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瑤棋相關文章

湄洲媽 「祖廟在台灣」

湄洲媽 「祖廟在台灣」

湄洲祖廟在文革時期全被摧毀,八○年代才由台灣人捐款重蓋,有人調侃說,台灣的媽祖廟都比湄洲媽祖早,湄洲媽祖的祖廟是在台灣。
林瑤棋 2019-04-21
一人養一人 不堪回首話當年

一人養一人 不堪回首話當年

  台灣由於人口老化及少子化,今年二月份老化指數已破百,也就是老人人口與兒童人口相等。據政府統計,目前台灣老人及兒童人口各為十三.七%,換言之,七十二.六%的生產人口須要扶養二十七.四%的非生產人口,也就是二.七人扶養一人,所以不管是政府或一般百姓都哇哇叫,媒體更常把這個人口危機大肆報導,使一些腦筋敏感的人大喊國家前途堪憂。 其實,以我們八十多歲這一代的台灣人看來,一點也不緊張,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曾經有過一人扶養一人的年代,我們還是苦過來了。 民國三十八年,老蔣帶來兩百萬軍民逃難到台灣,當年台灣人口七百萬人,扣掉兩百五十萬兒童及老人,生產人口僅有四百五十萬人。這四百五十萬人要扶養兩百萬難民及兩百五十萬非生產人口,也就是一人要扶養一人。 這兩百萬難民也沒帶稻田來,當然要吃台灣米。雖然這些難民常強調,老K政府帶來兩百萬兩黃金,可是據中央財政機關記載,這些黃金用在買武器、官餉、設備等,不到兩年就用光了,用光當然就吃定台灣人了。再說,如果不是買武器,兩百萬兩黃金分給兩百萬難民,一人僅分到一兩黃金,一兩黃金可以吃多久,小學生也能算得出來。 當年,老K政府害怕兩百萬難民餓死,他們的施政就是壓制米價,壓制米價方法有下列︰(一)打壓壟斷米價的人(地主),實施耕者有其田,把地主全消滅。(二)佃農分得田地後,分十年把田價以繳稻穀交給政府。(三)肥料不得自由買賣,農民必須以稻穀向政府高價兌換肥料。(四)稻穀價格由政府設定。 政府用這些政策壓制米價,使米價無法跟上物價指數。據台灣早期的記載,一個師父工(技術者)日薪是一斗米,按此換算,今天的米一斗應該是兩千多元,但今天市面上米價一斗只有兩百多元,可見台灣農民有多慘。 其實在各行各業中,以農民最可憐,目前台灣純農民大概不到兩成,大多數農民必須靠家人在外面上班,才能過日子。 (作者為醫師)
林瑤棋 2017-04-07
清明為何塞成這樣?

清明為何塞成這樣?

  清明節又稱「民族掃墓節」,台灣人自古以來即是崇神祭鬼的民族,所以清明節與普度節、春節被台灣人視為三大節慶之一。與長江流域以北的中國人過「漢人魂」的三大節慶不同,漢人魂的三大節慶是紀念屈原的端午節、紀念驅逐蒙古人的中秋節及春節。 清明節是從冬至算起第一○五天,也就是冬至之後的第七個節氣,因為有時碰到閏月,所以清明節是每年的國曆四月四日或五日,不一定同一天。 一代偉人「蔣公」是在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去世,當年在黨國年代,政府規定「蔣公」去世的那一天即為民族掃墓節,依勞動基準法第卅七條應放假一天,換言之,把四月五日固定為清明節,要求全民在為祖先掃墓之際,也要紀念偉大的「蔣公」。直到二○○七年內政部才提出修正案,取消紀念「蔣公」,從此又恢復了清明節是四月四日或五日。 早期,台灣過清明節分兩種,大約一半的人過「三月節」(又稱三日節),即是農曆三月初三,另一半的人是過清明節,在清代就已分兩種過節,買菜才不會擁擠,也才不會引起械鬥。但是「蔣公」去世之後,因規定四月五日放假一天,結果大家都過清明節,造成現在的清明節公路、公墓到處塞車。 過去,一半的人過「三月節」是他們自認為明朝遺民(鄭成功崇拜),不願意過清明節,是因為清明節是把「清」壓在「明」的頭上,他們不能接受清朝的霸凌。可是黨國政府規定四月五日放假之後,從此再也沒有人過「三月節」了。 「蔣公」被台灣人罵翻了,儘管今年的清明節是四月四日,但是我相信仍然還會有人在四月五日紀念他(三月卅日吳敦義搶頭香謁陵),只是會越來越少而已,因為會紀念他的人正加速凋零中。 (作者為醫師)
林瑤棋 2017-04-01
台灣通用語簡稱台語

