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李忠憲)
李忠憲相關文章
ChatGPT 對本貼文之批評
ChatGPT 對本貼文批評之處: 1. 過度概括:文章提到黑幫成員在光天化日之下持槍掃射,以及黑幫火拼已建立SOP,這些描述可能讓讀者覺得黑幫問題嚴重,但同時也有可能讓讀者誤解成所有黑幫都有類似行為,造成過度概括的問題。 2. 沒有提出具體解決方案:文章指出了黑幫問題和呼籲檢討《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的成效,但未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或建議,如何改進法律制度、如何加強執法等。 3. 過於情緒化:文章的語氣顯得激動和情緒化,可能影響讀者對文章的理性判斷,建議以更中立的方式表達觀點。 4. 缺乏對其他相關因素的探討:黑幫問題可能涉及社會、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文章未對這些因素進行分析和討論,使得問題的呈現顯得單一。 5. 台灣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承擔責任,因為它們在社會治理、資源分配和民生改善等方面擔當著重要角色。地方政府應該加強對社會治安的監管和執法力度,並積極推動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以創造有利於人民安居樂業的環境。此外,地方政府還應該支持檢警部門加強打擊黑幫犯罪的行動,並為其提供足夠的資源和配套措施。
李忠憲
2023-04-21
1+1=5
1+1=5 早上起來發現簡訊通知昨天凌晨一點信用卡消費台幣4790,想說那時候在睡覺,怎麼有可能有消費紀錄?是不是信用卡被盜刷?上去信用卡的網站查詢發現是蘋果扣的款,原來是 Amazon Audible 有聲書的年費。 昨天根據紐約時報和明鏡周刊的暢銷書排行榜,在亞馬遜上面買了2 0幾本英文和德文的書。Audible 最近在聽的是 Hernan Diaz 的信任(Trust, Treue) 英文和德文的有聲書,昨天的書單裡面也包括這兩本。 奇遊團的朋友發文說:「信任比喜歡更重要、戰友比朋友更珍貴」,然後結論說即使忠憲說1+1=5 也會來按讚,這不是暗示我得要寫一篇1+1=5的文章? 我的專長是資訊安全,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信任」,信任是一門非常困難的學問,埃爾南·迪亞茲在「信任」書中有一句話: Imagine the relief of finding out that one is not the one one thought one was. 短短的一句話,裡面有很多個 one,很難聽清楚。我想這句話的重點是:懷疑是信任的基礎。 我朋友很少,我生性多疑,很難信任什麼人,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也曾經被很少朋友中的某些人背叛,不過當然是精神上的,我沒有太多物質,也沒有什麼跟人物質交流的情況,賣房子、買保險大部分都不會找我,至於股條那些就更不用講。 「1+1=5 是辯證的」,這句表示事情很複雜,而辯證表示我們正在深入思考,辯證法這個詞源於古希臘,意為“對話”。它代表一種對話式的反思過程,讓我們檢驗自己的知識和信念,以更好的方式理解我們所研究的事物。辯證法的重點在於質疑,透過否定所假定的真理。經典辯證法的規則是:正題被反題否定,矛盾最終在綜合中得到解決,這個綜合代表了新的知識層次。黑格爾看到存在的本質只能利用辯證法來理解。不同於他那個時代的其他理論,黑格爾認為存在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而不是靜止不變的概念。 1+1=5可能源自一種尋求超越常規邏輯和數學規律的思考方式。在數學中,1+1當然等於2,但在某些思考中,這種表述可以被用來引導我們思考現實、真理和知識的相對性,例如一對夫妻生下三個小孩 1+1=5。 信任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尤其在我們的身邊有太多的例子,基本上倡議某些思想,最後被發現是為了個人的慾望,金錢、美色、官位、名聲等等,甚至背後是某個國家的間諜或政黨佈下的暗椿,而這些使我們產生更多的懷疑。 信任不是盲目的,那只是愚昧。真正的信任是對真理和正義的承諾,判斷的標準在於行動,而不是華麗的言詞。 其實像我這種這麼會修辭、寫漂亮文章的人(想不到有一天我也可以這麼說),根本不值得信任,要看這個人到底做了些什麼。
李忠憲
2023-04-22
運動的哲學
運動的哲學 有的人喜歡看運動比賽,不管是棒球、足球,籃球或足球等,欣賞的過程都會產生一種滿足感,如果再買一張運動彩劵、加啤酒跟炸雞就更加美好。羅馬詩人盧克萊修認為:觀看他人的奮鬥會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擺脫痛苦的幸福感”。 盧克萊修追隨的伊壁鳩魯主義將避免身心痛苦視為唯一目標,體育競技會帶來壓力和不滿,從而影響心靈的平靜。因此,他的座右銘是:欣賞奇觀,但不流汗與流淚,這是坐在客廳沙發看著電視,有時候會一邊發文的運動員。 但有另外的人會起來折磨自己,每天五點出去跑步,每個月會算自己跑了多少公里,還有一輩子到目前為止,已經跑過幾場42公里的馬拉松。 米歇爾·福柯認為,“訓練、能力的增長、力量的開發”是當代權力行使的特徵。在一個社會中,被認為是理想的體格是某種權力的表達。運動和鍛煉與紀律和權力相關,它們可能被用來強化對個體的控制和主導。 尼采將運動視為自我實現的途徑,尼釆反對那些只認為精神訓練很重要的“蔑視身體者”。訓練身體也就是訓練自己的理智,因為積極運動的人加強了對身體的接觸,可以透過征服自己的極限來“超越自己”。 黑格爾認為運動是一種在自由與規律之間尋求平衡的過程。對於他來說,運動員在遵循既定規則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索自己的潛力和突破界限。在這種過程中,個人透過運動實現了自由,進而鞏固了自我意識。 我認為運動就是:每天早上盡可能去跑十公里就對了!
