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唯莉相關文章

用選票讓封建父權的政黨徹底下架

用選票讓封建父權的政黨徹底下架

國民黨下午召開臨時黨代表大會,黨代表出席891人,最後812位經舉手表決贊成通過廢止洪秀柱參選總統;同時,提名審核委員會立即提案徵召黨朱立倫代表參選、立即經由臨時中常會核備後提報臨全會,完成了國民黨「柱下朱上」的戲碼。 國民黨再度以起立表決方式完成「朱上柱下」遊戲。(圖片來源:自由時報廖振輝) 一連串緊湊的「臨時」與「立即」,看似倉卒緊急,實則在七月十九日全代會之後的第三十七天,朱立倫奪柱行動已有跡可循。今天的臨時全代會,從出席人數突破換柱門檻,到形式上公開、民主的「舉手表決」人數,只不過是朱立倫當著全台灣民眾的面,要讓不甘心不放手的洪秀柱輸得心服口服、顏面盡失。今天下午的這齣舞台劇,可以看到朱立倫運作廢止洪秀柱並即刻完成被徵召的「快」、用舉手表決公然挑釁換柱程序不正義的「狠」、傾盡全力動員黨代表的「準」,這是他拿回總統參選權的畢功之役。我們僅看到一位挺柱黨代表手拿連署書要求不記名投票,卻看不到其他挺柱黨代表力挽狂瀾;九成表決贊成通過廢柱的不一定代表國民黨多數,卻清楚看到朱立倫精密點算人頭的運作心計。此舉讓全民目睹,國民黨為了爭權奪位,罔顧同黨情誼、逆行正常議事規則、玩弄民主法治程序的假民主、真封建。 從換柱風聲開始,洪秀柱一路走來冷暖盡知。 我不知道這段期間,她是否已分辨出民主與民粹的差異了?她大義凜然、率直敢言的幾次演說贏得許多國民黨員由衷的欽敬,甚至連非國民黨支持者都不得不說,洪秀柱比起國民黨絕大多數的高層或大老,都要來得有膽識、堅毅與行動;只是,她的傾中一統路線與台灣人民的價值相悖甚遠,尤其年輕一代經過三一八、反黑箱課綱的洗禮後,已經厭倦中華民國神話,也識破了國民黨藉由美化中國所包藏的利慾薰心。原本,民眾對洪秀柱的感佩和同情,還期待著她會在黨內不顧民主與人情的錯誤行為下有具體反擊;演說中也聽到,她提醒黨勿為了選舉考量而犧牲制度,徒然留下高度爭議的話柄,坐實了國民黨以「保持權位作為唯一目的」。顯然,訓導主任的諄諄教誨並沒有為她帶來希望,這場已寫好的劇本,開演後,不管是連、吳等大老,馬總統抑或是朱主席的發言中,沒人為國民黨執政的劣行敗績、逆行倒施反省懺悔,當然也對實施無薪假的企業人數連續兩個月破新高的消息噤口不提,屢屢證實了國民黨把權力鬥爭、親中媚共看得比人民重要太多,也難怪乎整場臨時全代會動輒批評民進黨政治人物在雙十節不唱黨歌,而朱立倫更是以謾罵民進黨來掩飾奪柱大戲的不正當性。 看似委屈的洪秀柱,實則是幫助國民黨繼續威權當道的幫凶。(圖片來源:自由時報廖振輝) 我以為,洪秀柱的大是大非會讓她大徹大悟,這個黨根本不值得她留情。她恪遵父親遺訓要「盡忠職守,合則留,不合則去,切勿戀棧。」放棄用她一再強調的民主、法治、程序正當性來進行司法救濟,選擇對黨內同志妥協、被動的訴諸於情;何奈,用「有黨無我」裝扮成大局為重、重公輕私的黨政制度,充其量只是一個透過分封來協和萬邦,用利益使地方可驕而不可叛的封建組織。用這麼野蠻偽善的方式把一個經過黨代表鼓掌通過的總統候選人拉下來,洪秀柱竟然還能呼籲支持者和她一起留下來改革國民黨,也真是令人大開眼界了。洪秀柱或非戀棧,而是封建父權體制下的傳統女性心態作繭,讓嫁給國民黨的她即使無奈、隱忍就為了成就三從四德。