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法國料理的隨想

 

先講一個網路腦筋急轉彎的故事。旅人到一個很蕭條冷清的小鎮,進入一家旅店,「入住一晚一千元」,旅人覺得價格可以,就付錢取房卡上樓。

老板收了錢立刻衝出旅店,付了上個月欠木工師父修理門窗的工錢。木工師父拿了錢,立刻衝到小酒館,結清上個月賒帳的酒錢。

小酒館老板娘拿了錢,也出門前往酒盤商家,清償上個月未付足的貨錢。酒商老板拿了錢,立即前往某女性住處付了上次暫欠的銷魂費。

這位女性拿了錢,也立刻前往這家旅店,還了之前積欠的房錢。錢剛回到旅店老板的手中,旅人下樓了,抱怨浴室水管破了。

旅店老板上樓看,連忙關閉供水及打電話叫水電師父來。由於暫時無法住人,所以,連聲道歉將一千元又還給了旅人。

最後,一千元又回到旅人手中,彷彿什麼事也沒發生,但是,旅店老板、木工師父、酒館老板娘、酒商、性工作者的債務都還清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經濟發展必須靠消費促使錢進行流動,否則,任何商業資產、服務、專業,以及空有的「債權」,都無法產生應有效益或最大效益。

21世紀,全球化之下,人類社會顯然已不擔心生產跟製造,但是,普遍都很煩惱嚴重的貧富懸殊,以及青年失業問題。

過去,馬克思批判在工業化生產的過程中,勞工嚴重被機械化與工具化。現今,勞工的價值,嚴重被電腦機械取代殆盡之下,該如何透過人的因素,創造更多的剩餘價值?

還記得26年前香港電影「表姐妳好!」,香港主權移交前,中國女公安出任務到香港,港警高規格接待。

初見面,港警梁家輝得意介紹電腦比對指紋的設備,「以前,一個指紋需要比對一個星期,現在這一台,只要半小時就找到了」。

中國女公安鄭裕玲的疑惑卻是:「那多出來的五天半,要做什麼呢?」

當時,大家都覺得好笑,但是,26年下來,許許多多同樣狀況,反應到就業機會這件事,就一點都不好笑了。

21世紀了,屬於馬克思探討的邏輯,必須重新梳理,但是,人的價值、人的尊嚴,是永遠不變的捍衛與追尋。

在台灣,一人份,正常非極端的吃一餐,從80元便當到3000元精緻套餐,應該都不是值得大驚小怪的價位。

這其中的差異,就體現於經營者、廚師、服務人員所付出的專業度,進而產生的附加價值。

為什麼,一個總統下鄉視察,並用實際行動鼓勵專業青年返鄉創業,同時鼓勵台灣餐飲文化的提昇,到了媒體眼中,卻只剩下「千元大餐,全民買單」的標題?

也很想知道,台灣餐飲業的專業從業人員,究竟是如何看待這個政治口水新聞?

< 資料來源:陳增芝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