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協投降永遠不可能換來和平

妥協投降永遠不可能換來和平

我記得2020年台灣大選前幾天,網上流傳有一張非常震撼的照片,是一名黑衣蒙面的香港女生在高鐵左營站內舉牌的照片,牌子上寫的是:“我是香港人,請珍惜你的選票,我們只能示範一次。”

面對如此沈重的呼喚,好多人看了內心在流淚,無數香港人已經用生命給台灣人示範過一次之後,今天的烏克蘭人在眾多國家的支援下英勇地保衛自己的國家,又一次給出了一份小国該如何面對强敌入侵的毅然态度。

有些人從歷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訓就是從不吸取教訓,有的悲劇若不想重蹈,我們则必须正視歷史,以史為鑒,從歷史中明得是非,分得對錯。不用屁股去思考,不用功利去分辨,不事先帶著立場去審視。

二戰在歐洲開始德國入侵他國時,也是装得一副道貌岸然,仿佛自己才是受害者的樣子,他們無恥地宣傳自己是受到了威脅,才出兵到他國的領土進行一場正義的“抵抗”。他們大言不慚地公然向全世界撒謊,把赤裸裸的侵略給美化成為了捍衛正義之戰。

入侵波蘭,是德國在1939年9月1日發動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第一次正式進攻行動。當時,許多國家希望通過妥協和讓步來避免自己卷入戰爭。例如,英國和法國在慕尼黑協議中向德國妥協,放棄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領土。然而,這些讓步並沒有使得德國停止擴張,德國的鐵蹄非但沒有停下,反而步伐越發地加快。

最終,由於德國不斷侵略,許多當初抱有僥幸心理的國家都沒能幸免,二戰也最終導致數百萬人的死亡和巨大的破壞。當時英國和法國在慕尼黑協議中向德國妥協的做法,顯然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決定。他們天真的認為,妥協了就能換來和平,可殊不知這些讓步只會讓德國更加自信和野心勃勃。他們試圖通過慕尼黑協議來緩解德國的領土要求,未料適得其反,這讓德國的貪婪一發不可收拾。

如果當時英國和法國不妥協,結果又會如何?可能會迫使德國閉上那張要到處吃“人”的血盆大口,從而避免了二戰的爆發,也可能會導致更早的全面戰爭爆發。但無論如何,二戰還是爆發了,更早和略晚並無太大實質上的區別。倘若英法們當初沒有選擇袖手旁觀,那歷史很可能就會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副模樣。

再說當時的中立國,一些國家幻想通過保持中立來避免卷入戰爭。雖然中立國的存在減少了戰爭的規模和影響,但他們的行為和態度也影響到戰爭的進展和結果。

在二戰期間,就有許多中立國遭到了入侵。挪威在二戰初期保持了中立,但在1940年德國占領了該國,迫使挪威加入戰爭。丹麥、荷蘭、比利時,盡管也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來保持中立,但也都沒能躲過挨揍的命運。吃一塹長一智,同樣的坑連掉進去兩次,那就有點腦子不正常了。

妥協根本就換不來和平,只會使對方得寸進尺。在暴行屠戮和野蠻掠奪前,中立是可笑的,中立就是幫兇,就是站在邪惡的一邊。善與惡,從來都是一道單選題,壓根就不存在什麼所謂的中立。於是我們今天會看到,仗著自己塊頭大,蠻橫闖入弱小的鄰居家為非作歹的惡人,遭到了大多數人集體的唾棄。

一方得道者多助,朋友遍布世界,援助源源不斷;而另一方失道寡助,門前冷落,幾乎沒人願意搭理。不妥協,不中立,幫弱者戰勝強者,幫文明贏得野蠻,其實也就是在幫助自己,幫助自己得到真正的和平,否則貪欲難遏,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就不會被傷害到。

昨天你被奪去土地和財富,我不說話;今天他被燒毀家園和田野,我不說話;明天有人磨刀霍霍朝向我,誰還會有人替我說話?在追求正義的路上,我們必須要鮮明地站在弱者這一邊,對暴行堅決說不。弱肉強食是叢林,不是現代我們追求的文明的社會。

和平,是除了某些狂人外都希望得到的。反對戰爭,是人性的本能,而我們很多人沒有。妥協從來就換不來和平,只有以戰止戰,英勇地把入侵者徹底打趴下,那才能迎來和平。

2009年,獲得耶路撒冷文學獎的日本現代作家村上春樹在頒獎典禮上發表了題為《高墻與雞蛋》的演講:“高く堅固な壁と卵があって、卵は壁にぶつかり割れる。そんな時に私は常に卵の側に立つ。(堅固的高墻和雞蛋,雞蛋碰墻會粉碎。這時我總站在雞蛋的一面)”。

我非常喜歡村上的雞蛋高墻論,所以我要說,如果我們都是推土機,主動去面對再高的墻,誰還會害怕高墻倒塌時能傷害雞蛋嗎?何況台灣也絕不是雞蛋!

東京博士 2023年4月20日

(本文照片攝於2005年8月的法國各地)

 

< 資料來源:東京 博士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東京 博士

東京 博士
在日工作35年的上海人 去年成為自由業工程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