這樣的洪秀柱受盡凌遲,還是分辨不出民主與民粹的差異吧?這樣的洪秀柱,無疑是助長國民黨威權體制、維護黨國不分、協助朱立倫打假球的幫助犯。 至於朱立倫的司馬昭之心,就只有他自己以為全民蒙上眼罩看不到。 曾經六度表態不選2016年總統、曾經24次承諾「做好做滿」新北市長,一再跳票自打嘴巴的朱立倫,在任期上背棄了投他一票的新北市選民,在政策上背棄了殷殷期盼捷運的汐止選民,在價值上背棄了相信國民黨是公平理性的民主選民。從朱立倫的兩篇致詞觀之,主要陳述的重點只有三個:黨的團結、一中各表的兩岸關係、以民粹詆毀民進黨。 朱立倫說「我們用民主、開放的心胸、相互包容」,又說「用大局為重,相忍為黨,有黨無我」等非現代民主真諦來推翻自己的前一句話,不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就是他連最基本的政治學原理都忘記殆盡。更諷刺的是,他強調「政治不是爭權奪利」,當時與黨內同志聯手把合法通過參選的洪秀柱公然拉下台,透過強力動員完成他的參選目的,這不是親手摧毀口口聲聲堅持維護的民主法治與民主政治嗎?這不是爭權奪利,什麼才是爭權奪利呢? 另一方面,吳育昇、洪秀柱或是朱立倫,在國民黨自家召開的臨時全代會上,焦點竟然全放在批評民進黨、預設民進黨將贏得總統大選及國會最大黨,更是讓人不禁莞爾。朱立倫花了相當多的時間警告,如果民進黨取得執政權及國會最大黨,將會破壞國家社會的基本價值、將會失去制衡的力量。甚至進一步恐嚇將變成獨裁政治、變成暴民政治、喪失言論和政治的自由;這樣還不夠,朱立倫故意挑起民進黨與公教人員的對立,暗示政權轉移後因意識形態的差異而被清算整肅。朱立倫先生,台灣人民感到恐懼害怕的,不是這些年因為捍衛台灣民主法治和主權主體而引發的衝突、抗爭,而是您不惜歪曲事實、製造恐懼只為了召喚看不慣爭權鬥爭而分裂出走的泛藍選民。 朱立倫言而無信、唾面自乾、指鹿為馬,為的只是爭權奪利。(圖片來源:蘋果日報劉耿豪) 這就是朱立倫用來呼籲團結、凝聚共識、共創勝利的民粹話語。 正式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的朱立倫表示,要發揚國民黨勤政愛民、民主法治和兩岸和平等核心價值。我們清楚看到,從臨時全代會前夕的主席公開信、會議開始的主席致辭到代表參選宣言,在政黨主席的高度上,絲毫沒有對過去七年多的執政失能表達歉意跟反省;在總統位置的高度上,更不見以民為尊、承擔學習的謙卑態度,反而將執政成績的責任全然丟給其他政黨,動輒將捍衛主權並落實於行動的民眾冠以民粹、暴民,我們實在很難相信,這樣的候選人會帶來什麼樣的和平與穩定、公平與繁榮、法治與品德? 國民黨打破了幾項紀錄,親手推翻由自己公開表決通過的總統候選人,快速地在同一天完成廢止代表與徵召參選,以及在選前90天猝然換將。但我們相信,國民黨推翻的,不止是黨內體制的信賴以及人民屢次給予的服務機會;其實,朱立倫在致詞當中已經推翻了國民黨,也推翻了自己參選的動機。因為,他念茲在茲的是國會席次,而他用來威脅人民的那些舉例,在過去七年多,都是馬英九總統任內逆行倒施的實際經驗。我們要感謝朱立倫,謝謝他提醒全民,國民黨執政下的政績有多麽慘不忍睹,我們必須記取教訓,用選票讓國民黨徹底下架,讓封建父權的政黨真正走入歷史。
林唯莉 2015-10-18
棄柱拱朱,全盤皆輸

