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 Smith相關文章

台灣只是美國的籌碼嗎?

台灣只是美國的籌碼嗎?

  英文有個諺語「命運的人質」(A Hostage to Fortune),意思是不明智的承諾或言論,會招致麻煩或難以兌現。作為一名記者,我一直認為在評論中做出重大預測是不明智的,因為那很容易讓自己成為人質,進而被證明是錯誤的。 現在讓我們先把那個警告放在一邊,因為作為一個關心台灣的新住民,我覺得有必要寫下我對最近一些關於台灣的報導的想法。坦率地說,我對大部分裴洛西訪台的報導感到尷尬。 許多人往往忘記評論時必須考慮背景和歷史,這麼做他們要不是對事實一無所知,就是他們別有目的。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美國作為世界領袖的付出 自1979年美國總統卡特與中華民國斷絕關係,並確定兩國之間實質性但非外交關係以來,美國對台灣的態度在最近似乎得到了更明確的支持。然而這種關係在以下這個狀況下,其實也沒有那麼重要:美國仍然認為毫無疑問她是自由世界的領導者和警察,並且在經濟上遙遙領先其他任何國家。 不過近幾十年來,隨著其他地區在國內生產總值(GDP)趕上,美國的領先地位已經逐漸消失,尤其美國不僅受到2008年房地產危機等本土危機的困擾,外在的全球事件也是隱憂。 如果美國希望保持全球政治影響力,那麼眼睜睜地看著有組織的歐盟以及中國和印度在經濟實力方面強勁地趕上,那一定是個重大的擔憂。 隨著經濟實力的衰落,難怪美國將目光投向龐大軍備為他們提供至今仍然無懈可擊的武力地位,以確保美國的全球影響力。美國武裝部隊是迄今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預算約為7000億美元,約佔世界國防總開支的35%,是最接近美國的競爭對手的三倍。 上週三美聯社如此報導 :美國參議員在週三以壓倒性的優勢通過了芬蘭和瑞典的北約成員資格,擴大西方防禦集團可說是美國國家安全的「灌籃」,也是俄羅斯總統普丁入侵烏克蘭的清算日。 美國在所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國家中擁有最多的軍事人員,因此長久以來影響力最大,難怪他們將擴大成員資格描述為「灌籃」。 僅僅這種描述就足以表明,美國希望維持在世界上的政治力和權威,不光是為了更有效對抗俄羅斯等國家,在其他威脅仍存的地方亦然。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WWII)以來,美國在冷戰期間與蘇聯進行了兩次重大戰爭,顯然是為了阻止共產主義。 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共產主義的蔓延,這兩次戰爭造成大約95,000名美國人喪生,還有超過300,000人受傷。 世界果真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以至於美國集體忘記了那些傷殘和死去的美國靈魂,現在不再為民主而戰,不反對共產主義的傳播嗎?是的,世界變了, 是的,現在情況不同了,但我想知道當時存在的基本價值,是否在美國人和美國政府的頭腦中完全消失了。 不要忘記美國在二戰之後採取的行動,在太平洋建立從日本北部、台灣、韓國和菲律賓,一直到澳洲的防禦線嗎?這一切都是在考慮到未來緊張局勢的可能性下完成的,美國會放棄如此長期的承諾嗎? 美國總統拜登在2021年10月的東亞峰會上說:我們預見一個開放、互聯、繁榮、有彈性和安全的印太地區,我們準備與你們每個人共同努力實現這個願景。 將近一半的美軍部署在海外,大約是80,000名人員。日本有53,700人,韓國有26,400人。韓國擁有美軍最大的海外軍事基地漢弗萊斯營(Camp Humphreys),距首爾僅65公里。 鑑於南海局勢近期的緊張和擔憂及其歷史,我們需要懷疑地表最強國度當局密切注意台灣面臨的威脅?這個立論特別是鑑於烏克蘭和該國還在經歷的被侵略悲劇。 美國對自由的承諾非空言 我認為那些主張裴洛西訪台只是美國試圖對抗另一個超級大國,並將台灣作當作外交棋局中的政治棋子的人,並沒有充分考慮到美國過去在亞洲的表現。美國反對共產主義的傳播、對民主的擁護以及與日本的密切關係,都凸顯了美國對太平洋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承諾。 在美國國務院網站上,一篇標題為美日關係的文章提到,日本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民主國家和最大的經濟體之一。 美日同盟是美國在亞洲安全利益的基石,是地區穩定與繁榮的基礎。該同盟是基於共同的切身利益和價值觀,包括維護印太地區的穩定。 我真的想知道那些認為美國只是在玩政治遊戲,或者只是想在明顯日益加劇的冷戰中得分,或者只是害怕另一個超級大國的人,是否記錯了美國過去在亞洲付出的巨大代價。 二戰期間,美國在太平洋地區與日本帝國主義的戰爭中,或是死亡或是失踪,犧牲了111,606名美國人,除此之外還有 253,142 人受傷, 加上隨後反對共產主義蔓延的戰爭,以及他們對太平洋國家的持續公開支持,足以讓我相信裴洛西訪問台灣,絕非他們只是在玩空洞的外交遊戲。
Phil Smith 2022-08-05
找尋失物:有人看見市長的腦袋嗎?

