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台北市長柯文哲的一堂民主課

台北市長柯文哲出訪馬來西亞,在演說時表態反去蔣化,引發爭議。陳思豪攝
      
陳昱丞/北市高中教師

台北市長柯文哲於昨(28)日在馬來西亞考察時首度對「去蔣化」表態,他認為這種「我看你不順眼就把你幹掉」的做法沒有辦法解決台灣真正的問題,但柯市長顯然不了解去蔣化的真正內涵。

簡單來說,「去蔣化」不是政治鬥爭那種我上台就要把你趕盡殺絕,而是轉型正義中對於威權崇拜的翻轉和反省。看到我們台北市的最高首長對於民主與轉型正義的認知竟然是如此淺薄,除了反映出一般台灣人避談政治、追求經濟與效率至上的心態,同時也暴露出我們在公民教育中對於民主及民主化的討論非常不足。

今天,讓我們幫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一堂民主課。

民主不止是選舉與投票,民主也不僅僅只是「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民主的珍貴在於即便是社會上少數的意見、弱勢者的聲音,都能夠被包容、接納,甚至進入政治議程的討論之中。所以,柯文哲提到「容忍是自由的基礎」這句話其實非常正確,因為唯一提供少數者包容與保障的就是民主。

然而,民主之敵,或是會威脅到民主社會存續的是誰呢?答案就是威權與獨裁。特別是對於台灣這種新興民主國家的社會,除了要面對來自外部的威權威脅(中國),還要面對內部的保守勢力與威權遺緒。如果台灣人開始羨慕中國的經濟成長與行政效率,或是開始懷念過去兩蔣時期的經濟神話與社會穩定,反而對民主價值的信念與支持越來越低時,威權主義就有可能伺機而動。

因此,「去蔣化」並非是要針對蔣介石與蔣經國,而是透過翻轉他們在歷史上被中華民國過度包裝、美化的形象,還原他們在歷史上的定位,讓民眾得以深刻認識到威權之惡並認知到歷史事實。因此,轉型正義的積極意義就在於守護民主轉型的成果,讓民主的價值深化在社會每一個場域以及每一個人的價值觀之中,才能避免威權的反撲與回潮。

政治首長除了要照顧人民的福祉之外,一言一行都應該要能帶領社會風氣正向的發展,希望我們台北市的大家長除了追求效率之外,也能夠對民主政治有清楚與正確的認知,才能與這個社會一同前進。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