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相信媒體傳達給你的資訊?

看那個蘇丹紅,相關新聞跟之前西布特羅一比較,感觸頗大。

我這些年都在教學生,你為何相信這則新聞所說,為什麼相信媒體傳達給你的資訊?憑什麼相信這則分享為真?

「你基於哪個理由去相信?」

多數學生的回答都很有趣,非常直接且淳樸,對這世界抱持的惡意很小。是啊,那怎麼長大後,卻會基於意識形態,對不同消息有這麼大的信任差,仇恨又從哪來?

不就媒體灌出來的。

只要你有在檢驗單位待過,或自己去檢驗過,曾經去做過檢驗,不管這是物理化學生物哪一種,基本邏輯應該都一致。然而我也發現,在學校幾乎沒人理解,除了跟我類似背景,其他人可說無。

媒體為何有很大的責任?因為他們闡述這些添加物的邏輯,是依照事件強度,也就是自認嚴重程度來做,而這些資訊的來源,又回歸到自己創造的淺碟式媒體環境。負面循環,攪臭一池水,自己又拼命喝,鬧肚子就全部吐回去,怎麼可能得到有意義的資訊。

我之前幾篇講過,正面表列跟負面表列,有其不同的意義,在蘇丹紅跟西布特羅中,沒看到哪家媒體去談。新聞最愛談的是什麼?

毒不毒,對身體傷害大不大,禁不禁。

毒,是感覺,覺得很毒,那就是一點都不行。

對身體傷害,憑印象,認為這很大,也是一滴都不可以。

禁,還是憑感覺,回歸意識形態,應該對某A國全面禁止,對B國則是不能禁。

媒體跟愛分享的就是源頭,別撇清自己的責任。

檢驗是客觀、科學的,所有的檢驗程序,其目的皆為取得一個數字,數字用來判斷解讀,而數學不會就是不會,不然怎麼會有人說有2%就代表其他98%可能存在,還理直氣壯的對世界級科學家嗆聲。

這比指導英國女子高爾夫職業選手的那位阿伯還扯,人家起碼還打過幾十年,你這立委連國中統計都不行。

檢驗只是手段,解讀跟後續處理才是重點。解讀的第一步,是應不應該要有,而不是有沒有影響。例如,我以前跑過的一個客戶,純水中應不應該有金屬離子?當然不應該,所以含量很低,低到不影響生產,負責生產純水的廠商就可以說沒差?

難怪出貨去C國的,一堆狗屁事件一個比一個嚴重,因為大家都說沒差,可以用就好。

食品的邏輯一樣,蘇丹紅跟西布特羅的問題是,這玩意應不應該出現在食品裡?如果不應該,那麼含量高低,是否影響健康,壓根不該出現在討論當中。今天要因為瘦肉精,去禁止美國牛肉進口,同樣邏輯就該用在禁止中國添加物進口。

哪有一談到中國,就開始說吃這也還好,根本廢話。我也知道致癌風險,理論上天天吃含有蘇丹紅的蝦味先,不會有太大疑慮,擔心癌症前先擔心零食吃太多比較合理。

問題在蘇丹紅這玩意該不該出現在食品添加物裡,瘦肉精也是,若你覺得不該,後續處理應該都要一致。

我之前講正面、負面表列的意思就在此,你想討論某個物質該不該添加,可以基於很多理由,毒性只是其中之一。給家畜家禽吃的飼料,某些添加物其實對人體不好,甚至有毒,若我們將代謝量算進去,宰殺時幾乎都不存在了,低到完全可以忽略,那到底該不該加?

如果處理到最後,出貨到我們餐桌上時已經不存在,那這要不要在意?媒體不談,他們談的是,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的某個流程中的某一個添加物,「唉呦這好毒,能吃嗎?」

因為這樣才有流量,最後媒體自己也失去對資訊的識讀能力,自己沉溺在自己製造的垃圾海洋中。

當初塑化劑鬧這麼大,不完全是毒不毒的問題,而是食品中怎麼可以添加工業物質?這才是第一步,添加物還真的很毒,這是第二步。

談食品之所以這麼令人煩躁,說穿了就是一般人在意的是毒不毒,對身體有沒有害。這看來很有道理,普通人只在意這個,所以真正的問題在哪?

問題在毒性,這玩意到底是什麼?為何每次食安事件,總有萬用梗一氧化二氫吃太多會中毒?毒性的重點在劑量,毒藥用水1000倍稀釋3次,含量變成億分之一。

所以到底有沒有毒?我在學校談到最後不想講的原因,就是最後還問這問題,然後恐懼萬分,覺得上週吃了幾根蝦味先,得癌症機率100%。

害怕,那就禁止吧,把這些物質當作根本不能存在,一切都沒問題。

那好,為何遇到中國又要轉彎,說這沒那麼嚴重,不該全面禁止。是啊,當初瘦肉精事件,好像另一個陣營就這樣談的,你們當初又怎麼說。

意識形態的干擾之所以可怕,媒體的自我毀滅為何如此糟糕,道理在此。

我的重點一向在,當你決定要做出這項禁止、不禁止的決定,其後果就要擔,風險就得要承受。

欠缺媒體識讀能力的下場,就是以為自己要有一切好處,壞處都能由其他人擔,做不到就是政客的錯,自己只有那一票的微小責任。

民主的崩壞來自於不負責任的民眾,不負責任的民眾將成為獨裁的柴薪,期待救世主拯救,而非自我救贖。

 

< 資料來源:王立第二戰研所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王立

王立
王立第二戰研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