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休」是大善還是大惡?

一例一休實施,能對國人生活作習產生翻轉作用嗎?資料照片
      
徐文仁/心靈教育講師

一例一休法案一過,各式各樣的反應不同,媒體上看到的大多是資方為了節省成本而調整工時、或是其他因應措施,勞方反映的是到嘴邊的變相加薪機會泡湯,而一些物價微調……似乎一面倒地唱衰,但卻沒有人看到另一種正向的可能,就是整體社會與家庭功能提升的價值!

筆者自高中求學時期就到加拿大與美國讀書,猶然記得剛到的幾天,傍晚六點走在街頭,發現店家都休息了,只剩下少數供應晚餐的餐廳,百貨公司竟然也在六點休息,當時真的訝異不已,台灣來的朋友同學與家長們,幾乎一致的認為洋人就是懶,沒有我們台灣人勤勞,所以我們比他們有錢、比他們富裕、比他們行!

然後有趣的是,移民到國外的台灣家長,大多的覺得生活在這懶惰的國家好無聊,晚上沒得shopping、娛樂,早上送小孩上課、下午早早接小孩下課.但是相對的,小孩卻是能早上睡得夠飽,不用早早就被送去學校以配合家長上班時間,晚上不用去安親班因為爸爸媽媽在家,有溫暖的晚餐可以吃.在國外得書的這些年,已經適應了晚間道路清淨、家家燈火明亮,孩子父母一起在家裡,有基本正常的家的功能,這已經是全國性的生活習慣。

後來回到台灣,享受著晚上10點百貨公司才打烊、10點以前還可以去家具店逛、大賣場逛、街上買飲料、夜市吃宵夜、餐廳開到清晨、卡拉ok唱到飽、交際應酬……但是,我們的孩子卻是在安親班吃晚飯、寫功課、拖著疲乏得身子與腦袋回家睡覺,早上早早被送到校,因為爸媽要上班……全因為長工時、低薪資,整個國家的生活與心理變得疲憊不堪、家庭功能都失衡了.台灣教育出什麼樣的下一代?冷漠失心的孩子、失去活著的意義與價值的孩子、沒有人生目標的孩子……好多父母對於子女感到憂心卻無力,這些異常現象,都是因為整體社會價值觀著眼在功利主義上、勝過家庭價值上。

在台灣,家庭價值與功能一再被忽視,過度長工時的壓榨讓家庭成為第一線的犧牲品,在選舉時拼命主攻經濟議題,整個台灣淪為恐慌、失衡、焦慮的空殼,不少人怪罪政府領導無方,但是真正的問題出在基本的生命價值觀偏頗、導致家庭功能失常,所以異常失衡的現象一代傳一代。以前的農村的家庭生活,經濟匱乏但情感單純而親密,現代的追求效率與富裕生活,卻讓家庭冷漠而疏離。

台灣是不是該重新思考生活的價值?一例一休的條例影響下,資方想辦法省錢而降工時,這是壞事嗎?不見得,或許這是鬆動長期以來大家被壓榨長工時的習慣、開始步向新工作與生活模式的開始,如果以前資方為了多賺一些所以要員工長工時工作,但是現在為了省人事成本、要縮短工時但卻一樣可以經營下去,這是一個新平衡的開始。以前只能在安親班吃晚飯、睡前才能匆匆見爸媽一眼的孩子,是否可以跟父母共進晚餐了?親子聯繫的時間變多了、夫妻相聚時間也多了,不再工作或閒晃到晚晚的時刻,是否可以與家人相會的時間也增多了?自己也可以有一些時間看書、進修、維護家人感情!

一例一休的開始,可能衝擊到許多舊有的價值觀與習慣,但這何嘗不是一個正向循環的開始!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