找尋失物:有人看見市長的腦袋嗎?

  唉,我們那個從不思考的故障市長又出來嚷嚷了,於是在週日晚上應該翹腳休息的我,不得不在天黑的淡水河畔敲起我的鍵盤。 他和他那個毫無思想既愚蠢又絕望的政黨(TMD:Thoughtless Moronic & Desperate ),似乎堅持政府對Covid必須採取非黑即白的政策,這真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愚蠢要求,尤其來自一個醫生更加令人難以置信。 我們都知道他只是會那麼一招半式 (one-trick pony),也就是他好像擅長處理一些跟心臟有關的問題,因此我想我們也許應該原諒他不理解管理一個國家牽涉的層面非常廣泛。不過再想想,也許我們不該原諒他。 他建議政府應該在以下兩個政策中二選一。 1. 不要再在乎隔離或是個人防疫了,與Covid病毒一起生活。 2.以零確診為目標。 讓我先深呼吸一口氣,因為要強調這種要求的荒謬性不太容易。 零確診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像Covid這樣的現代禍害,接下來我只舉一個例子,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更多。 天花和肺結核這樣的昔日殺手在發達國家基本上已經消失,但那是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和疫苗接種。然而在像印度這樣的國家,肺結核這樣的疾病仍然是巨大而困難的問題。 立即解除所有的限制當然有可能,英國就是這樣做,代價是感染人數飆升接連創記錄,不過因為疫苗接種,住院人數和死亡人數並未增加。但這不意味人們不會因為生病而無法上班,或者不會嚴重到讓醫護人員為了治癒他們而疲於奔命。 新冠疫情讓英國經濟因勞動力重創,從卡車司機到護理人員的任何事情都存在嚴重的各種問題。請記住,即使是一個工人請一天病假,這個國家的經濟也會在生產方面受到影響。 台灣在處理Covid的記錄令人羨慕,我猜政府不想放棄到目前為止一直做的很好的工作,我們都知道不可能沒有病例,而允許病例激增一定會影響經濟。 因此Covid政策不是非黑即白,不是像這個令人沮喪的醫生認為的那樣,作為一名醫生他應該更清楚,而不是那麼天真。 政策的灰色地帶需要仔細考慮和適時調整,台灣政府顯然正在逐漸放鬆對Covid的限制,在謹慎與希望恢復正常而不破壞其他事物,例如經濟,之間取得平衡是正確的。這是一個緩慢、穩定和務實的過程,這才是良好的治理。 要求政府在清零或共存之間只能選擇其一簡直是荒謬,正如馬克吐溫的名言:「生命中唯一的兩個確定性是死亡和稅收。」我們應該了解任何Covid政策都離「確定性」非常遠。 歸根結底,這是TMD的絕望政治,作為一個政黨他們沒有真正的實質,只是試圖亂槍打鳥展開攻擊。今天的例子是,他們攻擊的對象是在打擊Covid病毒這件事上頭,有世界級成就的台灣政府。 這種策略終將失敗,只有最頑強的支持者才看不出來。 我曾經寫了一個自我設限的松鼠量表為白痴程度分級,因為如果市長先生每次發言我都得評論,那我每晚只能睡三個小時。我希望他的幕僚可以定期跟他好好談一下,請他偶爾也說些合理有建設性的話,不要把自己變得越來越愚蠢。 Tinkerty Tonk… 掰掰。 原文在此 https://daysmumbai.blogspot.com/....../lost-property......  
Phil Smith 2022-04-03
正派的政治人物