棄柱拱朱,全盤皆輸

民意委靡的國民黨難得佔盡媒體版面,全國舉目無不關心著柱姐何去何從。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洪秀柱六日召開「奮勇向前記者會」,表示堅持參選,正式拒絕黨內逼退,等於將國民黨內鬨搬上檯面並公開對決。國民黨中常會7日決議,儘速召開臨全會處理「換柱」;洪秀柱旋即在臉書發文,反駁中常會以她的民調低迷為由,打算撤回其參選資格的做法乃「似是而非、動機並非公正、判斷更與事實不符」,因為國民黨早在2012年立委與去年九合一選舉顯露敗相,她才是努力將國民黨引出新路的觀世音。同日下午,洪方突然通知召開記者會,提到無法認同朱立倫指摘她的兩岸政策,和國民黨長期主張及主流民意有所背離。如此劍拔弩張、家醜外揚的局勢,就連馬王政爭也沒有這麼驚心動魄!兩天來高潮迭起的割喉戰,可就洪秀柱代表黨參選所凸顯的兩岸政策問題,以及朱立倫的政治前途來談。 一、洪秀柱「終極統一論」掀開國王新衣 「換柱聲」不斷,國民黨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頹勢,無疑是1949年大撤退以來,百年老店面臨倒閉的重大危機。只是這一次,國民黨已經沒有國際情勢上的優勢,已經沒有容納偏安的去處。 洪秀柱再怎麼堅守中國國民黨傳統而右翼的價值,也無法挺住國民黨38席區域立委的保衛戰,更無法為總統之路挺「柱」自己。以「民調低迷、路線違意」作為廢除提名的理由,輕則涉及黨綱和選罷法的正當性與合法性。國民黨全代會一致通過的總統候選人竟兒戲來去,實然不奇怪,畢竟,四十秒鼓掌通過的總統候選人,國民黨當然可以四十秒否決自己通過的決議。離總統候選人登記剩一個半月,國民黨打算違背黨規,在一個半月內開完臨時全代會撤銷洪秀柱,這就是國民黨式的民主,洪秀柱可是深刻體會到什麼是全然依人依勢、公然違法逆道,強暴式的民粹了。 朱立倫認為洪秀柱的「終極統一說法,大家不能接受」,撇開實質的政策內容不談,洪秀柱讓人敬佩的一點就是,她面對議題的坦誠不迴避。她大不諱直言,國民黨若不思反省,仍然「試圖罔顧事實,繼續粉飾太平,模糊路線,那是絕對不務實的」。只是,她的坦誠揭露國民黨長此以來對兩岸問題的政治話術,讓「大家」所不能接受的是國王沒穿衣服的事實被揭穿,同在一艘船上的共工再不跳船就等著一起陪葬。 面對國民黨黨綱列舉的「九二共識」,正是彰顯國民黨在兩岸問題的烏賊戰術,不論是馬英九的「一中各表」、中共的「一中不表」抑或是洪秀柱的「一中同表」,都是在國共兩方「心照不宣」的意圖,用「維持和平」這種軟性威脅話語,鬆懈國共聯手侵蝕台灣主體的危險!更何況,洪秀柱信誓旦旦要以民意為本,恪遵「主權宣示重疊,憲政治權分立」的法理現狀,更坐實了台灣屢屢面對中國在國際活動上的威脅打壓時,任由中國在此重疊的分享主權上,吃盡台灣的豆腐。 這樣直球、透明的打法,當然是長期為了迎合維持現狀、不統不獨的主流民意,敷衍成癖的國民黨所不能接受的;更重要的,是凸顯出國民黨內部矛盾。從江碩平提案連署名單中,我們看到,洪秀柱的急統、極右、擁護中華民國的路線在黨內並未獲得認同,挺朱的曾文培、廖國棟不說,挺王派的侯彩鳳、林榮德、范成連、陳幸進也在名單中,而跟中國一向交好的連系中常委也顯然不支持洪秀柱。代表黨內大老的吳志剛、侯佳齡亦表態,許淑華、陳文漢、游家富、廖萬隆、厲耿桂芳都顯示了馬英九並不打算繼續支持洪參選。此外,長期穩固國民黨地方政經資源的樁腳在洪秀柱氣勢的持續委靡下,必須顧慮到自身的利益不得不跳船自保,我們看到這份名單有相當多中南部,尤其是傳統鄉鎮的勢力,而這些勢力正是朱立倫岳父的用心經營,讓他在黨內仍有可用之處的政治資本。