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想著賺錢!軌道建設要看更長遠的目標

各縣市積極爭取前瞻基建計劃中的軌道建設經費。圖為台北捷運。資料照片
   
王義川/台中市政府交通局長

行政院推出前瞻基礎建設計劃,最具前瞻性的就是軌道建設。發展大眾運輸、抑制私人運具成長是運輸學的基本常識,一個進步的城市發展軌道運輸是理所當然的。既然如此,那以國家力量發展軌道運輸當然是正確並前瞻的,拒絕軌道建設者的理由,實在令人費解!

台灣軌道運輸包括高鐵、台鐵、捷運和輕軌等系統。城際間透過高鐵與台鐵串起一日生活圈,改變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在雙北,中央政府已投入超過一兆元蓋捷運,雙北市民早已習慣搭捷運,開車進市區反而是自找麻煩。於是,雙北汽機車使用降低了,高肇事族群「機老酒」機車、老人、酒駕三大族群也減少了。中央過去的態度是「重北、輕南、忘記台中」,如今投入中部的軌道建設只是填補缺口,但卻是中台灣崛起重要的基礎建設。

中台灣超過九成使用汽機車通勤通學,就連有十公里免費的台中市,也只有5%的人坐公車。中彰投苗每天移動的人口數超過300萬人,生活圈彼此交疊,中台灣運輸系統必須聯合治理,軌道系統更不能分縣市。因此,台中市提出捷運延伸彰化與南投的構想,就是要靠軌道建設帶來城鄉發展,拉近中部與雙北及高雄的差距。

因此,以苗栗、台中、彰化間的台鐵為骨幹,「大台中山手線」北端「彩虹線」串起南苗栗與北台中,南端「微笑線」則串起南台中與北彰化,並提升山線海線鐵路間的運量。此外,台中軌道系統必須考量地形,大肚山將市區與海線切成一高一低,舊市區又有道路寬度不足的限制。因此,包括「雙港輕軌」、「捷運藍線」都同時涵蓋高架與地下。而台中輕軌也不會像高雄的純平面輕軌系統,純平面輕軌適用於歐洲老城區、行人徒步區及交通寧靜區,但台中沒有這樣的條件。因此台中輕軌將不會與汽機車有相衝突的問題。

最近有許多人質疑台中捷運的運量,這樣的質疑和30年前懷疑台北要不要蓋捷運一樣,也和罵內湖為何不採高運量、卻僅和木柵同一系統一樣。「大台中山手線」審查時,有位委員以簡單的邏輯大聲反對,認為台灣少子化,因此台中人只會越來越少。筆者高度懷疑他沒看過報告,也不清楚台中人口不斷成長,預計今年將超越高雄,成為台灣第二大城市。

其實,軌道系統的效益並不在票箱收入,全世界也沒有軌道系統光靠票箱就賺錢的。東京周邊的私營鐵路投入的TOD場站開發所產生的新市鎮開發效益,舒緩首都圈居住與房價壓力,年輕人可選擇住在市郊,反而因為人口密度的降低,TOD場站的悠閒與生活機能,假日吸引更多東京都市民往外移動。

因此,政府投入公共建設若老是在乎自償率,那學校、公園、道路也要算自償率嗎?沒有自償率是不是就不要蓋學校?公園綠地免費使用,是否就不要開闢公園?狹隘的自償率邏輯已阻礙台灣二十年的軌道發展,也因為事事追求自償率,地方政府卯起來湊數字,審查委員說數字浮誇,周而復始,算過一遍又一遍,台灣的能量就這樣慢慢耗盡。

筆者想問發明自償率的人,台灣第一條捷運興建前,當時預估自償率是多少?可以告訴你,報告根本沒寫。因為自償率是當時經建會拿來阻擋國家花錢的話術,如今使得一堆地方政府只能跟著起舞,全體陷入討價還價的無知中。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