正派的政治人物

轉自方勇駿醫師:decency在英語中常被用來形容良好政治人物品格,孟買春秋將之譯為「體面」,我則譯為「正派」。符合decency的一個重要特質就是謹言慎行,不會用說謊/謾罵/構陷他人來獲取政治籌碼。 正派的確是貼切的翻譯。 正派的政治人物 (Decent politicians)   By Phil Smith 今天我在和台灣相關的新聞上發現了一張衛福部長坐著和一群人交談的照片,到處都是,於是我問我家那頭總是氣噗噗黏在天花板上的貓(COTC,Cat On The Ceiling)這是怎麼回事。 令我驚訝的是,其實我一點也不驚訝,這是他提及屬下時表現出理解和同情的畫面。 昨天我才寫了一篇關於撒謊、欺騙和不尊重選民的政客的文章,彷彿要從政你就必須臉皮厚、總是要求別人、好鬥,更或許是要徹頭徹尾的讓人討厭才能一舉成名,現在我覺得有必要再說明一下。 我很幸運在一家大型國際通訊社工作了三十多年,我的公司了解領導力的重要,為什麼需要成功的領導力,以及如何在工作和設身處地之間取得平衡。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還算小有成就。 領導力不是仗勢欺人或弱肉強食,而是關於負責任、有同理心和理解或接受批評,也不是總是抱怨你被針對了。簡而言之,領導者必須當一個體面正直而有同理心的人,進而讓你的團隊發揮出最好的一面,並且你得盡全力讓你管理的人得到最好的。是的,有時你得解僱人,有時你也給人巨額加薪,但這些都必須公平。 COTC 告訴我,網路上有些人批評衛福部長參加了聚會,而他可憐的下屬卻沒有,他必須去洗衣服。對不起,就這一件事任何如此思考的人都缺乏智慧,因為這是一個在任何層面都站不住腳的論點,因為任何管理者都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 我記得有一次我坐在北京的家裡看電視,當時我是負責北亞的總編輯,正在處理大新聞的韓國分社社長告訴我,他已經在辦公室裡待了18個小時,希望我可以請新加坡編輯台接手處理韓國的新聞。 當你管理一個大團隊時,對每一件發生在屬下身上的事瞭若指掌幾乎不可能。在台灣衛福部長的例子裡,有人要求回家去洗衣服,在我的例子裡,我的韓國分社社長想在孩子們睡覺前回家看他們一眼。這些提出要求的人顯然已經累了,他們的上司同理他們並且協助。 作為一個被台灣收養的英國人,我希望我們能繼續看到更多此類政治人物,比如衛福部長和他的同事,讓他們管理這個國家。體面正直、誠實和負責任的領導素質非常重要。 抱歉這篇短文沒有笑話,但我對政治需要的正直體面(decency)感覺非常強烈,尤其現在我對世界上許多政客感到厭惡。 Tinkerty tonk… 掰掰。 原文在此 https://daysmumbai.blogspot.com/....../decent......
Phil Smith 2022-04-01
從烏克蘭看霸凌與綏靖的抉擇

