最低點是十二月的六六○九。 對於這次台股史上的第五次萬點,中央社的報導是:股民哀嚎,原來萬點會賠錢;股民對於台股上萬點罵聲連連,不但有人覺得自己的持股根本是廢物外,還有人大喊「我的虧損創新高」。 原來,萬點是不好的! 酸民背後的心態,套用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策略分析師顏承暉的話,這波「台股的表現不是看經濟表現好不好,而是被政治等非經濟因素干擾,台灣人陷入集體性的自卑與不認同」。這不但是台股的挑戰,更是台灣的挑戰。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林尚榮
2017-05-10
誰啟動時間停止器?
六月號《兩岸經貿》,一篇遲來的「近期大陸投資環境變遷之調查研究」摘要文,顛覆了前執政黨和特定媒體所灌輸國人的兩岸經濟認知。 這份由行政院陸委會委託研究的計畫,執行期間從二○一五年的一至九月,除了問卷之外,還分別在台灣、大陸各舉辦兩場和廿一場的座談會。報告於去年十一月完成,但公開於普羅大眾,已歷經政黨輪替,遲來了七個多月! 誰啟動時間停止器?不在話下。但其原因的合理解讀,應當與調查結果打臉馬英九、時機接近總統大選有關。 報告指出,在「兩岸政府政策」衡量項目上,媒體炒作一時的「一帶一路」,平均值僅有0.092(調查中以3、2、1分別表示正面影響很大、大、有點大,0表沒有影響,-3、-2、-1分別表負面影響很大、大、有點大);等同九成一認為沒有影響。訪談中,絕大多數台商表示參與「一帶一路」的機會很有限,特別是中小企業。而「自由貿易區」平均值也是極低,多數台商關心其發展,但能否帶來商機(要進駐)又是另一回事。 馬所強調的自由貿易協定,「大陸與韓國簽訂FTA」、「大陸與其它國簽訂FTA」,在投資環境變遷四十個衡量項目中,敬陪末座排名第三七和三九。隱喻民進黨執政就不利台商在中國發展,而以「台灣九合一選舉」為衡量項目,排名三八,也不在大多數台商的眼裡。 當時沸沸揚揚的「服貿卡關」,約當於七成二認為沒有影響、二成八認為有點負面影響,而「貨貿後續協商」平均值更低,等同有九成六認為沒有影響。根據台商訪談,多數希望服貿能夠通過,但畢竟服貿卡關還是可透過各種方式進軍大陸市場,只是較為麻煩而已。而貨貿後續協商也因ECFA早期清單已定且中韓FTA也未見太大衝擊,被認為可有可無。 小英政府應當好好拜讀這份報告,了解台商真正的需求和困境,對於後續的兩岸協商事項,也有助拿捏輕重緩急。至於扭曲國人認知的「專業人士」和名嘴們,馬已經下台,這些臭酸的舊議題就請別再吞食和炒作了。 (作者為上市公司主管)
林尚榮
2016-06-25
鴻夏與台灣「三個過度」
鴻海購併夏普終於塵埃落定,看似錯綜複雜的曲折過程,換個角度清晰透徹,雞蛋/籃子的邏輯可以解讀泰半。 蘋果分散代工(雞蛋),不再由鴻海獨攬,找了和碩、仁寶等(籃子)。自知一半營收(雞蛋)放在蘋果的鴻海,也有過度集中的風險,想看好蘋果(籃子),取得夏普是最佳解決方案,所以歷經四年不棄。 夏普面板有獨霸全球的技術,是蘋果目前所仰賴的三大面板廠之一;將來也是。掌握夏普,鴻海提供「一條龍」式的完整服務,既擺脫競爭對手,又擴大代工範圍,是郭董「讓蘋果離不開鴻海」的錦囊。當然,鴻海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事實仍在,風險只是移轉到未來如何整合這家日本的百年企業,實踐其購併的綜效。 夏普的淪落,諸多因素之一是把資源集中在一個籃子。相較Sony橫跨消費性電子產品、半導體元件、行動通訊、遊戲主機、媒體娛樂、金融產品,夏普的本業集中在電子,液晶面板、電子設備佔八成以上。夏普內部曾自我批判,「液晶之後還是液晶」,沒有在成功之後,開創下一個成長機會。