因此,透明、公開、拒絕利益交換的洪秀柱,誠實服膺國民黨親中、終極一統路線,「白目」的挑起國民黨的內部矛盾與外部欺瞞,於是,中常會外只出現了統促黨及白色正義這樣親中的中國民族主義者聲援。 洪秀柱輸在不夠像個國民黨。她的意識形態與台灣近年公民覺醒、獨立意識的成熟相悖,致使她無法獲得民意認同之外,「人民最痛恨國民黨是黑箱的、是密室的、是交換的」才是人民已經覺悟,國民黨的劣根性在盤根錯節的利益輸送下絕無法斷離,惟有徹底讓國民黨下台,台灣的政治才有全民改革的契機。 二、朱立倫的全盤皆輸 朱主席,抑或是未來將代表國民黨參選2016年總統的朱立倫,人民目睹馬政府在諸多國際活動上的軟弱委靡,在內政上繼續含糊塞責,人民已經覺醒,國民黨不說清楚要在什麼樣的主權共享情況下,仍能保有台灣的國家尊嚴?只要不說清楚,換成任何人出馬,都無法取得人民的信賴了。 國民黨朱柱爭正熾,朱立倫六度堅決否認參選,數月來只見聲音不見人,巷議街談耳語不斷。中常會上,朱表示當初沒有參與總統大選領表,最重要的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對新北市民的承諾,第二個原因是一再希望促成黨內團結,這兩個理由都沒有消失原因、一再存在,我也一再表示全力相挺,全力支持。」問題是,洪秀柱大義凜然,為中華民國的「終極一統價值」強悍不退,為國民黨生死存亡奮力一搏,為忠黨愛國的深藍選民樹立了一個最傳統最封建的典範。反觀朱立倫,口是心非,騖求權位動作頻頻;面對市政要務或弊案負聞,卻神龍見首不見尾。 的確,對朱立倫來說,選或不選的結果只有大輸或小輸的差別。 朱立倫不管是在黨內面對馬王政爭、連戰參加九三閱兵還是朱習會,再怎麼認真分析仍然無法披沙瀝金其獨到見解或具體主張,也因此給人軟弱、平庸、格局狹隘的評價。但是,身為黨主席「責無旁貸,若有需要,必須承擔一切責任。」承擔責任,指的是洪秀柱敗選後的政治責任呢?還是棄柱拱朱的參選責任呢? 朱立倫並不積極爭取資格的原因在於,變天幾乎已成定局,他只要明哲保身做好嚴厲的在野黨黨主席,不斷運用媒體及政治勢力來營造國民黨痛定思痛改革維新;一方面近年被馬政府搞爛的政治經濟,將使得任何上台的執政者焦頭爛額,這將是他藏器待用、重塑形象的關鍵四年。他原未料,洪秀柱的脫序演出讓不能再低的民意一再探底。如今,要是洪堅決參選,黨內不願違法亂紀,朱主席就必須承受必然來到的敗選責任;國民黨立委席次不滿38席,朱立倫則須面對馬政府提前下台以及突破制憲門檻等撼動國民黨的根本價值。 一旦朱立倫參選,勢必要面對黨內公然棄毀黨綱;選民能夠接受為求勝選,不惜復辟專制的政黨嗎?其次,他必須抉擇辭職參選或帶職參選。前者違背了他對新北市民承諾不下二十多次的「做好、做滿」,坐實「呷碗內看碗外」的落跑慣犯;同時,必須承受新北市長補選讓國民黨又少一席的風險,以及面臨任內諸多弊案的司法風暴。市長、黨主席與總統參選人三職全攬,施政滿意度吊車尾的情況下,在分身乏術將新北市選情更趨嚴峻;唯一的好處是,身兼黨主席與新北市長,大可將黨內資源及行政優勢大舉下放,尤其在馬政府徹底崩壞國民黨、洪秀柱的激進促統嚇跑了不統不獨的泛藍選民,朱立倫不說不做的平庸與曖昧多少拉回流失的立委席次,不減分就是加分的情況下,對他來說反而是利多。 七日傍晚,洪秀柱突然召開記者會仍不鬆口退選,但態度已趨軟化,足見她忠黨愛國的赤誠極有可能被黨內同志用以說情。如果,政治的走向勢必如此,那麼國民黨就必須面對,親手推翻全代會一致通過的總統參選代表、公然施壓逼退民主表決出來的黨內參選人、率爾違背黨綱以鞏固既得利益,種種毀諾失信就是「以不正當的手段,遂行錯誤的判斷」,既然國民黨失信於全民,這間百年老舖也該關門大吉、走入歷史了。
林唯莉 2015-10-08
八年抗戰打了五十年