從烏克蘭看霸凌與綏靖的抉擇

  黑格爾的睿智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Georg Hegel,1770-1831)有句名言:「我們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我們沒有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東西。」 這個深刻的真理後來被一些人「致敬」了,來自西班牙在美國長大並接受教育的哲學家桑塔亞納(George Santayana,1863-1952)說:「那些無法記得過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轍。」; 英國政治家邱吉爾 (Winston Churchill, 1874-1965) 說:「那些不能從歷史中吸取教訓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轍。」 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黑格爾強有力的原創,那不只是非常睿智,更讓人不斷思考:為什麼? 其實你只需要看 YouTube 和像《myworldisgettingdumber》這類的頻道採訪路人,就會看到以下的對話。 問) 誰參加了越南戰爭? 答) 美國(停頓)和韓國。 問) 誰參加了朝鮮戰爭? 答) 我不知道。 問) 誰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答) 喬治華盛頓。 問) 誰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答) 英格蘭。 問) 英格蘭跟誰打仗? 答) 美國。 我可以無限舉例,但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了。我應該再補充一點,並非所有接受採訪的人都是年輕人。 幾年前在台灣幾所大學還有研究所任教時,我對學生世界史知識不足感到驚訝,尤其是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那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衝突,其影響在八十年後還一直在全球迴盪。大約5000到8500萬人在二戰中死亡,而這個戰爭基本上塑造了我們今天生活的世界。 我不打算討論美國發明家和企業家福特(Henry Ford, 1863-1947)臭名昭著的名言「歷史是胡說八道」,因為除了很難確認這是否是他說的,他也花了好幾年試圖「澄清」和 「解釋」他的格言,至少這讓他看起來不那麼傻。 很明顯我們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例如你去一家餐廳,食物很垃圾你就不會再回去,這就是從歷史中學習,人類行為和動物本能都建立在從歷史和經驗中學習的基礎上。 回顧二戰之必要 在目前圍繞著烏克蘭的全球動盪中,政治家、學者、記者和任何對世界感興趣的人都該回顧二戰等事件,並且比較世界各國當時如何應對和處理侵略者如德國和日本等國家,除此之外在人類歷史的軌跡中也能找到許多類似的情況。 此時的抉擇就是什麼才是正確的?用武力阻止一個好戰的國家或獨裁者,或是冒險將整個局勢推向更糟糕更具破壞性的衝突,如何取得平衡至關重要。 在西方,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倒楣的英國政治家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了,他在1938年9月30日通過《慕尼黑協定》的綏靖外交政策,以換取當時德國總理希特勒(Adolf Hitler)的保證,就是他會停下來不會再繼續。結果是1939年9月1日,德國違反協議入侵波蘭,揭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這種綏靖政策可以說是允許德國走一英寸,就等於變相鼓勵他們走一英里。當面對欺凌的國家只想要和平時,這些霸凌者會得寸進尺以犧牲他人來獲得自己的利益。 但在慕尼黑協議簽訂時,綏靖政策似乎是當時比較好的政策,而不是冒險重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大屠殺和1914-1918年絞肉機般的塹壕戰。要注意的是與希特勒簽訂慕尼黑協議時,離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僅僅 20 年,跟冒著再次發生血戰的風險相比,綏靖政策當時似乎是較好的選擇。