李忠憲
2023-04-21
天生愚蠢是真的嗎?
天生愚蠢是真的嗎? 笛卡爾認為:理智在人們之間分配很平均,觀點的差異源於個體思考的不同方式,而不是他們智力水平的差異。 笛卡爾承認,關於「心靈的偶然性」存在差異,例如思考的速度、想像的清晰度和記憶力。然而,他堅持認為,對於所有人來說,心靈的本質都是相同的。 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常常幫人家取綽號或被別人取綽號,這種習慣是人們經常尋找個體的本質來對付他們。叫人家笨蛋、胖子是非常常見的行為。 我國小的綽號叫做「小咪」,這是當時卡通小木偶中的一個角色,胖胖的、笨笨的很壞,常常引誘小木偶做壞事。老師和同學就這樣叫我,我也習以為常。等到我中學成績很好的時候,沒有人敢幫我取綽號,或是沒有人敢當我的面叫我的綽號,通常就是叫我「班長」,成績好就當班長的日子真好,難怪那麼多人喜歡獨裁體制。 幫別人取綽號的情況,愚蠢和醜陋是常見的例子,一旦戴上這個標籤以後,好像這個人就是這個樣子。我們應該要思考將個體的行為視為其真實本質的本質主義,是否是評判他人的公正方式。 其實很多行為有偶然性,當初有不少人投票給馬英九,這不是愚蠢的本質,而是當時呈現的時空背景,讓人做出錯誤的判斷。人行為有偶然性,而不是愚蠢的本質,因為它允許改變和成長。 這樣的論點承認一個人即使以前表現出較低的智力行為,也可能在未來採取不同的行動。這也是我隱性反骨書裡面常常強調:人到死之前都有改變的可能。 本質主義者起綽號的方式造成了絕望的前景,並破壞了希望。對於個體來說,每一天都是證明自己並展示智慧的新機會,這非常重要。
李忠憲
2023-04-20
問 ChatGPT龍應台的文章有什麼不合理?
我把龍應台投書紐約時報的文章餵到 ChatGPT,問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 1. 文章暗示對與中國衝突的恐懼正在削弱台灣民主社會的寬容、文明和信心。雖然緊張確實會造成分裂,但文章可能過分強調這種恐懼對台灣社會造成的損害,因為該國過去已成功應對過緊張時期。 2. 文章暗示農民和漁民的觀點是最能代表台灣性格的,忽略了城市地區和不同社會群體中存在的觀點多樣性。 3. 文章似乎將即將到來的總統選舉描述為與中國對抗和和解之間的二元選擇。實際上,情況更為複雜,台灣主要政黨的政策並不容易被簡化為這兩個選項。 4. 文章關注個人軼事和本地觀點,可能使更廣泛的地緣政治背景,以及解決台灣和中國之間緊張關係的國際外交,變得模糊不清。 While this article mainly shares personal anecdotes and various opinions on the potential conflict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there are a few points that could be seen as unreasonable or oversimplified: 1.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fear of conflict with China is tearing at tolerance, civility, and confidence in Taiwan's democratic society. While tensions can indeed create divisions, the article may overstate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fear is damaging Taiwanese society, as the country has successfully navigated periods of tension in the past. 2. The article implies that the opinions of rural farmers and fishermen ar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f Taiwan's character, overlooking the diversity of perspectives present in urban areas and among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3. The article seems to present the upcoming presidential election as a binary choice between confrontation and conciliation with China. In reality, the situation is more complex, and the policies of Taiwan's major political parties are not so easily reduced to these two options. 4. The article's focus on personal anecdotes and local perspectives may obscure the broader geopolitical context and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diplomacy in resolving tensions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李忠憲
2023-04-19
真正反侵略的朋友更加團結勇敢
真正反侵略的朋友更加團結勇敢 看完了龍應台在紐約時報的投書,「在台灣朋友開始反目成仇」: 這篇投書完全訴諸於感情,脫不了大江大河那一種血緣的關係,前提也非常離譜,好像是我們台灣要脫離中國,而不是中國要侵略台灣,要用武力侵犯台灣的明明就是中國。 完全也沒有提到最關鍵的地方,這是不同價值的選擇,台灣是自由民主人權的國家,為什麼要跟妳回去那個大江大河、專制保守奴役的體制。 不過我覺得因為是用英文寫,而且投書美國媒體,沒有那麼好洗腦,龍應台還是有一定的分寸,最後她說: Taiwan is set to hold a pivotal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January, and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o confront China or pursue conciliation will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us all in the months ahead. If the K.M.T. wins, tension with China might ease; if the D.P.P. retains power, who knows? Mr. Chen says it won’t matter anyway: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decide our fate. Who would he blame if war broke out? I asked. “Whoever fires the first shot.” 中國已經不曉得對我們開了多少槍,只是龍應台沒有感覺,因為她就沒在抵抗,而且國民黨當選,反而會立即大幅提高戰爭的風險。 朋友沒有反目成仇,在台灣真正的朋友因為反侵略而心手相連,更加團結勇敢!