八年抗戰打了五十年

全國師鐸獎昨日舉行頒獎典禮,馬英九總統致詞表示,他身為中華民國總統,有責任把正確的歷史教給下一代。 我們都知道,歷史分成歷史事實和歷史詮釋,前者是客觀紀錄,後者則是價值判斷,歷史向來是政治場上的角力;馬總統說得好:「歷史教育應該就事論事、實事求是,不能違反常識或委屈事實,歷史事實和歷史觀點要分別看待,史觀難免主觀因人而異,但不能用觀點不同而掩蓋事實。」當史料客觀呈現一八九五年台灣割讓給日本之後,從此成為日本殖民地,上公學校、學日語,被迫成為皇民、被迫加入志願兵,這都是客觀的歷史事實;馬總統舉例「一八九五年日軍登陸台灣,有非常激烈戰鬥,軍人加民眾死亡超過十萬人」,這也是客觀的歷史事實。但是,馬總統誤將日治初期的武力抗爭當作是抗日戰爭,企圖與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引發的日華戰爭相混淆,這就犯了他批評的「用觀點不同而掩蓋事實」的錯誤。 我不免要用馬總統的致詞來提醒馬總統:「不能以觀點不同來掩飾不符史實的史觀。」不管是史實或史觀,教育改革無不致力於多元化、多面向的視角,但是犯了時空錯置,以及忽視統治關係的變動,馬英九總統,在教育下一代正確歷史之前,請您先學好什麼是歷史。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
林唯莉 2015-10-06
行政決策並非賭注,而在於體民如親

