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靜氣談公廁革新

陳時中提出將台北市七千多座公廁改設免治馬桶的政見,遭蔣、黃兩位對手批評本不足為奇,奇特的是許多來自民間的意見與質疑。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舉行記者會「台北幸福時現中!阿中要廣設公廁免治馬桶」,團隊幹部搶先合影。 (記者何玉華攝)

 

衛生設施的服務品質,是一個國家進步發展的最明顯指標。這點台灣也是在逐漸進步。數十年前抽水馬桶連住宅都不普及,遑論公廁;後來也是逐漸由私而公全面抽水化。接著是明亮通風清潔程度的逐步提升,進而免費供應衛生紙,都是「公廁私家化」的鮮明表徵。這是進步,也是每個國家都會走的道路,一開始這些革新也都有人批評浪費資源,如今誰還會認為公廁不該有抽水馬桶、不該明亮通風清潔、不該免費供應衛生紙?

免治馬桶過去也是奢侈品,如今一般私人住宅安裝已日漸普及,這項設備走上「由私而公」的廁所進步道路,是相同的邏輯,也是必然的趨勢。

一些反對的理由,首先是認為免治馬桶清潔不易容易損壞。事實上在日本公廁免治馬桶已相當普及,國內在國道休息站等用量大的公廁也早有設置。日本的這些公廁並非僅供日本人使用,外國遊客或工作者也不會被拒於門外,多年以來並無問題,顯然這一問題是可以克服的。

再據筆者親身使用經驗,國道休息站公廁的免治馬桶使用狀況和清潔維護,也無甚問題。事實上,一個新設備的運用,自然需要增加投入資源(在此是人力和清潔用品)以保證清潔和必要的維護修繕,但生活水準的提升本就是需要資源的,否則廁所不設門或不提供衛生紙豈不更節省資源?

其次是認為資源可用於對現有公廁的清潔維護和設備更新,設置免治馬桶並非優先。其實這兩者並不衝突,甚至是可以利用換裝免治馬桶的機會加速進行。事實上,骯髒混亂的環境,反而容易導致粗魯骯髒的使用習慣,這在任何場所都是一樣的。反而裝設免治馬桶之後,搭配更新的環境設備,有助於全面提升台灣人的如廁文化。

如果還是有所疑慮,可以從捷運、或是室內場館廁所先行設置,公園可以選擇部分公園或公園內的部分廁間施作。如果真的難以運作或遭破壞嚴重,也只能怪部分市民缺乏公德心,而非決心提升公共服務品質的執政者。

(作者為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