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顧問格局可以更高點

柯文哲的小內閣終於出爐,無論支持或反對,柯文哲這次的台北市局處首長的產生過程,是中華民國有史以來對公民開放度最高、以及將官位派任權分享給專家參與度最高的「權力盛宴」。這場由20~40歲「年輕世代」主導發生的「i-Voting」,在他們初嘗對權力配置也可以參與決定後,若賴香伶施政成果不錯,有可能引發他們更進一步要求「權力參與」的趨勢,甚至改變台灣的政治結構。

柯文哲的「i-Voting實驗」與「局處長遴選」這兩套作法,顛覆了台灣的政治習慣。因此,面對初次的權力開放,引發各界高度的關注跟參與,甚至有局處的報名人數高達上百人!

人力不足應付遴選

而越多的過程參與也引來越多的批判,畢竟這是中華民國政治史上的「初體驗」,要完美無瑕,那是天方夜譚。畢竟:

第一,大選後,柯P競選團隊解散,柯辦人力根本不足以應付這麼多局處要遴選、安排面試候選人的相關行政程序。

第二,柯P當選前,許多人不敢表態擔任遴選委員,柯P自己也沒這麼廣大人脈,要依靠競選大將幫忙物色,導致部分局處遴選委員圈子太小,與民意有落差。以勞工局為例,差點引爆柯文哲要跟許多支持者正面開幹。

第三,沒有人預料得到制度上會出現的瑕疵是什麼,因為沒有經驗,許多過程且戰且走,導致出現遴選委員轉候選人、或是網路投票比實體投票有利等爭議出現。甚至,社會局長遴選後推薦的候選人還打退堂鼓,導致柯P無人可用,只好找來與遴選資格要求不符的台大創傷醫學部醫師許立民接任。

過程荒腔走板掀波

對「i-Voting」,引爆爭議的就是李應元主導的勞工局長遴選委員。擔任過勞委會主委的李應元,最清楚職業工會理事長多具資方身分,他竟然引入3分之1這樣的成員,後來更有遴選委員變成候選人。整個過程荒腔走板,先引爆工運界反彈,在民眾參與「線上政見發表會」後,更直接引爆民眾怒火!還好之後爭議人選自己退出,遞補的賴香伶救了這場全國首次「i-Voting」。

至於遴選委員制度的爭議,即使爆發抗議的文化局長,除了遴選委員轉候選人外,仍照遊戲規則進行,選出3人給柯P選一,吵什麼「倪重華是最低票」沒意義,若最高票就出任,那選3人幹嘛?而社會局是因為找到的2名人選打退堂鼓,要不就檢討人才推薦不足、要不就罵柯P人緣太差,除此之外,只有環保局最具爭議。

網路世代翻轉政治

用最樂觀的角度看,如果首次經過「i-Voting」產生的台北市勞工局長賴香伶,執政經驗是好的,如果高達650萬、20~40歲的「年輕世代」高度歡迎這樣的參與政治模式,未來候選人恐怕要面對他們「i-Voting」的要求,更大幅度的開放政治參與。而一旦這個趨勢打開,擅長網路的「年輕世代」,將可能更進一步的翻轉政治、解構台灣的政治生態。

最後,拜託一下各位市政顧問,格局高點,好嗎?沒人說市政顧問一定要為柯P的施政背書!柯P未來做得不好,你給過建言、局處長不理、導致施政出了問題,你再出面批判、甚至辭職、要求柯P下台,不是更有高度嗎?

《北美智權報》前總編輯

< 資料來源:台灣蘋果日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