李忠憲
2023-04-19
HohoGPT
HohoGPT 根據統計,德國每年約有800人跳上鐵軌自殺。這些火車駕駛從小熱愛火車,他們享受在鐵路上欣賞詩意般的田園風景,然而卻從未料到自己會因此被迫成為殺手。德國鐵路公司為此成立了專門的心理輔導小組,以幫助駕駛面對心理創傷。 有些職業無法避免與死亡相關,如戰爭時期的軍隊、平時的警察等。在這些職業中,扣動扳機的角色常常是必要的。有自省力和人性關懷的文化應對撞死人的事件給予足夠重視,而非將其視為撞死動物般的輕描淡寫。擁有人文素養和哲學思考能力的駕駛,更有可能帶著心理創傷度過一生。 然而,另一種觀點是妖魔化在職業中扣下板機的行為,例如警察在行使職責時對待罪犯。這種觀點主張,我們不應該關心被撞死的人背後的故事,因為我們只是在執行自己的職責。對於其他人來說,這些事情並不重要。這種無視他人痛苦和冷漠的態度,將導致社會道德的喪失和價值觀的扭曲。我們應該在各個職業領域內實現道德觀念的提升,特別是在警察等擁有生死權力的職業中。 侯友宜是警察出身,嘉義高中的傑出校友,最近他很多言行,大家感到驚訝,所謂的 HohoGPT,就我看起來那是一種刻意蒙蔽良知選擇之後的習慣。 在獨裁體制下當鷹犬,正常人並不會就沒有良知,但刻意迴避、不去想它,甚至用自我欺騙的道德觀來加以迴避,這樣才有辦法在這個行業升官發財。 我很難想像侯友宜要怎麼選總統,面對事情那樣的過去,比較具體的有名的事蹟,以前有鄭南榕,現在有恩恩,要怎麼做道德迴避?電影常常喜歡用警察當主角,因為這個職業需要很多人性的考驗,是非黑白道德的選擇相當複雜。 沒有人性,迴避道德思考可以當選嗎?想想北台灣好像沒有什麼關係,侯友宜不是高票當選新北市長嗎? 整個台灣的道德取向,不知道有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事情,要做道德迴避就必須自我欺騙,不能務實的做任何實際的思考,「好好做歹誌」對侯友宜來講其實是非常大的諷刺。在職業上殺人,有可能是疏忽,有可能是意外,有可能是道德選擇,但只要是人一定都會造成重大的影響,除非自我欺騙,而做出這種選擇的人,看起來其實有點精神恍惚。 電影裡面不是常常有那種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警察嗎?其實 HohoGPT 是類似的情況。
李忠憲
2023-04-18
如何延長生命:時間感知
如何延長生命:時間感知 時間在客觀上對所有人都是相同的,無論我們的年齡如何。一秒鐘、一分鐘或一小時對所有人來說都是相同的長度。然而,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人來說,時間的感知可能會有所不同。 人們在一生中通常會感覺到時間過得越來越快。這可以歸因於各種因素,如日常生活中的慣例、新經歷和回憶的數量,以及我們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 兒童和青少年經常會有更多新的經歷和情境,這可能會讓此階段感覺時間過得較慢。到成年時,隨著日常慣例和責任的增加,時間可能會在主觀上過得更快,因為新的和值得注意的記憶較少。然而,這因人而異,取決於個人的生活狀況和經驗。 個人的時間感取決於很多因素:你現在在做什麼?它讓你感覺如何?你現在和誰在一起?甚至是休息還是精疲力盡都會影響你對時間的感知。例如,您可以在對自己進行操作時觀察到這一點。如果你狀態最好,心情好,八個小時很快就會過去;但如果晚上沒有閉上眼睛,感覺很痛苦,手就根本不想動了。 科學家經常區分實際時間和感知時間。每個人的時鐘都以相同的速度滴答作響,但感覺卻常常大不相同。許多人都注意到了這種效果,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 青春似乎沒有盡頭,一年是永恆,回頭看年輕的歲月似乎更長。隨著年齡的增長,歲月流逝,您剛剛慶祝了 50 歲生日,並且已經在計劃您的 60 歲生日。合理的問題出現了:時間都去哪裡了? 年紀越大,真正新鮮的東西經歷的越少,記憶越沒有價值,越長的時間被簡單地總結,完全被拋出記憶。回首滿是回憶的年輕歲月,似乎比晚年的歲月還要漫長。 時間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過得更快這一事實的部分原因是例行公事。