台灣通用語簡稱台語

一直以來,每談到閩南語就是「台語」,少數族群就會反彈:「閩南人有大沙文主義」,他們說:台語還有客語及十幾種原住民語呀。 其實,台語就是「台灣通用語」的簡稱。而台灣通用語是以閩南語為主幹,再融入其他族群語言或日、荷語等外語所形成的語言,有別於福建的閩南語。 台灣自鄭芝龍時代,他的部下都是閩南人,使閩南話通行於臺灣西部。到十七世紀初荷據時期,荷人大量引進閩南人來台耕作,以及鄭成功趕走荷人後,他的軍民大多數是閩南人,從此閩南語就成為臺灣通用語。 1626年荷蘭人大員港口圖(18世紀西班牙重繪)。(維基共享資源) 清據之後,閩南語早已定型為臺灣通用語,任何一個不同語言族群來到臺灣,唯有使用台灣通用語才能得到生活上的方便。在唐山,客家人大多住在內陸艱苦地區,所以清據之後,大量客家人移民臺灣,他們來到臺灣必須學講臺灣通用語,例如現在閩南語地區的台中縣、彰化縣、雲林縣、屏東縣的客家移民,人數可能多於閩南人,但是他們長期使用台灣通用語,他們的後裔就不再會講客家語了。 目前,臺灣島上起碼有九成的人會講台灣通用語。這種台灣通用語本來也沒有人提出拒絕或抗議,可是臺灣民主化後,有某族群把臺灣人分化成三個族群,並且鼓勵他們抗拒這種語言沙文化,使得許多公共場所不得不使用三種語言,台灣人被分化而造成台灣人不團結,某族群始能漁翁得利。 1926年,日本人曾做臺灣人祖籍統計,結果閩、粵比為8:2。日本人把福建籍歸列為閩南人,廣東籍歸列為客家人,這是錯誤的,其實客家移民大多數來自福建客家地區,例如詔安、南靖、平和、永定、上杭、武平、連城、長汀、寧化.... 等。這些客家人佔總移民人口的26%,但是他們都歸列為閩南人,造成族群統計上的比例錯誤(筆者依800多冊族譜統計),換言之,閩南語人與客語人比例應為50比46,客籍並非少數。 總之,台灣通用語(臺語)是自然形成成的,其他語言族群實在不必計較太多,誠如美語(American English)是英語,可是美國的移民不是英裔最多,法、德、義裔... 不見得比英裔少,可是英語是最早成為美國通用語,所以美語即是英語,其他族裔也不會抗議,遺憾的是台語卻被有心人分化,往往為了「台語」而爭執不斷。 (作者為醫師)
林瑤棋 2017-03-13
少年郎空中相會二二八