行政決策並非賭注,而在於體民如親

位於亞熱帶的台灣,一年颱風何其多,卻鮮少像這回杜鵑颱風引來全台撻伐。判斷是否達颱風假之標準,需要氣象局科學的颱風路徑潛勢預測評估;數據是死的,地方首長繃緊神經開會討論的考慮要件除了人民財產安全的維護,還包括放假對於依照國家行事曆排定的工作所造成的延宕,對企業工廠的運作停擺造成的損失。不僅考驗著決策者對未來不可知的理性判斷,更考驗著決策者對於受眾的人性體諒;決策者的難為,就在理性與人性間拔河,「決定」更是在颱風假決定、政治決定、民意決定之間的一場賭擲。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杜鵑颱風來襲時,適逢中秋返鄉團圓潮,交通部原預估國道湧進280萬輛車次,28日收假預計達高峰;然而,卻遇到颱風攪局使得航班大亂,造成超過36萬人受到影響。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地方政府在評估放假與否的時候,並沒有將返鄉必得拉長的時間、受到風雨影響及交通管制被迫延宕的時間,使得原本安排好回程的旅客受到突如其來的停班停課時間與原本安排妥當的時間之變動,28日收假最後一天,雙鐵陸續停開,而空中交通也有超過400個航班取消。拿筆者來說,放棄三點停駛而洛陽紙貴,塞成一團像逃難的高鐵,費盡辛苦搶到週一晚上近九點的客運;晚間六時後,卻宣布國道客運全面停駛,復開時間不詳,這時台北市是否放假尚不明朗,返南遊子面對隔天要上班卻不知如何歸返的心情就這樣緊盯著新聞跑馬燈和網路訊息。 此時,只考慮這三個都會通勤網絡的北北基,卻決議29日下午正常上班上課,從南部回台北上班上課的遊客最快要兩個小時,高鐵如何在短短三個小時內含納拖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到公司學校,而不被記曠職曠課扣薪水的芸芸眾生?就更別說高昂的高鐵費、沒有高鐵或台鐵的城鄉運輸、每逢風雨就斷線封路的東部交通等等所凸顯的階級不平等。然而,這個時候的高鐵比灰姑娘趕十二點的南瓜馬車更珍貴,復開與否仍沒定數;過了兩個小時,北北基峰迴路轉,全天停班停課,高鐵宣布隔天中午復駛,大家又衝到便利商店或高鐵站狂搶車票,難民現象再起。 台南跟高雄的情況也不遑多讓,原本九點宣布的台南市也遲至九點半才宣布正常上班上課;高雄市也在晚上十點宣布同樣的決定而引發南部民眾的不滿。不管是北北基還是北高,期待賺到颱風假的民眾雖有之,真正引發爭議的並不是放假得失,而是交通大亂影響的不是只有由南返北的民眾,同樣也有從四方無路回家的旅人;就甭說北北基的下午恢復上班上課,短短三、四小時一再造成民眾櫛風沐雨、勞頓奔波之不便,而缺乏完善托育、托老的社福政策,更使得突然的變化讓人民家務託付的問題更顯嚴重。筆者期許台灣的執政官員,數據預測固然重要,我也知道,「決定」並不容易,是理性評估,也是運氣拚搏;事後諸葛來評斷放假決策的成敗與否,不僅是將市民的財產安全置於博弈的投機態度,對於颱風假日的無風無雨,又發出「對不起國家民族」的輕佻言語,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整個中秋假期才三天,一個月前就開始搶票,遇到杜鵑颱風,搶票的情況接二連三,全然出在於缺乏連假意外狀況的預防措施!台鐵西部電氣化至今37年、東部太魯閣號營運至今第9年、高鐵通車8年,台灣人最重視的團圓三大節,每年皆有之、每年搶票依舊,誇張的是,直到杜鵑颱風襲台才由今年一月甫上任的交通部長陳建宇在29日的公開致歉「未來若遭逢颱風影響,重要交通運輸應變計畫將提早確認,並於陸警發布同時啟動應變SOP。」得知,原來交通部在規劃節慶連假的售票機制時,只在意賣了幾張票、能加開多少班以容納更多人,對於意外規劃全然闕如! 杜鵑颱風對交通部、北北基、台南、高雄等幾個決策首長的批評,不在於「假日」本身,這次暴露出來的問題有三:(一)地方政府決策的朝令夕改,缺乏對收假北返乘客的周全思慮;(二)馬政府沈睡不醒,遲來的道歉不是道歉;(三)中央(行政院、交通部)與地方政府缺乏協調共識。我相信,在崗位上的地方首長在面對無可全然預估的天災判斷,都已經盡到最大努力,要讓各方的損害降到最低;同時,也對在秋節期間及颱風造成的交通大亂,犧牲與家人團圓在工作崗位服務大眾的工作人員致上最大謝意。由衷期待,杜鵑颱風凸顯的交通問題,能讓中央與地方在未來的行政協調上更臻謹慎周全,讓台灣享受服務的旅客與服務旅客的工作人員,都能因此共享保障。
林唯莉 2015-10-01
死了一個高中生之後

