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台灣不需要軍事常識普及?

赫爾松撤軍看來應該不是假的,照片跟戰況釋出,可以來解釋一下。

簡單說,軍事原理沒有改變,神兵利器大殺器都是唬人的。

這可以當作台灣對抗謠言的工具,謠言都是建立在單款武器必定無敵有用,一波摧毀防禦工事,你還必須依照料敵從寬承認,不然就是啥米意識形態作祟、逢中必反等等很奇怪的說法。一旦接受了,下一款神兵進場,你又得接受這個設定,然後就一路退到大海,非輸不可。

進入主題,烏克蘭南方戰線的狀況,與九月東部反攻不同,非常的正統推線,也沒百里突襲這種玩意。重點有三

1. 有裝甲與重裝武器的據點非常難啃,雙方都一樣。

2. 後勤補給是生命線,不談怎麼補只說一定可補,問題可大了。

3. 擴張與收縮、內線與外線邏輯仍在,只是不能只看戰線。

第一點好解釋,現代兵器威力太大,要進攻有重型武器防守的據點,強攻鐵定不行。從東邊到南邊,都得要靠飛彈或重砲,轟擊到防守方失去重武裝,才能把裝甲投入扛砲火,步兵包圍清剿。目前看來,只要俄守方還有大火力反擊能力,就算烏軍準備大量裝甲,依然難以攻克,雖說烏東是反過來由俄軍損失慘重證明,赫爾松戰役至少烏方沒有犯下同樣錯誤。

第二點是我幾乎沒看到中文圈有在談的,孝子根本是不談,只說一定有辦法,同一批人在講台海登陸戰也差不多,直接說解放軍一定做得到,怎麼做到跟如何評估戰損沒人說,不然就是用鼻孔看你嘲笑智障。

唉,烏克蘭九月後的反攻,一直都是以攻克運輸中心為主,其實俄軍二月開始,也是圍繞在這些點上,除了基輔戰役政治性較高,其他從來沒有偏離過此點。烏克蘭的地形,依靠鐵路跟公路,尤其俄國境內向前線運輸的道路不佳,更加依賴鐵路運補。赫爾松地區的狀況更是這樣,俄軍極度仰賴少數補給線,而前線據點若得不到補給,面對數量優勢的烏軍,就難以用重武器反擊,所以補給點斷了,整個面以後都得要撤,不撤不行。

第三點更難,烏克蘭是在獲得西方各種遠程精準砲火後,才開始有效威脅俄軍。俄軍從二月開始的軍事部署,基本上看得出並不笨,防線都推到補給線、運輸中心外,烏克蘭砲兵無法轟擊的地方,這樣才能穩定輸出物資,戰線持續前推。

所以美國援助海馬斯,其他國家交付射程更長的炮兵後,很明顯俄軍就把戰線往外推,看起來有點操之過急,其實非常合理,因為不把安全區擴大,補給線被打斷,反而會丟掉整塊控制區。這又回到兵力不足的最初,俄軍根本就無法維持這麼龐大的戰線。

給各位一個概念,二次大戰曼斯坦反攻的戰役,在這塊戰場上德軍投入五十萬大軍,蘇俄超過一百萬。(應該這個數字上下)

俄軍收縮戰線,可以把前線的兵力密度提高,補給線縮短,威脅大減,若不這樣做,就是持續失血到死,補充兵去一批死一批,怎樣都撐不下去。

這也是一個很妙的地方,俄國這大半年投入的飛彈,已經超過中國攻台預想的數字,然後就沒然後了。台灣的謠言散播者,似乎從沒想過這些先進武器打光後,接下去怎麼辦,若還沒在台灣取得據點跟穩定的港口,後面一點機會都沒有。

==========

這邊是一般民眾版本,上面需要點軍事基礎才看得懂,畢竟我省略太多。

假設新北對台北開戰,採取三面包圍攻擊,總兵力是台北兩倍。

西部板橋軍從萬板橋、光復橋、華翠等大橋渡河攻下萬華區。

東部汐止軍由國道進攻內湖、省道攻下南港。

北部淡水軍走大度路攻入北投。

這叫做外線攻勢。

台北的中正師跟大安師向萬華反攻,信義師往南港,部分與松山師走環東前進內湖,大同師北向支援士林師進入北投。

這叫做內線攻擊。(不是股票)

請問,假如台北有砲兵可以阻斷新北軍的進攻,新北哪一個方面攻勢最容易被斷掉補給線?

答案:板橋,因為除了橋梁可以補給佔領萬華的的板橋軍,就只能依靠渡船,然而台北軍若有偵察能力,或是保有飛彈,要擊毀船隻、破壞大橋並不困難。

這三個方面如果都被佔領,哪一個地方最難被台北反攻回去?

答案:南港,無險可守,汐止軍的防禦面很小,水路運輸是縱向,台北很難觀測攻擊,陸路即便公路被破壞,修復並不困難,且周邊地形並不算高,依然可以運補,台北要反攻會卡在忠孝東往南港的瓶頸。

為何北投相對來說不是?因為地理廣闊,兵力分散,如果淡水軍進攻的很蠢,士林反擊方向要找到洞鑽還好。這對雙方來說都一樣。

懂得人應該知道這三個方面,分別代表烏克蘭哪裡了。類比雖然有點誇大,概念上差不多如此。

好了,我的意思是,不要幻想什麼神奇戰略還是請軍入甕了,俄軍要在軍事上守住,就是戰線後撤收縮,兵力密度提高,補給線縮短,並想辦法在外交上阻止烏克蘭繼續獲得遠程投射能力。

反過來說,就是台灣自己要認清,渡河就已經難搞成這樣,渡海可以講的跟喝水一樣簡單,都不覺得講這話有問題...

誰還說台灣不需要軍事常識普及?

< 資料來源:王立第二戰研所 @eoiss.blog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王立

王立
王立第二戰研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