少年郎空中相會二二八

  發生二二八事件時,我是少年郎,雖然沒有參戰,但整天抱著收音機聽廣播,整整抱了二個月,所以事件過程大略知道。 二二八事件的根本問題,出在雙方文化落差太大,中國人以戰勝國心態欺壓台灣人。而台灣人的心目中,我們是打輸美國,並非打輸中國,雙方有這種心態的隔閡,相處起來必然格格不入。當年,台灣人被中國人壓在頭頂上霸凌都不敢反抗,一年半之後,終於像水庫潰堤般,一發不可收拾。 當年三月初,救兵二十一師抵台平亂,有美軍武器裝備的平亂軍和手無寸鐵的反抗軍相鬥,勝負立即分曉。「叛亂」平定後,緊接著清鄉,台灣人如驚弓之鳥,人人惶恐不安。 之後,我常聽到民間口耳相傳,說是警備副司令柯遠芬及保安司令彭孟輯本來計劃將十四至五十歲的台灣男人全部殺掉,十三歲以下的將來長大,就被教育成中國意識,也就會乖乖聽話。 三月中旬,老蔣派白崇禧國防部長來台視察,命令柯、彭放棄這個殺戮計劃。這個口耳相傳的說法,我本來以為是大家講好玩的,二○一四年三月十日看到白先勇在《聯合報》副刊發表了一篇「關鍵十六天︱父親與二二八」,才知道其父親日記中,確實有記載這回事,並不是民間胡亂傳說的,台灣人過去一直說,白崇禧是台灣人的救命恩人,是真有其事。 清鄉屠殺引起外國譴責,不久,老蔣被逼宣佈參加二二八者既往不咎,不再格殺台灣人。其實這是一種障眼詐騙之術,之後抓到嫌疑者,另戴一頂共匪高帽,照殺不誤。 事件後,政府實施鄰保制度,鄰人互相連保,鄰內如有一人嫌疑,全鄰都有罪,造成人人自危,互相猜忌,互相檢舉。本來鄰內都是和諧的鄰居,該制度實施後,親人變成敵人,互相猜忌,一舉一動都怕鄰居知道,這種毫無人性的社會,我直到現在仍心有餘悸。 解嚴之後,歷史學家認為,這是台灣一件重要的歷史,國史機關有意做完整記錄,不過,因時間太久造成斷層,僅能以田調方式,訪問尚健在耆老,要記錄歷史已經不會完整了。 (作者為醫師)
林瑤棋 2017-02-24
臺灣母語不是次流語言

臺灣母語不是次流語言

  長久以來,弱勢族群母語往往被強勢族群語言打壓,使得弱勢族群的母語逐漸消失,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二○○○年把每年的二月二十一日訂為「國際母語日」,目的是在宣傳保護語言文化資產的重要性,以免世界上多數原始語言的消失。 台灣也被聯合國列為瀕臨母語消失的地區,台灣是孤懸海洋中的島嶼,住的是同一種人,何以母語會消失?原來是人口多數的語言,被少數人口族群的統治者打壓與醜化,使得戰後七十年來,台灣母語急速消失。 只要大家不健忘的話,現齡七十歲以下的台灣人,幾乎都有過講方言被處罰的經驗,當年,台灣人不能講自己的母語,實在太不可思議。 戰後的前二十年,台灣母語被打壓得體無完膚。民國五十九年台視播出黃俊雄的《史艷文與藏鏡人》(雲州大儒俠)布袋戲,台灣母語因久別重逢,造成觀眾如痴如狂。大家以為從此可以挽救台灣母語消失的危機,怎知當年有一位宋姓新聞局長,下令該節目改以北京話發音。布袋戲講北京話,還像布袋戲嗎? 台灣民主化後,雖然政府不再禁止台灣人講母語,可是由於禁止的時間太長,母語已經造成斷層。現在的媽媽自己都不會講母語,當然她就無法教導孩子講母語。 況且,台灣母語長期被統治族群醜化與打壓,連台灣人也自認為是低俗語言,是打赤腳、嚼檳榔的人講的次流語言,造成台灣人不想去學,當然母語就這樣瀕臨消失。 又到世界母語日,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多學習母語、多講母語、不醜化母語、不再打壓母語……。 (作者為醫師)
林瑤棋 2017-02-19
「搓圓仔湯」的典故

