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質疑馬習會不對等 經濟恐未談先敗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彭博新聞報導,從經濟規模龐大差異、到「不平衡」貿易關係及「單邊傾斜」投資流向,台灣經濟依賴中國日深,讓中國拿了一手王牌,使今將登場的「馬習會」成為一場兩邊「不對等」(unequals)會談,形同打臉馬英九總統「實質對等」意義的說法,也暗指我方經濟上未談先敗的處境。

  • 彭博新聞報導,台灣經濟依賴中國日深,使今天登場的「馬習會」成為兩邊「不對等」會談。圖為吞吐量日漸衰退、沒落的高雄港貨櫃裝卸場景。(資料照)

    彭博新聞報導,台灣經濟依賴中國日深,使今天登場的「馬習會」成為兩邊「不對等」會談。圖為吞吐量日漸衰退、沒落的高雄港貨櫃裝卸場景。(資料照)

打臉馬總統「實質對等」說法

另一美國財經媒體CNBC則指出,馬習會凸顯四大議題值得關注,首先就是中共在「一中」原則下的「終極統一」目標;其次,基於所謂「九二共識」的兩岸關係如何維持現狀;第三,台灣明年總統大選是否受到影響;第四,中國外交強勢及兩岸主權迴避的相關議題。

不過,馬習會未登台前,「中國─台灣」的經濟關係已被視為不對等。彭博以四張經濟數據的簡圖,呈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台灣總統馬英九今於新加坡的會談,絕非勢均力敵。

首先,中、台的經濟差異近年來不斷擴大,中國維持廿餘年高成長後,已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去年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仍逾七%;台灣GDP成長率卻從一九九○年代多維持在六%以上,下滑至去年不到四%,面臨人口老化、競爭力下降,亞洲四小龍之一地位消退。

彭博第二、第三張圖顯示台灣對中國貿易的「不平衡」單邊依賴關係。彭博直指,「(官方)數據顯示,台灣更需要中國」;台灣和中國二○○○年時雙方幾乎是平等互賴,此後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依賴愈來愈深,從不到五%攀至近年來介於廿五%到卅%間;相反地,中國同期對全球出口迅速攀升,對台灣出口卻不見增加,十五年來一直維持在不到五%。

台灣出口依賴中國,從二○○三年起,對中國的出口額就超過美國,此單邊依賴關係使台灣今年嚐到中國經濟減緩、出口下滑的衝擊苦果。

最後,在台灣企業尋求抓住此一人口最多國家的成長機會,把未來發展前景押在中國之際,投資流向的數據也呈現「不平衡」情況;近年來,中國對台灣的投資金額多不到三.五億美元,但台灣對中國的投資卻多在八.五億美元以上,二○○九至一二年間約在十億美元上下,為對岸的三倍以上。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