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解體後,蘇台德(Sudeten)德國人發現自己生活在新的捷克,希特勒希望蘇台德地區回歸,正如今日普丁希望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獨立的烏克蘭回歸。烏克蘭不是彈丸之地,是僅次於俄羅斯的歐洲第二大國家。 西方世界對俄強烈制裁,就是怕第二個希特勒再現 西方世界對俄羅斯採取制裁行動的強烈程度超出所有人的預期,這反映了對俄羅斯根深柢固的不信任,因為擔心普丁會像1938年的希特勒一樣得寸進尺。他們希望透過資金和原物料的匱乏遏制俄羅斯更進一步入侵,而不是枉顧全球風險升級而採取直接軍事行動。 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不要忘記這是一場始於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的持續戰爭,西方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這一點。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本月稍早曾表示:「如果西方和全世界都在 2014 年反對入侵克里米亞,我們會面臨今天的局面嗎?」 雖然他不是最有頭腦的領導人,但埃爾多安的觀點是很公平的。 無視克里米亞局勢是否讓普丁更大膽地相信西方會坐視不理,因為他們不想破壞能源供應和全球地緣政治?不過如果他真的如此認為那很顯然他錯了,但現在為時已晚。而國際社會對克里米亞缺乏反應,是否導致現在烏克蘭的苦難與無辜的死亡? 是誰的「錯」? 是尋求擴張帝國版圖的獨裁者普丁,或是幾乎袖手旁觀讓他在八年前吞併克里米亞,也就是烏克蘭的一部分,時僥倖逃脫的西方世界? 環顧世界,其他一些多年來一直在醞釀的危險情況,西方世界也只是輕微譴責。最明顯的例子當然是南海,中國在南海肆虐和欺凌小國,將島嶼和環礁軍事化,正確的描述是在亞洲中心進行巨大的土地掠奪。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5年與前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會晤時是這麼說的:「中國在南沙群島的有關建設活動不針對、不影響任何國家,也無意搞軍事化。」如今只要看看衛星圖片就可以發現大量軍事裝備,歷史證明這種保證是多麼空洞。 信任是全球地緣政治中的重要議題,當信任被打破時,不論政治人物或是外交官再怎麼冷靜,再怎麼盡了最大的努力,一定會有其後果。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在面臨危機時只靠他國救援,但烏克蘭事件說明了國際社會在歷史背景下會如何看待獨裁者和欺凌者,就是將介入保護無辜者,維護公平和民主以及全球和平。在全球化的今天,國與國的連結互動密不可分,而出於對失控的恐懼,直接侵略難以被忽視容忍。 這種恐懼有充分根據,因為1939年至1945年發生的事,以及德國和日本等強國的侵略都是很好的證明。當今世界有不同的侵略者,國際社會也非常清楚如果縱容侵略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不容投降主義猖獗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個月之後,我對台灣仍有一些人說這一切都沒有希望了感到不可思議,他們似乎是在說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時,沒有人會對台灣伸出援手,特別是美國。這種說法是擁抱綏靖舉手投降,完全無視對美國而言,台灣比烏克蘭重要許多。 當然,你不能完全依賴其他國家,但蔑視與潛在盟友進而建立全球邦誼不僅毫無用處,更是卑鄙軟弱的表現,說明了綏靖是他們唯一的信念。 這表現出他們對歷史和美國在支持自由民主,特別是反對共產主義和獨裁勢力中所扮演的角色缺乏了解,更讓人看出一種缺乏榮耀或尊嚴的人格,他們對別人可能會做正確的事,連絲毫信任都沒有。 那麼以下的結論應該可以被接受,就是那些發出這種信號的人並不完全站在台灣民主這一邊,更遑論為之奮鬥。 Phil Smith 作者在路透社工作超過三十年,從歐洲總部外派亞洲後就不再離開,曾任亞洲金融總編,南太平洋總編,南亞總編,北亞總編。退休後的台灣女婿目前旅居八里左岸,對台灣民主充滿興趣,希望能夠提供旁觀者的看法。
Phil Smith 2022-03-25
台灣反對陣營是酒吧裡談政治的人嗎?

台灣反對陣營是酒吧裡談政治的人嗎?