一切都過去了,日常生活的過程完全在控制之中,看不到任何創新或變化,我們可以開始稍微放慢時間感。 1. 最簡單的方法:跳出日常生活和舒適區。創建將被記住很長一段時間的新記憶 - 繼續提供未知的印象,新的體驗,即使在年老時也是第一次。 2. 擁有無限的可能性。徹底重新裝修你的家,去你從未見過的地方旅行,參加課程並學習你完全陌生的技能。新的人脈和擴大的朋友圈也能減緩時間感。只要它對我們來說是新的,它就是個好主意。 如果隨著年齡的增長讓大腦保持忙碌,從而增加對刺激的處理,它也會有所幫助。給你的思維器官一些事情做,挑戰它,提供多樣性和活動,帶來新的印象。活到老學到老,不止是保持智慧,避免受騙,某種程度上而言,這是種延長自己生命的方法。
李忠憲
2023-04-17
藍藍路也是台獨
台灣是在紅什麼的,連這張圖片都上了德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 台灣空軍嘲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Taiwans Luftwaffe verhöhnt China-Präsident Xi Jinping 聽說出這個臂章的是藍藍路,藍藍路也是台獨啊! 如果中國解放軍上來台灣以後,做這個東西可能比我反紫光的罪行還要大喔,我只罵過趙偉國,沒有諷刺或罵過習近平,而趙偉國已經被抓起來! 畫這種毆打獨裁者的圖片,可能要連累九族!
李忠憲
2023-04-13
中文房間:人工智慧
中文房間:人工智慧 有一個將人工智慧思考過程和語言理解能力與哲學概念結合在一起的比喻,這個哲學概念被稱為「中文房間」,最早由美國哲學家約翰·薩爾(John Searle)於1980年提出,用以質疑人工智慧是否真的能夠理解語言或達到真正的意識。 背景是這樣的:一個英語母語的人被關在一個房間裡,房間裡有一本中文符號和對應英語翻譯的指南。這個人不懂中文,但是通過這本指南,他可以將接收到的中文訊息翻譯成英文,並用中文回答問題。在房間外的人可能會認為房間裡的人懂得中文,因為他們看到的是對問題的合適回答。然而,實際上房間裡的人並不理解中文,他只是根據指南完成了符號轉換。 薩爾利用這個思想實驗試圖說明,即使機器可以模仿語言交流,它們可能並不真正理解所交流的內容。他認為,人工智慧可能只是在模擬語言理解,而非真正地具有意識。 自從薩爾提出這個概念以來,一些人認為,如果機器能夠在外部表現上模仿語言理解,那麼它們可能已經達到了足夠的智慧水平。而另一些人則認為,真正的意識和理解需要更多的內在機制,而不僅僅是外在的行為表現。 根據薩爾的說法,強(即類人)AI 的支持者提出的三個主張是: 主張1:程式化的計算機理解這些故事。即人工智慧程式理解文本的想法,取決於我們對“理解”的定義。 主張 2:程式在某種意義上解釋了人類的理解。 不管是數位治理或所謂的商用智慧,大部分都是讓機器去收集資料,分析和判斷結果主要還是人。 公司或學校通常在報告的呈現上花費大量精力,並配以精美的圖表。雖然要求在這些報告中提供具體信息,所謂格式化文件,但普通計算機系統無法自動處理這些不同單位不同目的所收集的複雜資料。 我昨天聽校長講一個故事,他說成大最好的博士生大部分都來自於成大畢業的學士或碩士生。所以應該把比較多的獎學金鼓勵這些人留在成大念博士,可是整個校務行政系統裡面竟然找不到這樣的資料。我想是因為從來沒有因為這樣的目的,來收集資料,交給機器去做,機器能夠理解這種概念嗎? 主張 3:強 AI 是關於軟體而不是硬體的。薩爾區分了機器和程式,並表示強人工智慧僅與程式有關,而運行它的機器(計算機或大腦)的性質無關緊要:只有程式才是最重要的。 這是一個稻草人謬誤,因為塞爾混淆了一個簡化的假設,心智可以作為一個獨立於物理大腦的系統來研究;此外與事實不符,即我們知道的所有心智都與大腦有關。 即使在計算機科學中,軟體也只是最近才可以打包,以便獨立於硬體平台。在1980 年代,人工智慧軟體與研究人員使用的特定編程語言和操作系統緊密耦合,近代多虧了 Java 和 Docker 等虛擬機器,軟體才能以獨立於硬件的方式進行打包。這是數十年軟體工程努力的結果。 然而,大腦並不是像 Java 虛擬機器這樣的環境那樣是從頭開始設計的。