而Sony的多「籃」策略,也是代工為主的鴻海正在轉型的方向。 台灣經濟的整體或個體,都可以從雞蛋/籃子中找尋問題與答案,以大選前後最夯的話題「中客限縮」為例,台灣觀光近半依靠中國觀光客,是中國開放、台灣業者一路猛踩油門的「成果」;馬政府更以此沾沾自喜,來彰顯其兩岸政策的成就。但,鄰近的日本,去年中國客佔了二十五%,首次躍居首位時,日經新聞就以社論指出「日本觀光立國不能只靠中國」;而非敲鑼打鼓、吹捧安倍的匯率政策奏效(日幣貶值,是中客暴增的原因之一)。 中客個案,正是台灣經濟發展陷入瓶頸的縮影,對於過度集中與集「中」的無知與無視:我們的經濟成長過度依賴出口;出口的產業過度集中於電子業;出口地區又過於偏重中國。這三個過度,充分解釋了台灣的困境及風險;結構傾斜、風險分散不足、緊扣中國的經濟體,自然容易受到國際景氣、中國經濟走勢與政治干預的衝擊。 鴻海面臨「轉型生存戰」,台灣整體處境又何嘗不是?郭董成功跨出第一步,但願「台灣」這家公司也能。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林尚榮
2016-03-31
誠品熄燈 怪阿扁還是阿九?
在天母商圈開業十九年的誠品書店,最近吹了熄燈號。業者表示,人潮不如預期,加上剛好租約到了,因此告別這個據點,但也承諾會再回來。 天母沒落,非一朝一夕,這一個案,沒人把它連結到馬總統近八年的執政不佳。但親馬的媒體日前社論指出,天母沒落的關鍵點,是在二○○七年。當時陳水扁政府採取閉關自守的兩岸政策,讓台灣作為外資經略中國及東亞的營運中心計畫難以實現。與此同時,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形勢崛起,定居天母的外僑、台商、企業經理人遂大量出走,寫下天母光環褪色的轉捩點。 事實和邏輯是如此嗎?早在二○○六年初,網路上就有人以「沒落的商圈」為題,感慨當時的天母,網友回應,已沒落好幾年了。換言之,定罪阿扁二○○七年「作惡」前,商圈(當時馬還是市長)已走下坡了。 天母熱絡不再,其一是特色漸失,商圈外移:舶來品與精品的集散地、令人趨之若鶩的特色漸失,而北市能逛的地方變多,如信義計畫區等(相同的邏輯推論,東區的人潮也是阿扁「害的」);其二是交通問題,捷運無法到達,加上Sogo把人潮拉到中山北路六段/德行東路/承德路一帶,也因離捷運近,吸引更多人潮,讓過去外來型商圈變成社區型商圈;其三是高房租,不肯降租,商家只好結束營業。以上三個因素「成就」了今日的天母(久居天母的家妹和表姊,認為居住品質倒是提升了)。 天母的人潮,不是老外在撐;但不可否認,外國人變少了,部分原因是從集中(天母)到分散(北市)。另跨國企業為了節省成本,一是本土化,二是從舉家來台,變成單身赴調。然台北市日僑學校、台北美國學校仍在,因此沒落無關老外。 回到社論嚴肅的控訴:二○○七年阿扁讓營運中心計畫難以實現。但別忘了,隔年不就是六三三的馬總統完全執政? (作者為上市公司主管)
林尚榮
2015-12-25
洪秀柱歪打正著馬英九
洪秀柱引用「學歷不等於能力」來回應眾人的質疑,順便也將了一軍學歷比她高的小英,但意外中槍的竟是老英!可見刻板印象已經形成。何以哈佛、一國之尊也適用此言? 學歷是人們在教育機構中接受教育的學習經歷,因此,護洪人士說她的學歷是真,無可厚非。能否被教育部承認?能否做為立委、總統候選人學歷登錄之用,是法律或政治問題。 和誠信相比,洪的「學力」更好檢驗。學力是指一個人接受、理解和運用某一特定領域知識方面的能力;也可以說是學習階段結束後,所得到的能力。把「終身學習」的概念納進來,學歷可能很快就終止,但學力會不斷累積。因此,「學歷」高,未必有高「學力」。 