有一種人,在英國被稱為「酒吧裡的人」(Man in the Pub)。 他們說話大聲、態度傲慢而且通常不太聰明,只要有人願意聽,他們就會愉快地向任何人滔滔不絕傳播他們未經深思熟慮的觀點。他們大多住在公共場所,在英國就是整天泡在酒吧裡的意思。他們的意見通常相當極端,對他人的看法不是特別了解,對與自己不同的觀點既不敏感也不同理。 這種人男女皆有,而且你很可能就認識一個,事實上我猜你現在正在想:「對,我認識的人裡面,就有幾個符合這種描述!」。 這些人非常擅長的另一件事是不假思索的批評,可悲的是,不少台灣的反對黨政治人物似乎也符合「酒吧裡的人」的形象。這真是令人傷心,因為任何民主都需要有效和聰明的反對黨,他們的作用是讓政府保持警惕進而維持國家良好運行。 圖片來源:Pixabay 毫無建設性的愚蠢批評 住在台灣一年多以來,我觀察在疫情中一連串對政府的攻擊,特別是針對衛福部長,坦率地說,那種程度足以讓一年級辯論社蒙羞。一些反對黨和他們的國會議員提出的批評,幾乎讓我打哆嗦,例如「AZ疫苗很危險」,「政府買疫苗買貴了」,「政府沒有早點買疫苗」。 這些簡單的陳述對國家有什麼幫助?他們是怎麼了,完全無法提出有建設性的批評?說這些話的人顯然不認為他們是民主進程的一部分,他們只是在進行無意義的抨擊並試圖獲得政治紅利。但他們不會得分,因為此類攻擊終究會得到他們應有的蔑視。 這是非常可悲的,因為反對黨對民主運作非常重要,而這些反對陣營的狙擊手卻停留在政黨政治的泡泡中,他們無視現實,沒有為台灣帶來更大的好處。對投票給他們的人來說這是一種侮辱,彷彿他們連想出任何稍稍合理的貢獻都懶,他們的質疑極端平庸且毫無貢獻。 用英文來說這是大腦放屁政治(Brain Fart Politics):「哦,現在我需要攻擊政府,因為我是反對黨議員……呃,呃,我知道了!為什麼日本不給台灣更多疫苗?」,然後他們鬆了一口氣,因為終於問了個問題。 他們可以用比較聰明的問法來讓政府當場回應:「作為反對黨我們歡迎從日本來的疫苗,但是我們要政府告訴我們在未來一個月,有什麼具體措施來確保我們會得到更多疫苗。」 醫療保健不該淪為政爭 醫療保健應該在很大程度上脫離黨派政治,就像教育一樣。人民的健康和教育是最重要的,對嗎?廣義而言每個人都應該齊心協力,在這兩方面取得最佳結果,並在此類問題上將政治紅利和議會中的荒謬劇擱置一旁,特別是在國家面臨緊急狀態的時候。 至少英國和美國似乎正在努力避免他們的政治分歧,並且在對抗病毒上存在兩黨合作的感覺,因為新冠疫情可能是他們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危機。在許多其他國家我也看到政治分歧在此議題上縮小,因為他們努力為本國人民做到最好,但在台灣似乎不是如此。 在反對黨對衛福部長進行了數週提問和攻擊之後,老實說那些問題通常很愚蠢,台北市副市長承認她沒有接聽國家總指揮官的電話,儘管她擔任台北市疫情副指揮官, 也出席在衛福部舉行的每日疫情會議。 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同一時刻,為了抵抗傳染病大流行,全世界都竭盡所能開始施打疫苗,台灣人也開始排隊等著在他們手臂上扎一針,但是台北市比其他城市晚了一步。 她,我再說一遍,她沒有接衛福部長給她的電話,然後在臉書上吹噓。這是令人嘆為觀止的傲慢,幾乎像是一記耳光打在她代表的人民臉上。在我看來,這相當於瀆職罪,是對她應該保護和服務的台北人民的極度蔑視。 圖片來源:黃珊珊臉書專頁 我敢肯定,她宣誓就職時承諾會做好保護和服務市民的工作。但是相反地,她玩著幼稚的政治遊戲,就像她的老闆一樣,將自己在當地的失敗歸咎於中央政府。她的老闆似乎認為其他城市比台北做得更好是因為「內線交易」,這不僅是一個毫無意義和薄弱的比喻,而且沒有什麼能夠超越他的受害者情結了,除了他無法應對的能力。 至少到目前為止,台灣已經非常不錯地度過了新冠病毒風暴,只要用統計數據與世界比較,就可以發現台灣在有效應對病毒危機的國家中,仍然處於上層。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中許多國家的共同目標感越來越強,對立政黨的成員沒有對病毒抱有僥倖心理,而是對危機採取了異於過往的兩黨合作立場。敵對政黨在美國總統大選或英國脫歐等議題上進行無情的割喉戰,而一旦面臨醫療保健困境,為了共同利益而團結起來的感覺是很明顯的。但是台灣的反對黨除了不停反對,似乎缺乏具體積極的建議。 英美政黨聯合一致防疫 看看我的母國,主要反對黨工黨在去年 9 月向英國政府施壓,提出在機場實施更大限制和檢測的政策,但是很可惜並沒有被採納,當時陽性病例已經達到每天 6,000 例左右。四個月後,病例達到每天約 60,000 起的高峰。雖然在當時這個建議被忽略了,但是反對黨確實提出一個做過很好的分析,並且深思熟慮的建議。這不同於台灣反對黨在零星幾個病例出現,就要求全面篩檢。 人們普遍認為英國首相強生的保守黨在控制新冠病毒方面做得很差,這影響了該黨的聲望,下次選舉時,選民會記住這種事情。贏得選舉的方式,是運用智慧證明你可以做得更好。 也許台灣反對黨提出顯而易見的愚蠢問題,是因為去年政府在防堵病毒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並且以任何國際標準來看,現在還是繼續這樣進行。 或者,另一個可能性是反對黨成員的素質並不那麼好,他們只是單純無法在開口之前深思熟慮。 昨天我的台灣妻子給我看了在臉書上流傳的一則諷刺漫畫,裡面衛福部帶領一群地方縣市長,費力用繩索拉著台灣遠離巨大咆哮的新冠病毒,但是新北市和台北市的市長坐在後方,甚至漫不經心懶懶洋洋。 圖片來源:腦開漫畫──張原禎 這個漫畫呼應我對一些國會議員和地方首長的認知,他們等著中央政府做所有的工作,並且動輒批評抱怨,沒有對現況做出太大的幫助。 和台灣相比,美國和英國當然是更成熟的民主國家,但你不得不懷疑國民黨是否太習慣於自 1949 年以來的長時期掌權,他們或許只是不知道如何當一個有效的反對黨。這個情形得改變,民主蓬勃發展會讓反對黨有更好的機會執政,任何反對黨都必須學會對政府提出具建設性的批評和建議。歸根結底,執政是他們的最終目標。 反對陣營如果能接受在國家面臨危機時有點兩黨合作精神這個想法,那麼他們一定能做得比現在好,而且重要的是請在開口說話或批評之前三思。如果想成為一個有效率的反對者,就需要思考、有創造性和建設性,遺憾的是我沒有看見大量證據,讓我感覺這種情況正在台灣發生。
Phil Smith 2021-06-18
英國衛生部長下台:紅頂小報再度得分

