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文創園區,成為財團禁臠?

最近因鬧出桃色新聞而轟轟烈烈的台北市政府文化基金會,意外爆出自柯文哲擔任台北市長以來,已經暴增82名員工,增幅達48%,職員比主單位的台北市文化局還要多;據報導,2017年該會僅增聘10人,人事費竟暴增2788萬元,預算規模也完全遠超主單位的台北市文化局......如此看來,彷彿台北市非常重視藝術文化領域的發展。

然而實際從每年藝術文化的新生種子——設計、藝術、建築等相關學系——的研究、實作露出機會來看,台北市政府真的有心發展於此嗎?

要舉辦一場對外公開學術成果的展覽,金額龐大的支出,幾乎全數落在學生肩頭上。不但如此,展出場地的費用逐年高漲,更是學生最沉重的負擔。圖為北市松菸文創園區大樓。(資料照)

 

(一)政府補助少挹注,學術成果露出困難

畢業聯展是每個設計、藝術、建築學系學生的必經之路,累積了4、5年的研究與實作,針對都市規劃、建築、設計及藝文發展的議題,提出許多的未來想像,包含實際的解決方案,不但極具創意,也符合國家近年亟欲推廣文創產業的轉型方向。

相較於商業化的昂貴展覽,此類學系的學術成果展不收任何門票,非營利的方式更親近大眾,深化國民的美學知識底蘊。

然而,要舉辦一場對外公開學術成果的展覽,從展場設計、展架與設備、版面輸出、模型的運送......等等金額龐大的支出,幾乎全數落在學生肩頭上,少有政府預算挹注。不但如此,展出場地的費用逐年高漲,更是學生最沉重的負擔。

(二)文創園區仕紳化,中小團體遭排除

從常見的展出場地——文創園區——的利用現況,更能看出學界與中小藝文團體在公開露出上受到排擠的困境。

政府邀請民間共同來發展文創園區的原意,是由公部門釋出都市老舊衰退地區,一方面進行都市再生,另一方面則透過鼓勵文化藝術領域對其進行改造,促進全民美學素養,一舉數得,吸引人潮、帶動發展,達到區域的活化再利用。

台灣的第一個文創園區就在台北市的華山1914文創園區(前身為市定古蹟「台北酒廠」,2003年轉型),在2011年,鄰近的松山菸廠也轉型成松山文創園區,而台北市更在2016年獲選「世界設計之都」。

然而,原屬於公部門,意在扶植藝文發展的文創園區卻逐年私有化、商業化、仕紳化,台北市的文創園區租金高不可攀,變相使得華山及松山文創園區內充斥了高級餐廳、商業展覽,名符其實符合「文創發展」意旨的中小型藝文團體、相關科系學生及學術單位卻難以進入,公有資源至此竟淪為商業財團禁臠?

(三)公有空間收費飆漲,合理範圍何在?

2018年的松菸「室內場地收費表」中,尚有「文創優惠價」與「藝文優惠價」,分別為6折與2折的優惠,以學校單位申請,可以拿到2折的藝文優惠價。此項象徵公部門對藝文學界的扶助制度,卻在2019年遭到刪除,目前實行的收費表中,只剩下一項7折的優惠價。

以建築系辦畢業展申請的2號倉庫為例,在舊版收費表中,學校單位的2折優惠價,也就是單日1萬8千元,一個檔期共9萬元。但在新版收費表中,單日調漲到6萬3千元,總價31萬5千元。

為何一年之差,公有空間的租金就上漲了350%?文創園區又為什麼刪減了給予藝文活動及相關團體的優惠?光是場地租金就要31萬5千元,還不含設備、電費......等額外收費,這真的合理嗎?文創園區雖外包給商業團體進行委外經營,公部門對公有資源不合理的利用現況,難道不需受到大眾監督,並負擔起說明責任?

如果藝術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現在的台北市,這靈魂顯然正在自我萎縮,形同商業財團的附庸。我們嚴正希望台北市政府,能夠出面針對上述扭曲的現況,進行徹查與改正,讓城市的藝術文化,重獲成長與豐潤。

(建築系學生)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開講〉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