死了一個高中生之後

一個年輕的生命猝然殞落,造成這場悲劇的原因仍有待釐清,我無法感受林同學生前所承受的龐大壓力,然而,這幾年陸續參與的公民運動,每一次在街頭的抗爭之後,我們感到疲憊而憤怒的,不是一次次抗爭的身心耗損,而是這個倨傲政府從未改變過的家父長態度。國民黨政府從一而終、始終未更的是絕對的權威、絕對的聽若罔聞,以及絕對的視民如草芥。 由全台灣高中生自主發起的反黑箱課綱運動,從五月至今猶未等到馬政府誠實面對來自學生、家長、學者以及所有關心台灣教育的人民所提出的訴求,殷殷期盼的回應換來的是官方千方百計地護航黑箱。即便教育部在6月5日正式宣布新舊教科書併行,讓教師專業自主決定、爭議不考、編列補充教材,看似妥協的退讓,無法改變黨國價值觀先行隱身在國家課綱的編列主流。 反黑箱課綱行動聯盟與人本教育基金會7月24日上午在教育部門口召開記者。(圖片來源:蘋果日報記者沈君帆攝) 令人激憤的是,教育部仍以「考慮對認錯反省的學生撤告」說法,自詡是對學生的容忍與恩賜,我幾乎在馬政府麾下看不到現代教育者的使命,彷彿還停留在早期封建社會把教育作為掌握國家機器和鞏固資產階級利益的思維。在大學教育前線的我,不禁想,我們究竟要承受多少時間與次數的「運動傷害」,才能稍稍敲開這個赭鏽鐵門,讓台灣的教育露出一點天光?而我們才能夠,不再低頭而慚愧地面對台下的學生。 死了一名高中生之後,全台關心課綱議題的朋友無不深感哀戚、痛心,我卻必須一再懇切地央求年輕的學子,請務必珍惜生命。投身公民運動,是所有覺醒的人民勇敢行動的表態。必須明白,改變從不容易,近年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彰顯馬政府的傲慢、保守及權謀攬身的態度;正因如此,這是一場又一場長期而艱鉅的戰役,如果不願認輸放棄,就要讓自己的身心更加強壯而堅定。要樂觀相信,我們並不孤單,為了推動我們始終不願放棄的正確價值,活下去才有參與改變、見證改變的機會! 民主的政府,必須明白,謙卑地面對國家的年輕新世代,學生今天選擇勇敢發聲和現身,是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有所負責、有所盼望。身為國家的公職人員,應該服務的是人民,請尊重並真是他們所捍衛的自己的未來。死了一名高中生之後,執掌教育的部長,你還記得教育工作者的初衷是什麼嗎?面對黑箱課綱,在程序不正義、歷史不正義、世代不正義的爭議下,這群早已超越舊時代、舊思維的高中生,已經通過他們的蒐集資料、思辯討論進而產生縝密而週研的獨立判斷。我們只能欣慰,又怎會演變到,教育部下令逮捕學生、約談學生、施壓學生等逆行倒施的作法呢?知錯能改,猶未晚矣!馬政府在這種時候還嫁禍於民進黨的惡劣行徑,我們不能只是痛心或遺憾,而就是必須逼使為政者面對他們錯誤政策下,始終無視的教育核心價值。
林唯莉 2015-07-30
消費的不只是〈美麗島〉這首歌

消費的不只是〈美麗島〉這首歌

  國民黨要解決二二八事件與近四十年的戒嚴所造成的族群衝突、族群不信任等問題,以為找一些具有受難者、株連者、政治犯的卑親屬來當黨高層,就能夠化解台灣人的疑慮。對歷史無知,是台灣人的悲哀,要怪卻無從怪起的悲哀。但是,站在加害政黨麾下的政治犯後代,消費的不只是〈美麗島〉這首歌,而是在不同的時間發展中,妳背誦的歌詞同時消費、傷害了許多過去。 妳消費了自己的父親及當時所有因為該案受到株連的人,無論那是在怎樣痛苦無奈的心情下,為了求生或奪利,只好出賣自己的同事來取的自新機會。其實,在死面前,人的各種軟弱,都不該被嘲弄怪責。該譴責的是用這樣的悲劇,欲換取同情選票的政客後代。 妳消費的不只是〈美麗島〉這首歌,而是在七十年代因為各種文字獄被犧牲自由與正常生活的黨外人士,而是台灣藝文被新聞局審查機制以各種箝制所扼殺的生命力。 妳還消費了晚年隱居在台南關子嶺的詩人陳秀喜。〈美麗島〉的歌詞改編自陳秀喜的〈台灣〉,這位詩人最耿耿於懷的是,戰前僅會日文和台語的她,曾說「與其寫一千首日文詩,不如寫一首讓下一代兒女們能看懂的中文詩」,跨越語言的一代詩人在終於學會以中文入詩,不免喟嘆,被日本殖民的時候不能說寫自己的語言文字,被“祖國回歸”後,自己的母語成了失落的遺產,她所生活的台灣,始終無法用這塊土地上的語言來交流、學習、傳承和使用。
林唯莉 2015-07-20
存在的意義 ─談《灣生回家》