人腦是一次又一次被攻擊的結果,添加任何發生的小隨機突變以增加繁殖成功率。 薩爾的論點可以概括為: 1. 強人工智能認為通過圖靈測試的符號處理系統理解人類語言 2. 中文房間論證表示符號處理系統可以通過圖靈測試,但仍然不能理解人類語言 3. 因此,沒有任何通過圖靈測試的符號處理系統可以理解人類語言。 但這是一個無效論點,所證明的是符號處理系統有可能通過圖靈測試但不理解語言。這並不能證明每個通過圖靈測試的符號處理系統都不理解自然語言。 人工智慧係統在某種意義上理解自然語言。圖靈測試的原始論文,開宗明義這樣說: 機器能思考嗎?這應該從術語“機器”和“思考”的定義開始。 戰鬥機會飛翔嗎?潛水艇會游泳嗎?人類對飛翔或游泳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李忠憲
2023-04-13
法國總統「在歐洲越來越孤立自己」
馬克宏的言論在歐洲受到嚴重的批評,尤其德國政治人物的強烈攻擊。 現階段不和美國站在一起對抗中國和俄羅斯,並不是走第三條路,不是什麼中美等距、而是自我孤立,這位法國總統「在歐洲越來越孤立自己」。 歐洲都沒有條件這麼做的情況之下,台灣還在一些人以為自己有多強大的力量可以遊走中美之間?
李忠憲
2023-04-12
這次德國跟法國不太一樣
Kniefall 德國這次朝野政黨都有強烈批評法國總統馬克宏的言論,德國總工商會前兩天也要求重新檢視已經完成的中歐談判投資的協議。 這次德國跟法國不太一樣,罵德國請小力一點! 德國的媒體也說馬克宏對中國下跪,跟我們說馬英九對中國下跪差不多!
李忠憲
2023-04-11
出國留學:短期進修和拿學位
出國留學:短期進修和拿學位 民眾黨真的很好笑,柯文哲老要強調自己留學美國,實際上只是去短期進修一年,這對他來講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而高虹安說自己是短期進修,實際上偷偷去留學拿博士學位,這對她來講是不好意思的秘密。 以前我寫過一段話:旅行和留學最大的差別,留學要辛苦拿學位,旅行卻是無憂無慮,不用過一般當地民眾的日常生活,抱著羅曼蒂克的心情,常常美化當地的國家,旅行好比戀愛,留學像是婚姻,交換學生或是短期進修就是同居吧。 去拿學位的人,告訴人家自己是短期進修,好像有婚姻的人跑去跟人家說只是同居;短期進修的人說自己去拿學位,還在一大堆留學生前面厚臉皮講自己的短期進修經驗,好像一個沒結過婚、只有同居一年經驗的人,大言不慚來教導分享自己的經驗如何經營婚姻,而分享的對象是一大堆已經結婚的人。
李忠憲
2023-04-11
黑格爾哲學
黑格爾哲學 著名的德國哲學家中,有三位認真對待理性:康德、馬克思和黑格爾。康德自己和他的理論證明理性是多麼無聊,馬克思證明理性也可以是有趣和有用的,黑格爾則對理性的應用和後果不太感興趣。 這就是為什麼黑格爾獨自一人成功地描繪了理性這個邪惡女神的全貌。黑格爾主要關心的不是理性或智力,而是精神,除了他自己,沒有人親自了解這種精神。 哲學家尼基塔·達萬 (Nikita Dhawan)說:你可以指責黑格爾傲慢,但不能指責他無知, 對於中國哲學,黑格爾認為中國的哲學體系具有悠久的歷史,其中包括儒家、道家等學派。然而,他認為中國哲學主要關注道德、倫理和社會秩序,缺乏對自由意志、主觀性和人類精神的深入探討。黑格爾認為這使得中國哲學無法達到他所提倡的絕對精神的理想境界。 對於印度哲學,黑格爾對它的多元性和深度表示讚賞,尤其是印度教和佛教等宗教哲學。然而,他認為印度哲學過於關注抽象的宇宙觀和神秘主義,使得它在理性和個人自由方面表現不足。黑格爾將印度哲學定位在他的哲學史發展過程的早期階段,認為它與古希臘哲學相比較為落後。 黑格爾哲學看起來非常複雜,但有幾個核心概念: 辯證法:黑格爾的辯證法是一種思考過程,強調事物和觀念都是不斷變化的。辯證法包括三個階段:「主張」、「反主張」和「綜合」。簡言之,一個觀念(主張)會引起其對立觀念(反主張),最終兩者會達到一個更高層次的統一(綜合)。 絕對精神: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是宇宙的本質,它是一種自我意識的過程,通過對立和矛盾不斷發展和完善。絕對精神既包含著人類歷史的發展,也包含著個體意識的進程。 