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諜案 創意與黑數

◎ 許正陽

報載政大畢業的中國男子周泓旭涉嫌共諜案,事實上,在「三限六不」的政策制約下,中生在台情蒐能量極為有限,據筆者觀察,除了公開資料(報章資料與重點學術論文)的大量蒐集外,中生所能從事的較接近「統戰工作」。簡而言之,統戰工作的實踐在中生群體,具有效益者即為發展組織,必要時伺機進行「學生運動」。

中國共產黨曾在抗戰結束後大舉進行「反政府」、「反饑餓」、「反內戰」的示威運動,「沈崇案」即是著名案例,目的即是造成民眾與政府間之猜忌,瓦解政府權威與社會秩序。此次周某涉嫌共諜案案情,即為發展我方外交官員為其所用。綜觀歷年重大共諜案之勾聯方法,仍不脫提供我方官員出國機票與金錢交換資料之模式。較為特殊的是,利用位階極低的來台中國學生情蒐模式,規避我國反情報系統的重點偵查,並在地化設立公司行號,讓畢業中生用經商名義再次入境,利用在台多年人脈往上發展,手法雖粗糙,卻不失創意。

情報活動有悠久的歷史,間諜甚至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悠久的職業之一,而就算擁有良好外交關係之盟邦,亦會進行情報蒐集活動,如美國與盟邦德國及以色列的情蒐爭議。歐美國家皆有相關研究指出,中國政府利用龐大的留學生群體進行各式情報活動,例如竊取重要大學與研究機構實驗室之研究數據資料、發展體制內人脈關係與主導各式各樣的抗議活動及壓制異議團體等。儘管如此,許多中國海外留學生並未涉入相關活動。

而在中國海外留學生群體內,仍有未曝光之「監察者」角色存在,監視其留學生在外言行並向有關單位報告,顯示中國仍十分忌憚中生接觸海外民主法治思想後之質變。

筆者認為,此次曝光的中生間諜案,在整個中共對台情報網裡僅為冰山之一角。潛藏在冰山之下的「黑數」,包括對我國重要產業技術之竊取、重點軍政官員之策反、釋放大量假新聞誤導輿論,甚至引導政府做出錯誤之決策,仍有待相關單位之重視與有效處理。

(作者為民間國際關係研究基金會顧問)

 

別鬧了!

◎ 黃佳境

前政大中生周泓旭疑似共諜案偵辦中,有媒體以「『陸生間諜』?別鬧了」發表短評,讓人不勝感慨。全文中充滿了矛盾論調,先是散播中生將被嚇跑,兩岸交流中斷,各大學招生更將嚴重不足,甚至以寒蟬效應讓中生人人自危,將受到歧視,更以周生的所作所為當間諜未免太稚嫩了,全然否定了他被揭發的有關疑雲。隨後再補上國安問題固然不能鬆懈,檢調依法辦案,國人亦應尊重,然而過去也發生不少證據不足的冤錯案子,尤其是「匪諜案」云云,儼然避重就輕的兩面手法。

其實根據該報記者報導揭露,認識周泓旭的政大東亞所一名畢業生就表示,周泓旭雖念企管所,卻常在宿舍中找政治相關系所台生喝酒聊天,且專門與有志報考軍情局、國安局、調查局等單位的東亞所學生來往,打探考試問題,更會向教授打聽消息,像是誰考進哪個單位,可能是想藉此從源頭掌握名單,因此不少教授對他也有些防備。若該報報導屬實,不難看出周某行徑背離中生就學常理,自然得深入查明,該報短評豈可忽視周某這些相關行徑?何況,在兩岸陷入膠著的敏感時刻,小英政府有必要雪上加霜,甚至找替死鬼轉移焦點?

既然檢調單位正深入調查中,有關媒體不管基於何種立場,還是稍安勿躁,靜待事件真相水落石出,萬一自砸招牌,豈非讓國人看清事實真相,更被唾棄呢!

(作者為前新聞工作者,屏東縣民)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