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的認同卡,是否別有目的?

國民黨為化解「藍白合」僵局,拋出「開放式民主初選」折衷方式,將「下架民進黨認同卡」改為「支持政黨輪替認同卡」,但筆者想問國民黨,推出認同卡之用途,究竟是形式上的「通關密語」?還是別有目的?

日前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競選辦公室稍早提出「藍白合」的折衷方式,將「下架民進黨認同卡」改為「政黨輪替認同卡」,希望雙方能再次會面。圖為侯辦執行長金溥聰(左)及國民黨秘書長黃健庭。(資料照)

 

首先,無論簽署何種內容的認同卡,其意義何在?是否簽了「支持政黨輪替認同卡」就能代表簽卡人支持政黨輪替?如何得知簽卡人是真心認同而簽卡?抑或為了灌票目的而簽卡?畢竟簽署認同卡,不像簽署保證書或切結書,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的效力,既然明知認同卡無法達到過濾「卡是心非」灌票者之功能,那與原先簽署「下架民進黨認同卡」又有何差異?豈不是換湯不換藥?

再者,過去由中央選舉委員會及直轄市、縣市選舉委員會,所辦理國內各種選舉,皆以普通、平等、直接及無記名投票方式舉行,整個選舉過程相當安全與保密。反觀國民黨所提出的「開放式民主初選」,對外宣稱參加投票民眾不分黨派,只要親簽「支持政黨輪替認同卡」就可參加投票,並採實名制,驗身分證,問題是,這些簽署的認同卡,等同「非綠政治傾向之選民調查卡」,於事後是否會結合身分驗證建檔資料,做為選舉「拉票」用途?甚至造成投票者的個資外洩?國民黨應該說清楚、講明白。

(法務人員)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開講〉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