依洪的同學張思敏說法,五個月(兩個暑假加一個寒假)時間短、學分少,洪又忙於議事,自行鑽研的時間有限,加上張自曝其短地說學校安排助教翻譯(避談托福、GRE的心虛),證明這樣取得的學歷,其學力不高;再驗證她教育界出身,又在教育委員會翻滾二十多年,沒有提出讓人驚艷的法案或高見,其教育碩士的學力如何,已不用多說。 馬英九以港僑生身分進建中、台大,獲國民黨「中山獎學金」入哈佛,是否與正常管道進入的同學有學力差異,不得而知。以他的學力擔任教授、英文秘書或有餘,但市長能力已被質疑,卻最終成了台灣總統。 總統做為「學歷不等於能力」的看板人物雖然諷刺,但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的《彼得原理》(Peter Principle) 可合理解釋;在企業界也司空見慣。即在組織或企業的等級制度中,人會因其某種特質(如馬英九當年的俊美、洪秀柱的辣椒性格)或特殊才能,令他被擢升到他不能勝任的職位,最後反成了組織的障礙或負資產。馬的被擢升,是透過夾雜了媒體包裝和意識形態的民主選舉,當關注洪秀柱的學歷爭議時,這恐怕是選民更要睜大眼睛的。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林尚榮
2015-06-29
馬英九德政 得不償失
大幅降低遺贈稅,是馬執政後的第一個重大政策「改革」。由最高稅率五十%一舉調降為十%單一稅率。同時免稅額大幅調升,遺產稅為一千兩百萬元,調高約五成;贈與稅為兩百廿萬元,幾乎倍增。馬的理由是要吸引富人停泊海外的資金回台投資;富人不避稅,政府收到的稅金也不會減少。 當時稅賦改革委員朱敬一等人,極力反對,並怒斥透過降遺贈稅吸引回來的資金沒地方去,會造成炒房、房地產價格高漲等不良後果。事後證明,這幾年來民間投資沒有因此受惠,反而房價一飛沖天,社會不公(富二代滿街走)、貧富差距拉大,造成更嚴重的社會問題。 劉兆玄幾個月前出書時為自己辯解,說稅率訂得高不一定「課得到」,而資金流向房地產市場,則是因當年他卸任後六大新興產業不成功,否則資金就會投入其中,不會造成現在房價高漲的後果。 劉的盲點是一相情願。這些資金非政府所有,商人不會聽話投入回收時間長又高風險的新興產業(就算有)。但劉沒有切割大降富人稅與高房價的因果關係,還算厚道。反而當年為劉背書的財政部長李述德、現在抗拒調高的財政部長張盛和,卻睜眼說瞎話「降遺贈稅後稅收增加了」。 媒體指出,平均每年以十%稅率繳交的遺贈稅只有百億多元,較舊稅率時代幾乎腰斬!二○一○年收到的四○三億,主要是靠王永慶的遺產稅一百廿億入帳,而其適用的正是舊稅率最高的五十%。財政部明顯在玩「入帳時間」與「發生時間」的遊戲。 去年張忠謀在一次論壇中就提到,二○○九調降遺贈稅是錯誤的政策。他認為,遺產與贈與,並不是薪資報酬和工作所得,基於均衡的稅制原則,不應該調降。而這次提議調高的委員之一曾巨威,也是國民黨的不分區立委,經濟學博士。 「通往地獄的路往往是善意所鋪成的」。馬的諸多施政(如22K),均是如此寫照。贖罪也罷,善後處理也罷,馬此時該出來為遺贈稅說說話吧。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林尚榮
2015-05-30
«
1
2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國民黨重回馬英九手中
林保華
亞塞拜然拒發簽證 國際法官協會聲援台灣
楊國文
始政日或光復節及歷史魅惑
李敏勇
川普「台灣就是台灣」——一句務實又漂亮的話
尤榛嚴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批用共產黨收拾民進黨太可怕!趙少康遭藍、紅軍出征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