英國衛生部長下台:紅頂小報再度得分

  英國的八卦小報(tabloid press)舉世聞名,或者我們可以說和它們的紅色頭版一樣多彩多姿。雖然它們在英國被許多人嘲笑和駁斥,這些所謂的「紅頂」卻是追究政府責任和揭露高層不法行為的關鍵。 八卦報被稱為「紅頂」(red tops),是因為報紙的名稱印在獨特的紅色背景上十分顯眼。《太陽報》、《鏡報》、《星報》和現已解散的《世界新聞報》是主要的八卦小報。《每日郵報》和《每日快報》也屬於這一類別,但沒有紅頂程度也較低,因為它們報導的獨家要少得多,總體上不那麼令人印象深刻。 八卦報通常也被稱為下水道媒體(gutter press),因為它們專注於性和醜聞,但無論你喜不喜歡,不可否認它們非常擅長揭露最高級別的虛偽、謊言、不法行為和無能。不過請注意,這不是因為他們特別高尚,而是為了適合自己的立場。 公然違背禁令的衛生部長 英國衛生部長馬特漢考克(Matt Handcock)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是部長,他以衛生部長的身份告訴民眾:待在家裡,不要去度假,不要參加你母親的葬禮,不要拜訪你的男女朋友,不要親吻你的祖母,不要參加社交聚會,不要讓你的鄰居來喝一杯。不要!不要!不要!所有人都說他是安全第一的衛生部長。 日前請辭下台的英國衛生部長馬特漢考克圖片來源:路透社/達志影像 顯然他可以親吻一個他從大學時代就認識了15年的人,但你做任何如此離譜的事情,並違反他強加給人們的封鎖禁令就不行了。他是立法者,可以告訴人們該做什麼,但他高於這些準則,他可以為所欲為。 這個頭腦簡單的政府部長,他那個小腦袋應該不知道辦公室外面的天花板上,掛著一個閉路電視監視器;也不知道這不是一個把舌頭伸進他「顧問」嘴裡並撫摸她屁股的好地方。而這個部長「顧問」的薪水, 當然是由納稅人承擔。 但即使醜聞被《太陽報》公諸於世,他甚至還不想下台,這種虛偽令人難以置信,所幸在自身政黨同儕壓力下他不得不離開政府。 簡而言之,這就是最近發生在英國一位王室大臣(crown minister)身上的事,他距離成為英國首相候選人僅一步之遙,人們方才發現原來他是一個多麼不值得信賴的、撒謊的、愚蠢的、言行不一的、膚淺的、沒有才華的人。 在台灣的人,要不要擔心被這種缺乏基本道德、樂於打破自己規則、肆無忌憚的人所指使?這是值得商榷的,但作為客居台灣的局外人,我可以誠實地告訴你,在滿分十分的可信度方面,我會給英國衛生部長打 4 分,給台灣的衛福部長打高於 9 分。 我們先來看一般人Covid-19疫情期間在台灣的經歷。記住,台灣和英國皆為島嶼,台灣的人口只有英國的 1/3。兩者都是發達經濟體,生活水平高,都有全民健保的國家衛生系統,而且都是民主國家。我最近看到一個生活水平指數排名,台灣只排在新加坡後面。 陳叔叔表現及格 我知道這不是很科學,我也不介意被稱為方法論者,但純粹從英國的人口是台灣人口的三倍來考慮,你可以比較以下這些數字。 英國目前確診案例4,828,463的三分之一是1,609,487,台灣現有14,853。死亡案例英國128,162的三分之一是42,720,台灣目前只有661。 因此,在這裡我們看見英國這個所謂的發達國家,有一個現在灰頭土臉下台的衛生部長,然後我們再看看台灣的衛福部長。也許我很天真,但目前我更傾向陳叔叔(Uncle Chen)在處理大流行病方面,比任何人都好。 陳叔叔的成績不言自明,不像漢考克那樣,上面的數字太明顯了。即使台灣剛剛經歷疫情爆發,但感染和死亡數在疫情中依舊是衡量成功的明確指標之一,因此台灣在Covid-19疫情期間的表現,在許多排行榜上都應該還是名列前茅。 在我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裡,我都是一名專業記者,我天生就是一個憤世嫉俗的人。許多人包括我的家人都會同意我太憤世嫉俗,傾向於不信任任何擁有政治權力的人。然而世上有太多比普通人擁有更多政治權力卻濫用職權的人,或者制定法律卻認為這些法律不適用於他們身上。 我喜歡看到這種虛偽暴露出來,媒體在這方面應該發揮關鍵性的作用。可惜的是,台灣的媒體還不夠發達,對年輕記者的培訓也不夠重視,因此還沒有建立一個可以適當地讓政治人物承擔責任的媒體環境。 我對台灣衛福部長在疫情中表現的判斷,同時也來自他的誠意。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我看著他頭髮上的灰色斑點越來越多,至少從表面上看來,他似乎是一個承受壓力的人,並為他所代表並試圖保護的人盡力而為。 他每天在記者會中被一些不專業的記者包圍,當我的台灣妻子為我翻譯那些無意義且平庸的問題時,我的心幾乎要流血了。我不僅為這些顯然缺乏訓練,不知道如何使自己合格的記者尷尬,也為接受問題的陳叔叔感到尷尬。 面對一群準備不足的機器人重複問題,或是提出與議題毫不相干的疑問時,你可以看出他掙扎著以外交手腕和耐心來處理。我認為缺乏訓練的本地媒體,在追究政治領導人的責任方面做得非常糟糕,而現任政府也對他們也過於溫和。 例如要求記者表明他們的身份或代表的媒體,是世界上幾乎每個國家的標準程序,但奇怪的是,一年多以來每天的記者會上並非如此,一直到最近才開始有一些改變。 我十分不解為什麼不這麼做? 如果記者在問一個可能很愚蠢的問題之前,必須表明他們代表的媒體,是否有助於引發一些明智的問題? 如果台灣的民主要蓬勃發展,媒體真的需要努力點,不要只是以機器人的方式報導,只是在沒有經過思考過程的情況下,重複他們聽到政治人物說出來的話。 簡單的報導是一個 9 歲的孩子都可以做的事情,具有分析思維的合宜新聞,以及提出適當問題以挖掘事實真相,則是另一回事。 令人難過的是,我看見不少本地記者都只是訓練有素的機器人,似乎也沒有能力進行調查,去揭露我們剛剛在英國前衛生部長漢考克身上看到的那種巨型虛偽。
Phil Smith 2021-07-02
苛責防疫:一位在台英國人的疑惑

