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有趣的問題談起

【從一個有趣的問題談起】

德國《每日鏡報》(Tagesspiegel)在20日刊出了德國作家 Stephan Thome有關臺灣的一篇訪談。

在這篇訪談當中,訪問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臺灣是民主政體,由一位單身女性(Single-Frau,原文如此)治理,保障原住民與Queer群體、而且是有工會與公民社會的社會國。這是左派的夢想(ein linker Traum)。為什麼許多西方左派人士卻反而對臺灣態度冷淡、乃至於拒斥?像是梅蘭雄(法國議員)、德國左翼黨、甚至於德國社民黨?

對此,Stephan Thome提出的回答是:

「反美思想對於整個左派肯定發揮最大的角色:在這套設想之下,臺灣只是美國跟中國對抗的一個小卒。」

(„Ganz links spielt sicher der Anti-Amerikanismus die größte Rolle: die Vorstellung, Taiwan sei nur ein Büttel der USA im Wettkampf mit China“)

Stephan Thome的理解是否正確,或許會有不同意見。不過,某些西方左派(我不太喜歡這個詞,但暫時想不到恰當的替代詞彙)的「反美」國際關係論述,與臺灣作為一個政體的存續,無疑具有高度的緊張關係。

許多西方左派人士,對於美國的全球介入抱持高度批判的態度。然而,要不是有美國持續介入,維持世界各地的戰略平衡,許多中小型政體繼續存在的機會恐怕相當渺茫。各地區域強權自然會弱肉強食,把周邊鄰居一一併滅,建立自己的「共榮圈」或「大空間」。無可諱言,這些住在強國旁邊的「小鄰居」,也確實很難單憑己力抵抗區域強權的進犯。

換言之,美國的全球介入,是世界各地中小型政體賴以存續的重要元素。因為有美國施力擋住區域野心家,戰略平衡才能維持下去。倘若認為美國介入是一種「霸權」、是「帝國主義」,必須要「反霸反帝」,那也就意味著毀滅這些中小型政體,包括臺灣在內。

當然,大部分這些左派人士不會直接這樣說。他們會說:我們沒有要毀掉你們啊、只是要你們好好跟區域強權「對話」啊,諸如此類。

但這只是換一種說法而已。

「對話」向來都是最講實力的事。沒有實力,根本就沒有資格去「對話」。而沒有美國介入,就不會有區域的實力平衡,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一言以蔽之:對於位處板塊邊緣的前線小國而言,與美國合作,是基於自身國家利益的合理選擇。就算跟美國合作有其代價,都比變成鄰居的食物好得多。但在某些西方左派人士眼中,既然你們跟「美帝」合作,那就已經政治不正確了,是「小卒」,是「棋子」,就算你們的內政再符合「左派理想」都沒有用,根本取悅不了這些人。

說到底,這些人其實沒有真的把前線小國當成是有自身利益、有自主追求的獨立主體在看待。以「北約東擴」這個說法為例,明明是東歐國家在俄國威脅下主動希望加入北約,但卻被說成是北約往東歐「擴張」、「挑釁俄國」,彷彿東歐諸國只是被北約指使的魁儡,沒有自己的選擇與意志。

如果是有爭霸野心的區域強權,推銷這種話術有充分的合理性。但若是前線小國的國民信奉這一套,就等於是政治上的自尋死路。

附帶一提,Stephan Thome算是對臺灣相當友善的德國評論者,著有以臺灣近代史為背景的歷史小說《梅雨》(“Pflaumenregen“)。

 

 

引文出處:https://www.tagesspiegel.de/....../die-deutschen-und......

Die Deutschen und Taiwan: „Es gibt Widersprüche zwischen unseren Wirtschaftsinteressen und unseren Werten“

TAGESSPIEGEL.DE

Die Deutschen und Taiwan: „Es gibt Widersprüche zwischen unseren Wirtschaftsinteressen und unseren Werten“

Die Deutschen und Taiwan: „Es gibt Widersprüche zwischen unseren Wirtschaftsinteressen und unseren Werten“

 

< 資料來源:一個律師的筆記本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陳怡凱

陳怡凱
陳怡凱律師,台大法律系、法律研究所畢業,現服務於元鴻法律事務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