歷史發展:黑格爾認為歷史是一個有目的的過程,通過辯證法的運作,不斷向前推進。歷史的終極目標是人類自由和理性的實現,這也是絕對精神自我實現的過程。 民族精神:黑格爾認為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精神,這些民族精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相互競爭、融合,最終達到絕對精神的統一。 就黑格爾哲學看起來,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競爭,勝負早就決定。至於台灣,就看我們的努力和選擇。
李忠憲
2023-04-11
自我與他人
自我與他人 用出生的血統、智商來解釋這個世界,非常的直覺簡單,這是先天習慣的力量。但用毅力和生活建立的規律,這是後天習慣的力量,這個力量往往比前者更加強大。 習慣是不可抗拒,在我們體內起作用,支配著我們的生活,而且大多數時候,我們甚至沒有注意到它的存在。它知道如何保持沉默,滲透到時間的縫隙和我們的行動當中,並且在關鍵時刻成為做出重要決定的關鍵因素。 壞的習慣很難屏除,但好的習慣讓很多表面上看起來困難的事情自然而然。遺傳的影響和自我建立的習慣,會產生強烈的交互作用,但這些影響往往停留在人生的上半場,下半場要有什麼新的習慣,是相當的困難,這也是我不太喜歡和超過35歲以上的人辯論的原因。 我國小高年級的時候,常常跟我爸爸出去做工,這是我跟父親最難忘的回憶,在龐大的砂石卡車下面弄千斤頂,跟在環保清潔車下面卑微的厭惡有不同的感覺,是對意外和危險的恐懼,這種經驗在記憶中難以磨滅。 把自己看得無比重要是一種習慣;把自己看成是世界的一部分是另外一種習慣;把自己看成完全不重要也是一種習慣。這三種習慣是三種不同的人生觀,要養成什麼樣的習慣是自己的選擇。 有一個笑話是這樣: 有一天病人問:醫生!在我死後會變成怎樣? 醫生:我們會把床清理乾淨,然後收新的病人! 真實的世界是這樣!
李忠憲
2023-04-09
做官與做事
做官與做事 之前翟本喬說唐鳳的位置本來是他的,有個政府高層傳了這個新聞來給我,並加上5個字:有人愛吹牛。其實當什麼官,這位子是上面的人給你的,有沒有拿到這個官位,主動權常常不是在自己身上。 賈伯斯被蘋果趕走的時候,他不會抱怨說蘋果執行長的位置「本來是我的」、「應該是我的」,而是想辦法要做些什麼事情再把它搶回來。 即使翟本宅說的是真的,這樣有什麼了不起嗎?來來去去的官這麼多,我們真正記得的到底有幾個? 我曾經看過一部電影叫做「扭轉奇蹟」,故事主要敘述一名男子有短暫的機會去體驗,如果十幾年前做出不同的決定,現在會是怎樣的人生。這部電影思想相當的傳統,留在家鄉過一個平凡人的日子,還是到大城市賺大錢功成名就? 每個人的人生就是由大大小小不同的選擇,變成現在這個模樣,這個電影其實是一個安慰劑,大部分的人都沒有辦法做大事賺大錢過奢華的日子,因此小確幸才是真幸福的概念是好萊塢的法寶,讓一般人相信他的選擇是對的。 通常我們會好奇或是羨慕另外一條我們沒有走的路,例如我現在常常去醫院,如果當年我選擇去當醫生,結果會怎樣?如果當年選擇指導教授拉杜給我在德國的位子,結果會怎樣? 當年我決定要回來的時候,我爸爸並不是很開心,他對台灣沒有什麼信心,覺得這個地方不是那麼安全。不過最後我還是選擇回來了,在德國雖然過得非常典雅悠閑、尤其柏林的環境相當得好,兩個動物園、兩個國家歌劇院、水族館、100個大大小小的博物館,狩獵園、萬湖等等,真是一個美好的生活,但我總覺得那是別人的地方。 選擇小確幸或是在金錢或政治權力帝國,都有人幸福,有人不幸福,都有人過著有意義的人生,有人虛度光陰,小確幸才是真正的幸福其實不過是好萊塢吸引大家買票入場的兩小時鴉片,真正的幸福是在每一次的選擇當中是不是小心翼翼,遵循自己的核心價值。 一個漂亮氣質高雅的美女一定會有很多的選擇,問題有人幸福,有人不幸福,判斷一個人有沒有智慧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她過得幸不幸福! 聰明的人不會拿過去的事情來吹牛,有智慧的人選擇哪一條路都會得到快樂。真正想要做什麼事情,不一定要先得到官位。任何一個有用的人都一樣,人家記得你的:到底是你做過什麼事?還是你做過什麼官?