苛責防疫:一位在台英國人的疑惑

聽聞要求衛福部長陳時中因為有人感染就必須下台,或是要求政府改變防疫手段,讓在台英國人非常驚訝。資料合成照片   Phil Smith/路透前南亞、北亞總編輯,現居八里   如果你要問我,我的答案是,台灣絕對應該是如何對付新冠肺炎的正確範本。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已經1年,台灣是極少數有效控制疫情的國家之一,這個2300萬人口的島國沒有封城,生活一切大致如常,去年的經濟成長超越多數國家,而在可見的未來,應該也不會為錯誤的防疫政策付出慘痛的經濟代價。 驚訝要求衛福部長下台 我住在英國的親友已經關在家裡很久了,甚至在聖誕節也無法和家人團聚。和他們視訊時我說住在台灣因為疫情引起不便,就是去郵局或是搭乘大眾運輸時,必須記得戴口罩,他們嘖嘖稱奇。而當我告訴他們台灣政府為所有人準備了便宜的口罩,在轉角的便利商店就可以買得到時,他們簡直無法置信。在英國向我租房子的是一對早已因為封城無法出門工作的夫婦,丈夫是計程車司機妻子是美髮師,目前每天只能短暫出門在家附近放風,離開住家太遠就有可能會被重罰數百英鎊。至於我在法國南部的朋友,不僅白天沒有餐廳咖啡館可以去,因為宵禁晚上6時之後就不准出門。 或許歐洲太遙不可及,但就連一位和我多年前同時期派駐印度,目前在日本工作的一位記者朋友都語帶羨慕:老兄,你目前住在台灣真幸運!這個評語,是在他看見我在台灣環島旅行的照片之後。 我之所以花這些篇幅描述台灣以外的疫情狀況,是因為我對台灣政府面臨的各種指責,甚至希望衛福部長下台的要求,感到十分不解。我的母國英國因為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數已經超過10萬,而台灣只有9人。請注意,英國人口大約是台灣的3倍。英國處理疫情的方式是十分可恥的,我們有全球第五的死亡人數,以致首相強生必須公開向人民道歉,而美國或是歐洲國家輕忽的程度也不遑多讓。這些政府要不是不知所措就是慢了一大截,導致疫情全球蔓延一發不可收拾。 這也是為什麼我聽聞要求衛福部長因為偶爾有人感染就必須下台,或是要求政府改變防疫手段時,是非常驚訝的。沒錯,這個說話不疾不徐似乎沒有什麼可以讓他動怒的部長的確不是超人,但是在他的領導之下,台灣沒有和英國一樣有10多萬人死亡、將近400萬人感染。 當了一輩子記者的我,當然理解任何議題都可以政治化,舉世皆然。我也認為反對黨的責任,就是監督甚至大力批評執政黨。然而從旁觀者的角度看來,目前對台灣政府防疫的批評非常空洞,反對黨不可能愚蠢到認為這些批評,可以經得起事實的檢驗吧?這些批評幾乎像是因為毫無著力點造成的狗急跳牆,並且看不出有什麼建設性。 反對黨在民主政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台灣反對黨的批評或是建議,我認為不僅未經思考而且是無視國際現況的。也許他們錯誤認為反對黨的意義,就是對執政黨的任何政策提出無差別的相反意見。如果反對黨希望別人嚴肅以待,就不該不經思考提出批評,不僅沒有建設性還顯得有些幼稚。 如今疫苗問世,新冠肺炎的疫情進入下一章,想當然爾這個議題還是會被政治化,例如歐洲國家對疫苗的分配還在傷腦筋,英國則認定早已訂了疫苗是獲得了重大勝利,然而疫苗來自歐洲,如何到手還是問題。同時世界衛生組織也提出憂慮,就是貧困國家不可能花大錢買疫苗之際,富裕國家卻可以在疫苗市場大量高價搜購。 部分批評無視國際現況 回頭看台灣,一個從任何角度看來都絕對不貧窮的國家。衛福部長每天承受來自反對黨或是記者的壓力,要他公開他的購買計劃,指責他為什麼無法買到疫苗。如果連我這樣一個外國人都可以想像買不到疫苗的原因是什麼,台灣人不會不知道。中國面對台灣的態度很清楚,因此不難猜測台灣在國際市場購買疫苗會遭遇什麼樣的困難:中國會竭盡所能在任何議題上把台灣稱之為中國的一個省份。因此我可以想像衛福部長會把他的計劃緊緊抱在胸口,不讓任何人有機會阻撓。 要記錄良好的部長下台換人,就像是因為不知道現在沒有問題的車會不會在下周拋錨,因此要買一輛新車。當我和我在英國的哥哥提及此事時,他百思不得其解並且覺得可笑:只是因為有零星的感染案例?我的哥哥退休前是英國一所著名大學的醫學院院長,至今都還擔任英國國民健保署NHS某些計畫的顧問。 最後來看台灣的經濟,我知道有些人失去了工作,也有因為疫情無法繼續而倒閉的企業,但是不要忘了IMF(國際貨幣基金)預測全球經濟在2020年會衰退3.5%,這幾乎是自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慘的時候了。BBC報導中國是在此時刻還能繼續有經濟成長的少數國家,但是台灣2.98%的成長率超越了中國的2.3%,這是30年來第一遭。 因此我知道一般台灣民眾並不會因為疫情造成國家經濟損失而要付更多的稅,目前為止也沒有看見多數國家面臨的困境:失業率暴增,大量中小企業甚至大公司倒閉,股市或是房地產價格崩盤。更別提我在世界各地朋友經歷的與親人永別,甚至無法見最後一面的悲劇。 這些就是我感覺疑惑的原因了。 台灣是一個年輕的民主國家,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現,在我看來是全方位的勝利,這個國家的國民,包括反對黨,都應該有這個體認。而反對黨在內部幼稚且無意義的攻擊,並不會讓台灣的民主制度更成熟完善,或是在世界上更令人刮目相看。
Phil Smith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