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借廁所到台灣最美的城市客廳

【海都物語之1:從借廁所到台灣最美的城市客廳】

7月31日,愛河灣的蜜柑站長和貓貓蟲咖波復工了,大家又可以來海邊看看他們的身影,而愛河灣水樂園在暑假都會持續營運。然而現在高雄代表性的景點,5年前卻被酸沒有人會去、只有阿嬤會借廁所。

這讓人感到異常熟悉,最近我們的版面,跑來許多有特定立場的外地人戰高雄。最離譜的言論有:「前鎮漁港根本不需要冷鏈、不需要深水港、這些建設都是硬塞的,前鎮漁港的魚都要靠有消費力的台北人吃。」然後有特定政客,一邊抹黑高雄拿太多預算,一邊又造謠高雄人生活太慘了,要靠我來拯救,頗有「又老又窮要靠我發大財」的風格。

這要叫人不生氣很難。

但與其生氣,我們就稍微花點時間,介紹海洋與高雄人密不可分的關係,以及高雄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成為一座面向大海的城市。

我們就從容易入手的開始吧!

就如同一開頭所說,最近愛河灣多了幾隻可愛生物裝置,包含趴在輕軌車站旁的蜜柑站長、坐在屋頂上的貓貓蟲咖波、吃冰的胖鯊魚鯊西米。

這已經是連續第二年,高雄在夏季推出本土IP裝置藝術,並結合大型水岸活動「高雄海洋派對」,把音樂、美食、消費、遊艇等水上活動結合在一起。

從2020跨百光年開始,愛河灣就已經成為高雄對外的櫥窗與活動中心,不論是跨年、燈會、設計節、甚至私人企業品牌發表會,都會在這裡舉辦。

以往數十年的高雄,港口是封起來不能接近的,當然更沒有這樣有象徵性的公共場域。

然而,所有偉大的海洋城市,都有至少一處親近海洋的公共空間。

最著名的可能是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拜占庭式大教堂、鐘樓、總督宮圍繞廣場而建。相傳在1797年,拿破崙率法軍佔領威尼斯時,曾經讚美聖馬可廣場是「全歐洲最美的客廳」。

而今,愛河灣成為高雄人的城市客廳,也很可能是台灣最美的城市客廳,但要讓這個場域成形,花了近20年的時間和許多努力。

2003年扁政府時期,推動「新十大建設」計畫,其中就包含「流行音樂中心籌建及產業推動計畫」,一開始並未確認基地。但在謝長廷時代積極轉型為「海洋首都」的高雄第一個跳出來爭取,希望能和雪梨等港口城市一樣,塑造港灣地標。文化局長管碧玲也很快公布預選基地與規劃方案,包含室內主廳、小型Livehouse、室外展演空間等配置,都已有相當高完成度。高雄積極的態度,也讓中央拍板決定分別在高雄、台北兩地設立流行音樂中心。

但高雄市府屬意的選址16-17號碼頭,在政黨輪替後,遭到中央交通部杯葛,拒絕釋出碼頭,一度面臨預算被收回的困境。當時的陳菊市長,率領局處首長到高雄港畔靜坐,市民和藝文團體也群起聲援,最後才讓中央願意討論溝通,改到11-15碼頭,並加入「海洋文化」的計畫。雖然時程往後延,預算也比市府期待砍了5億元,但總之計畫是保住了。

之後經過設計調整、與輕軌整合,位在愛河灣左右岸的基地陸續在2017與2020年完工。

但接近完工時,也是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最動盪的期間。2018年,韓流侵襲下,高雄被酸「又老又窮」,當時什麼文化建設都會被韓粉出征浪費錢、高雄人吃不飽、不會去看。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流行音樂中心被邱姓議員參選人諷刺只有「進去最多只是借廁所」。

這位議員後來就常常被以「廁所議員」稱呼,或許是她特別在意,2019年在攻擊大港開唱之外,又把流行音樂中心2000萬預算刪光光,一度讓中心運作困難。但最終在許多人的努力下,還是讓海音順利完成,不但不會磁磚剝落,也沒有積欠廠商工程款。

海音的優秀位置,在完工後很快被凸顯。可以和蓬萊半島港區透過大港橋做雙舞台,可以串連到駁二辦音樂祭,可以把愛河灣圍起來辦水上活動....海音開幕這兩年,不論大港開唱復辦、或設計節、文博會等等活動,都成功帶動周邊住宿、餐飲人氣。就連駁二或海音的市集,人氣往往也超過傳統夜市,成為市民休閒新景點。

隨著旅運中心完工,今年有一百多艘次郵輪會靠泊高雄港。5GAIoT園區營運,則再帶入一波企業進駐港邊,高雄的港灣特色,確實被越來越多人看見。而今,平日在海邊散步吹海風、全家到愛河灣划船、搭乘遊港船出航,往日被嚴格限制的港灣活動,逐漸成為高雄生活的日常。

5年前海音被酸落成沒人會去、只會去借廁所、大港開唱傷風敗俗... 當韓流退去,才發現「又老又窮」、「發大財」都是金光黨騙術。營造出高雄的海洋魅力,水岸再造搭配產業引進,才是高雄翻身的務實路徑。要用同樣的話術,說高雄生活太慘了,要靠台北人來拯救,已經很難再騙一次了。

高雄人是海洋的子民,吹著海風長大,迎向大海而生。我們的城市不會被惡意中傷所打倒,我們會張帆迎風,挺過波濤,開拓出我們的航路。

圖文:Claudius

< 資料來源:高雄好過日 @takaogooday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