李忠憲
2023-04-08
四叉貓才是事實查核中心!
四叉貓才是事實查核中心!
李忠憲
2023-04-07
傅大為「反戰」的步驟
傅大為有這樣的邏輯,還能夠在台灣成為不錯的學者,想到教育部現在正在討論教授的薪水太低,真的太低嗎? 在台灣當教授真令人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有這種不錯的學者同事,真的太好混了嗎?而且人家已經混到退休了! 上報總主筆陳嘉宏的評論:「傅大為來文,他這篇終於比較坦白地說出他「反戰」的步驟了。 第一階段他說,「我們需要國軍做好保家衛國的義務,但不是所謂的積極備戰,而要積極避戰,不參與東亞的武器競爭,不積極向美國購買先進大量殺傷的軍火。」 要「保家衛國」,又不要「積極備戰」,這是把台灣的國防整備當成學者政論裡的文字遊戲嗎? 「不積極向美國購買先進大量殺傷的軍火」,那是要「消極地向美國購買小量殺傷軍火」嗎? 第二階段他說:「萬一中國真的武力犯台,那我們國軍就得開始進行反侵略、保家衛國,人民要支持國軍,反戰呼籲暫時停止。但如果國軍抵抗不成,造成大量犧牲,我們建議就該停戰。」 這裡有很多節點,什麼叫「萬一中國真的武力犯台」?是圍台軍演?是解放軍船舶進入台灣領海?是飛彈來襲?是大規模的資通電入侵?還是五毛內應對台灣大型公共設施的嚴重破壞?或是解放軍搶灘登陸才算? 再來,什麼叫「抵抗不成」,什麼叫「大量犧牲」,到底要怎麼抵抗不成?造成多大量的犧牲?還有,「停戰」是什麼?應該就是投降吧?從「抵抗不成」到「大量犧牲」再到「停戰投降」,每個節點由誰來定義?「反戰四教授」嗎? 最後階段他說:「又萬一中國軍隊在殲滅國軍後,竟然仍然不停手,開始屠殺台灣人民,那時我們反戰者也就該站出來,保家衛民。」 等到台灣人已經停戰投降,台灣已經手無寸鐵,共產黨開始屠殺台灣人了,「反戰者」才要出來「保家衛民」,那個時候你要保什麼家,衛什麼民?自己去保命吧! 傅大為一直是個不錯的學者,我可以尊敬他的真誠,但實在不能不指出這種冷氣房反戰的天真。』
李忠憲
2023-04-07
什麼是貴族?
什麼是貴族? 「莫斯科紳士」的作者亞莫爾.托歐斯 (Amor Towles)另外還寫了兩本書,「上流法則」以及「林肯公路」,「上流法則」寫的是美國上流社會有錢人的故事,「林肯公路」是的是四個徬徨的年輕人友情、成長與醜陋命運之間的故事。這兩個故事有個連結,就是一個叫做「華樂絲」的貴族,他是真正的好對象,所謂金龜婿的王牌,超級富二代開著有錢的跑車,住在莊園式的豪宅,20幾歲接下家族企業的執行長,並把公司經營的蒸蒸日上、獲利倍增。 他覺得這樣的人生毫無意義,什麼事情都是人家叫他去做的,他不願意這樣過生活,後來就自願去參加西班牙的內戰,最後死在戰場上。他是「林肯公路」四個主角之一「毛毛」的叔叔,去參加戰爭之前他把手錶送給毛毛,後來毛毛又把它送給「威利」,表示一種希望的傳承。 在歐美社會的貴族青年,有這樣子舉動,並不是杜撰或特例。你說中國和美國怎麼選?中國人有錢人家的小孩,根本不可能做出這種舉動,大部分都是像「連勝文」這樣,公務員三代出身豪門世家的連戰和連方瑀根本就是外勞和傭人在照顧,然後連勝文不知羞恥的說父母老了,要照顧父母,所以沒有辦法拿槍來抵抗中國的侵略,一輩子沒有做過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像「蔣萬安」這樣靠著莫名其妙的姓「蔣」,也可以坐上台北市長的大位。 理工科出身的哲學家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在維也納長大,是一位非常富有鋼鐵巨頭的兒子,世界聞名的畫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畫了他的妹妹,這些畫流傳於世。維特根斯坦家族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家庭,尤其是在音樂方面。他的兄弟保羅在戰爭中失去了一條手臂,但仍然能夠獨自演奏為左手而寫的作品,以音樂為事業。至於路德維希,他到英國曼徹斯特留學學習工程。 維特根斯坦後來去了劍橋,在那裡他遇到了伯特蘭·羅素,羅素是偉大的哲學家,他們都致力於研究數學和邏輯之間的關係。