存在的意義 ─談《灣生回家》

書名:《灣生回家》作者:田中實加 初版:2014年10月1日 電影《灣生回家》前導影片。 近年來,「灣生」這個被日本和中華民國雙雙遺棄的歷史人球,逐漸受到注意。包括郭強生的長篇小說《惑鄉之人》(2012)、由鐵支路創作體推出的舞臺劇《灣生回家》(2014),以及本書暨不久後即將上映的同名紀錄片。「灣生」凸顯出台灣殖民地史的駁雜性,是誰或不是誰、認同哪裡或不認同哪裡,始終是一則不斷與他者對話、反覆自我質疑的連動辯證。不管是灣生,抑或是透過圓滿灣生的心願而肯定自我存在價值的田中實加,這個過程即是返家之路。 這三部作品都圍繞在台灣的多元族群和歸屬,成為灣生題材的尋探肌理。郭強生是沒有眷村經驗的戰後遷台第二代,他在本地生活圈成長,「外省人記號」於他是缺匱。他透過小說裡未完成的電影《多情多恨》傳達二戰之於台灣立場的曖昧,以及戰後糾葛纏繞不清的族群情結。舞臺劇版本的《灣生回家》是透過一棵茁壯於眷村內的大樹,帶出近年族群結構的變化,從中國籍配偶積極參與社運來凸顯出,台灣新生代的歷史失憶症和政治冷感;經由台日改良樹種的移植,期許時代悲劇的終結,卻同時針刺「都更」將導致新一波時代的「無根」悲劇。田中實加的《灣生回家》則是以口述史和老照片並陳的方式,以紀實筆法為大時代底下的灣生、灣妻與台灣人的庶民記憶保留下來。 日治時期全台共有30個移民村,而且以中南部為落腳處,排除北部及宜蘭等地。其中東部就佔了17個,可見官方在規劃移民村時,有計劃地將這群在日本被視為剩餘人口的民眾集中在非都會區。另一方面,為了讓這批人永留台灣,規定必須舉家遷台,並將日本當地信仰的神社和布教所移植至此。做為全台第一個官營移民村,在1910到1915年間,硬體建設更包含了道路、輕便鐵路、吉野圳、發電場、醫療及教育院所,此外還擁有地下自來水、沖水馬桶跟巴士,當年全日本可是僅有東京跟吉野村擁有沖水馬桶設備呢!可見總督府是有意地將吉野村建設為示範村,這與明清渡海來台拓墾的漢人、戰後國府興建眷村的暫居心態是完全不同的。 本書由吉野村老照片、22位灣生的田調敘事以及日治時期吉野村的重要地標照片簡介等三部分組成,多的是各種撕心裂肺、生離死別或重逢後旋復死別的故事。在大時代的作弄下,灣生看起來是統治一方的既得利益者,實際上卻是被母國排除至外的無緣人。引揚後,被視為帶有病菌的戰敗遣返者,隔離在岸上臨時搭建的收容所、肺結核療養院或孤兒養老院,不幸病歿即就近焚化埋葬,終其一生回不了家,也沒有家。也有父母不忍子女回到窮苦被排擠的日本,寧可忍受骨肉分離之痛,讓女兒改成台灣姓名,從此隱姓埋名甚至裝聾作啞以避禍端。更有天倫仳離者,從此在棄子餘生的怨懟中含悲而死。 當然,也不乏溫馨感人的例子,像是謝奶奶和吉村爺爺就學時青澀純真的情愫,在分離四分之一個世紀後終於重逢,在人生開始倒數的時刻,兩個各有家庭的四位老者仍珍惜地把握每年見面的時光。這22個灣生的生命史,有畢生懷願讓滯台子女恢復日本國籍的灣生母親、有耆老每年不惜返台探訪他們的原鄉時,不忘爭取出生證明以求人生的圓滿……。如果說,作者存在的意義是「尋找」和「告訴」,對灣生而言,「等待」與「救贖」則是他們存在的信仰。 《灣生回家》由於是田中實加花了12年時間親自採訪田調並且陪伴灣生們回到台灣、取得出生證明,見證灣生生命終能完整的重要推手。田中實加透過這本書傳遞的,是愛就甘願等待、愛能化解仇恨、愛得以積累記憶的命題。回家的路,這條路不僅是為太魯閣出身的管家竹下健志代行的旅程,也是作者費心為只有死亡證明的灣生們,找到出生證明的往生之路。只是,把灣生做為創作題材,它們都指向台灣在迭次受到異族統治而被拋丟、邊緣化、次等化的微弱聲音,讓斷裂而碎片的台灣史期待拼湊出相對多元與平衡的觀點。
林唯莉 201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