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鄒景雯/特稿
新的政府,應該帶來新的期待,如果存在邏輯之錯亂,就需要辯證一番,導正視聽事小,更重要的是:辨明是非價值,讓這個社會可以確保良善的標準,今後可以繼續遵循。
一般人一定很納悶,平平都是教授,為何多數是月薪號稱十萬,與民間顯有差距,有些人卻可以年薪一、二千萬?何以每屆政府人事更迭之際,總有些人,總愛逕稱俸祿微薄,但卻又前仆後繼、削尖了頭往裡頭鑽,不惜一再演出官場現形?
官字兩個口,當官,如果要好處,不要說有名、有權,培植勢力,嘉惠黨羽,至少兩個嘴在吃,絕對具有超越「草民」的稀有資源品嘗鑑賞機會。不僅看眼前,有辦法的更看後市。上官場,在鍍金,卸任後,又是另一段人生收成的開始。
國民黨大小老下台後喜愛成立基金會,已是海撈的老招數,大家不妨也逐一清查卸下官職者,有多少比例到民間大企業去當門神?門神,有不少美麗的包裝,不論叫董事長或獨立董事,是請來幹嘛用的?盡在不言中。門神的工作,陽春教授當然幹不來,唯官者,「品」自高。
這些享過當官好處者,應該捫心自問,如果當年未入公門,只是個單純的X大教授,還有沒有今天「犧牲」的機會?也必須理解,這些機會是人民賦予的,不能飲水思源就罷了,也不要反過來自認偉大,要人民膜拜其放下特權之難得。
何況,這放下,也只是暫時,重新回來鍍金,既就權力布局、人脈關係充電,也可以儲備將來再回任門神、甚或行走兩岸、享受「犧牲」的資本。
比較起來,若干得了便宜,還狀甚痛苦,自稱放棄多少好處者,實在不如連家大少;連公子在競選時放棄領薪的宣示,不在意這些業內收入的坦白,至少還誠實一些。如果暫停年薪數千萬就需要被「感念」,那麼這位連先生豈不是可稱聖?
其實,讓這些官擁有「犧牲」機會的廣大人民,很想說的是:大家都很羨慕他們可以去「犧牲」的機會。更想問的是:抱持著「犧牲」心態,絕對違反人性,會為國為民粉身碎骨在所不惜嗎?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