維特根斯坦起初給羅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後開始與他爭論,最後超越了他,產生了關於邏輯、語言和哲學的新思想。維特根斯坦絕望地得出結論:羅素永遠無法理解他想說的話(哭哭!身為天才的指導教授必須注定遭受的悲哀)。 維特根斯坦在戰爭期間保存的一本筆記本中寫道:“只有死亡才能賦予生命意義。” 因此,他歡迎有機會直接面對死亡,1914 年他自願加入祖國的武裝部隊,承擔最危險的任務:駐紮在無人區奧地利防線前沿的一個觀察哨,砲彈在他周圍整夜撞擊。在他的筆記本中,他責備自己感到恐懼:害怕死亡來自“錯誤的人生觀”。 無論他內心有什麼恐懼,他的外在行為都再勇敢不過了。他獲得了幾枚獎章,並在戰爭結束時晉升為軍官。1918 年底,他被捕並被安置在意大利戰俘營直到 1919 年夏天。在這裡,他寫了一些關於哲學的文章,就像他在軍事行動的間歇中所做的那樣,戰爭給他帶來源源不斷的靈感。 西方貴族的年輕人很多這樣,不願意像個廢人那樣活著,大部分華人的年輕富豪貴族,沒有什麼核心價值,只知道吃喝玩樂泡妞開跑車,做不出什麼有意義的選擇。
李忠憲
2023-04-07
對祖先的敬意與文化思考
對祖先的敬意與文化思考 最近清明節幾乎家家戶戶都在拜拜掃墓,掃墓是因為慎終追遠,吃果子拜樹頭,人應該要感恩,一個小孩沒有受到任何照顧,沒有辦法自己長大成人,我們都是因為受到人家的照顧和教育,才能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一年選一天去掃墓拜拜似乎是件有意義的事情。 我從小生長在這樣的家庭,一年到頭都在拜拜,昨天媽媽即是脊椎不舒服,一樣要爬樓梯上上下下拜拜,媽媽拜了一輩子,我只能協助她完成她想做的事情。我問她什麼時候開始這樣拜拜?她說身為大家庭的大媳婦,被婆婆指揮一年到頭很多時間都要拜拜。我像個小孩回答她:原來是被婆婆虐待。 崇拜祖先的德文是「Ahnenkult」,「Ahnen」的意思是「袓先」,「Kult」指的是一種習俗,通常有一點負面的意思。這種崇拜祖先的習慣各地都有,但是華人的世界裡面特別重視,崇敬的祖先不見得有什麼重要的核心價值終身奉行或傳遞下來,辛辛苦苦地準備這麼豐盛祭拜的食物,主要目的當然是祈求祖先保佑自己身體健康、升官發財,自己的小孩能夠成績進步、升學順利、甚至考個狀元回來,能夠做到這些事的祖先才是好的祖先。 至於他生前做過什麼事情,好像並不重要。我從來沒有聽這些大人講我們的祖先是誰?曾祖父母是誰?曾經做過什麼事情?我五歲的時候很可愛,去掃墓的時候跟大家庭的長輩說:這是阿祖的房間,這句話幾乎跟著我一輩子,清明節常常會出現,成為笑談。 上德文課時候曾經學過一句話,「Ein Zoobesuch Ist Unbewusster Ahnenkult.」,「參觀動物園就是不知不覺間的慎終追遠」,同學都大笑,但我們家的民間信仰好像類似這樣。 我想如果人的一生只能含混過日子,也沒有任何的價值取向,當成為祖先的時候,後代子孫來祭拜,也只是一種應酬。準備好很多好料的,墳墓上放滿了各種精美的紙紮工藝現代物品,燒了非常多的紙錢,我想我們應該收不到。 我們的功能就是在於保佑子孫平平安安、考上狀元、升官發財,我想我們應該也做不到。如果掃墓拜拜是一場應酬,那又何必呢? 沒有歷史,就沒有文化,沒有文化就沒有核心價值,一個國家民族就沒有任何安身立命的東西。 拜拜到底是在拜什麼?
李忠憲
2023-04-06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三中案二審 12月31日宣判
楊國文
柯獲交保直奔新竹老家過火爐
張文川
要和屎尿文明融合嗎? 香港大學:請勿在垃圾筒內大便
林保華
亂世界的歷史投影
李敏勇
王家貞的「禮義廉」
李筱峰
抗日魔劇:民族主義的惡性發展
林保華
核三重啟公投 屏東農漁、觀光界喊不同意
葉永騫
滲透無所不在 台灣最大隱患
林保華
總統府憲兵、電指部 4軍人當共諜重判
楊國文
台灣的自由之路
李敏勇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