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讓馬英九的陳腐能源思惟「下台一鞠躬」吧


 

作者:張智傑(立法委員吳焜裕國會辦公室主任)

 
即將卸任總統身分的馬英九先生臨去秋波,再度對民進黨的能源政策指指點點,並提出所謂的「十項裁示」。綜觀其內容,仍不脫過去的老調重彈,如果仔細看看出席該會議的名單,除官方代表以外,都是老面孔,得出那樣的結論並不令人意外。比較可疑的是,能源轉型這種苦差事,馬政府死都不肯做,民進黨想扛起來做還要被批評「這個做不到」、「那個很困難」,令人不禁想問,這位少爺您有事嗎?
 
針對這十項裁示的論述內容,大致上可以分為幾個類型:
 
一、推諉卸責:
 
1.馬政府向來敵視再生能源,獨鍾核電。核電廠用過核燃料棒冷卻池過滿,導致部分反應爐無法啟用,甚至可能提早除役,難道是今天才知道的事情嗎?假使連可計算的用過核燃料棒貯存空間不足都無法預見,要如何讓人相信更複雜的核電廠營運與維修不會發生問題?特別是三座既有老舊核電廠均已運轉30年以上,安全性堪慮。
 
2.馬認為發展太陽光電、離岸風力,面臨土地、捕魚、航運和環保等問題,加上併聯饋線和變電所容量不足,因此困難重重。那這8年,到底馬政府在做什麼呢?兩屆總統任期內,馬英九除了不斷唱衰再生能源,喊喊口號以外,並沒有具體行動來解決上述的「問題」。不作為的結果就是,問題依然是問題。
 
二、吹牛膨風
 
1.馬政府說了一堆數字,試圖證明這8年來台灣再生能源的發展,似乎比民進黨扁政府時期還要優秀。然而,馬卻絕口不提,2009年通過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提供了民間投入再生能源應用的經濟誘因,才是近年來綠能裝置容量增加的主因。在那之前,占國會多數的國民黨,始終強勢反對條例的通過。民進黨苦於沒有適當的政策工具,推動再生能源倍嚐艱辛,馬政府手握利器,卻能執行成絆腳石,實屬不易。
 
2.條例通過後,擁核、反綠能的馬政府依然對再生能源施加重重限制,以違反立法精神的行政命令,箝制並削弱民間投資再生能源的意願。例如,對太陽光電採取每年裝置總量限制,並以「競標」方式放任廠商惡性競爭,而年年鉅幅下滑的躉購費率更是讓人卻步。若非這些惡質的行政執行手段,台灣再生能源的裝置量又豈會只有今天這個局面?
 
三、避重就輕
 
1.不斷以簡化、無意義的數字,掩飾馬政府面對問題時的僵化無能。的確如果要廣設地面大型太陽光電系統,會面臨土地需求,但一來民進黨政策目標的20GW早已規劃,明明就有汙染整治場址、受災待復育土地、嚴重地層下陷區(含不利耕種農地)等選項,問題沒有像渲染的那麼大;另一方面,太陽能板的轉換效率提升與土地需求面積成反比,且目前仍有數量龐大的既有建築屋頂尚未利用,建築物立面亦屬可裝設面積,為何只有地面型的選項?
 
2.對核電廠除役與核廢料與問題輕輕帶過,卻又不斷影射暗示核電才是選項。用過核燃料棒是萬年遺毒,核電廠除役未來需要多少經費無人能精確計算,但已知將會是天文數字,繼續使用核電,只是不斷把問題推遲,留下環境與經濟負債給更後面的世代子孫。化石能源終有耗盡之時,核電不安全、不永續亦不經濟,除了全力發展綠能、節能與儲能,我們沒有其他選擇。
 
四、唱衰恐嚇
 
1.恐嚇人民沒有核電就會陷入缺電、高電價的風險,並引用去年華爾街日報不具名的文章,指責民進黨「倉促廢核」。但民進黨主張現有核電廠如期停止運轉除役,完全是按照既定時程逐一關閉反應爐,何來倉促廢核?過度依賴大型、集中的傳統發電方式,不肯誠實面對台灣不適合使用核電的事實並採取早期行動(early action),才是陷台灣於脆弱境地的最主要原因。
 
2.馬政府主政這8年,從來沒有真心發展再生能源,甚至阻礙再生能源發展,現在用來批評民進黨能源政策不可行的理由,全都是過去馬政府所種下的惡果,難道馬英九不應該為此負半點責任?地熱、氫能、海洋能……等眾多再生能源選項,都被批評為不成熟技術,但不投入資源研發如何產出成熟技術?氫能在日本經過多年研發,已成為下世代重要能源戰略之一,地熱在其他國家也都是能源供應體系的一環,亦有國家已投入利用海洋能的實質建設,故步自封永遠無法翻身。
 
能源轉型過程必定艱辛,但沒有政治決心,缺乏行動力,肯定一切照舊。從馬英九「十項裁示」背後的脈絡中可以看出,「沒有說出的話」才是重點:非核不可。我們可以將之視為核電利益集團的困獸之鬥,不予理會,任之走進歷史灰燼,另一方面,開始動手,將馬英九這8年怠惰、扯後腿的爛攤子一一收拾妥當,就此大步向前邁進。至於馬英九落伍的能源思惟,就讓它隨著總統任期屆滿下台一鞠躬吧!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即時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