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讀書

論讀書

關於讀書有很多的說法,比如讀書使人聰明,知識就是力量等等。人類在不太發達的時候,並不是人人想讀書都能讀到書的,尤其是女性。比如棄醫從文的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寫過一本小說《花埋め》,講的是歷史上日本第一個女醫誕生的故事。

事情發生在明治時代初期,當時不要說讀醫了,就是上學出門女性都受限制。荻野吟子因被丈夫傳染性病,在看婦科時無法忍受當時只有男醫生的屈辱,立誌要拯救千千萬萬個同樣因為屈辱羞恥,不願意看婦科病而耽誤治療的女生。

當時的日本醫生都出生於名門醫學私塾,而且是住宿制的,只招收優秀的男生。吟子為了克服當時社會的偏見和各種障礙,不僅男裝巧扮考入醫學私塾,還以優異成績畢業獲得醫師執照,血與汗的奮鬥展示了日本女醫波瀾壯闊的生涯。

渡邊淳一是北海道的一名外科醫生,同時又是作家,他的文筆細膩精致如手術刀,在1980-1990年代留下了震撼日本的諸多作品,比如《化身》,《愛の流刑地》,《失楽園》,很多還被拍成電影和電視劇。

他的早期長篇《櫻花樹下》描寫了一對母女的情人是同一個男子,最後母親自殺埋在了一棵很大的櫻花樹下,於是就有了特別漂亮的櫻花下面埋著死人之說,因為吸取了死者一生的精華養分,櫻花才特別燦爛絢麗。

我發現台灣人很少讀書,也許是我個人在台灣生活或到處旅遊時觀察上的偏見,但是最近發現台灣人自己居然也是這麼認為的,有報紙說有4成台灣年輕人在一年內沒有讀過一本書,書店還貼有自嘲對聯:“人進不來,書出不去”。

2019年的法國民調顯示,在手機網絡發達普及的今天,法國有92%的人每天閱讀,而且有91%的人是閱讀紙張書籍,法國年輕人的85%認為上學以外的讀書是一種休閑。

日本也是如此,我剛到日本時就發現書店特別多,甚至便利店,車站售貨亭都有很多書在賣,因為一開始日語不行也不會去細看,只看看帶有不少漢字的書名很新奇。後來逐漸挑一些自己容易閱讀的開始入門,比如攝影書,汽車雜誌,科技書籍,閱讀成為我自學日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輔助工具,很多科技外來語詞匯都是通過讀書漸漸學會的。

後來開始讀小說,因為小說裏有很多場景描寫,人物生活對話,甚至日本人之間如何閱讀空氣的感覺會逐漸領悟。剛開始當然讀起來蠻吃力的,但是讀多了,日語會不知不覺的提高,尤其是寫作能力和日語口語用詞,找自己最感興趣的讀物作為切入點是我的經驗。比如我最先閱讀的是攝影,汽車和程式設計方面的日語書籍,然後逐漸開始閱讀歷史和文學書。

為了方便讀者,日本的書籍出版商也是很花功夫的。日本有一種非常便於攜帶的A6尺寸小開本的書籍,叫文庫本,文庫本是1927年由巖波書店為了普及古典書籍而出現的。

文庫本來的意思是收藏圖書,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和收藏全卷出版書籍,特意將已經出版的精裝版歷史書籍縮寫並印刷成廉價版的文庫本,也就是袖珍書籍,讓更多人能容易解囊購買,快速閱讀。

文庫本在我的出差旅途中讓我隨時能閱讀,知道了日本的很多事情,日本人的所思所想,從文化思想到現代流行,春夏秋冬日本人對生命的美學觀,同是影響深刻的佛教儒教思想日本人的差異和取舍。

文庫本雖然屬於大眾廉價的書籍,但是與精裝版正規圖書一樣也是有書皮的,日本人在公共場所閱讀時習慣將套在外面的書皮翻個面,將空白的書皮包在書外面,這樣周圍人,尤其是用擁擠的車廂內,就看不到你在讀什麽書了。

因為日本人將閱讀什麽書都視作是自己個人的隱私範疇。比如我在車廂內站著堂堂地閱讀一本《3LDK的美學》,坐在我前面的乘客擡頭看到書名說不定會想,啊,這家夥現在是租房住的,他在做買房子的美夢呢。

法國人可能是世界上人均閱讀時間最多的國家,但是據我所知,印刷物出版量第一的是日本,日本不僅有很大的出版量 ,而且舊書市場龐大。比如著名的連鎖店Book off裏面的文庫本舊書,很多是閱讀後的人覺得不必收藏賣掉的。

這些舊書外觀一點都不舊,而且對於沒有閱讀過的書,我個人認為內容不存在什麽新舊差別。一本舊的文庫本100日元,是非常親民的價格,而且往往內容絕對超值了100日元。

這個時代,滑手機獲取電子信息當然也要,但是建議分出一點點時間讀書吧,活字印刷物的魅力,不僅僅是文字內容,更是一份滑手機得不到的心的寧靜和享受。

東京博士 2023年7月3日

 

< 資料來源:東京 博士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東京 博士

東京 博士
在日工作35年的上海人 去年成為自由業工程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