「搓圓仔湯」的典故

「搓圓仔湯」是全台灣人人都知道的台語常用詞彙,尤其每逢各種選舉或各種大小工程發包的時候,這句「搓圓仔湯」就大肆流行,例如最近的總統大選,「朱上柱下」的奇怪更換候選人的情形,使得特偵組開始偵查朱立倫涉嫌違反總統選罷法第八十四條的「搓圓仔湯」,因此「搓圓仔湯」這句台語最近又大為風行。 其實,大家都會講「搓圓仔湯」這個詞彙,但是知道這句詞彙由來的人可能不多,所以讓我來簡單說明;「搓圓仔湯(sou inN-a tgN)」是二戰結束後在台灣新出現的詞彙,在唐山的河洛語地區並沒有這個詞彙,原來這個詞彙是由日語演變而來的。 日治時代台灣要標節(pio1 tsat4)各種工程或大批物品(包括後來的選舉),要參加標節的人須事先坐下來做一次討論洽商(はなしあい),日語寫做相談(そうだんSou dang),相談不成才用記名暗標方式。 但是戰後,由老K政府接收台灣,老K官員都是貪官污吏,所謂相談時,必須把主管官員所要的回扣包含進去,因為給的回扣不同,標價也就不同,參加標節的人大家談好,有福大家享,想得標的人除了給官員回扣之外,參加標節的人每人得一些好處,標到的人得好處多一些,這個行為叫做「搓圓仔湯」。 那麼為什麼相談(そうだん)變成搓圓仔湯,因為相(そうsou)台語直接譯成同音的搓(sou),談(だんdang)的日語だん和團(だんdang)同音不同義,日語團就是團子(だんごdangou),團子台語叫圓仔湯,所以相+談=相+團,也就變成半日語半台語的「搓圓仔湯」了。 (作者為醫師,台中市民)
林瑤棋 2015-10-27
誰強迫慰安婦?

誰強迫慰安婦?

拜讀昨日貴報A3有關微調課綱「台灣史」相關十七項較大爭議的新聞,其中有關第十七條「慰安婦」改為「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部分,我略知其中一、二,願意提供我所知道的情形。 我的姑丈顏氏(如還健在是一一二歲)原來在沙鹿開菜店(酒家),太平洋戰爭後,台灣百業蕭條,菜店當然蕭條更嚴重,大約在一九四三年之後,他只好兼業當慰安婦的牽猴仔(仲介),當這種牽猴仔反而比開菜店好很多。 他當慰安婦的牽猴仔,常把營業狀況告訴我阿嬤,那時候我已是懂事的大小孩,他們講話內容我都聽懂。他說大家都窮,當慰安婦收入比當酒家女好很多,所以在他遊說之下(當然不是強迫),很多來應徵酒家女的都願意去當慰安婦。甚至到各鄉下去找窮人家的女兒當慰安婦,聽姑丈說,他賺牽猴仔收入頗豐。 筆者已是八十歲的老人了,所知道的或所看過的日本或中華民國慰安婦不知凡幾。我憑良心講,慰安婦最多的就是中華民國,依我約略估計,光是從民國三十九年到民國七十年代的三、四十年間,在台澎金馬的慰安婦起碼數萬人計,這些人現在大多數都還健在,只是她們不敢出來索賠而已。 我在民國四十年代當兵時,曾在金門某軍中樂園見過一位十七歲的服務生,她是在萬華寶斗里當私娼時被警察抓來軍中樂園的,因為她年輕又是菜鳥,每天遇到幾十個強擱勇的砲兵,她受不了而每天哭哭啼啼,叫痛也不能休息,這種的慰安婦不叫「強迫」,那麼什麼才叫「強迫」? 我曾聽一位原在台北市、後來調到我們鄉下的蔡姓警察說:凡是軍中樂園服務生不夠時,國防部就會同警務處抓私娼,抓到私娼就送去當慰安婦。依照中華民國法律規定,年滿二十歲始能申請娼妓執照,可是當年很多窮人家把十六、七歲的女兒賣掉,因她們年齡不到,只能當私娼。蔡先生說,抓私娼很容易,只要到寶斗里環河南路去抓,一個上午抓十幾個不成問題,有業績又有獎金,是警界的好業務之一。 總之,強迫台灣婦女當慰安婦,我想中華民國比日本還嚴重,所以我希望「微調」這條課綱要特別慎重。 (作者為醫師)
林瑤棋 2015-07-11
個戰敗國 一個少年郎

個戰敗國 一個少年郎

  今年是太平洋戰爭結束七十週年。七十年前,我已是少年郎,當年的戰爭情況大多能了解。記憶中,一九四五年的八月十五日昭和皇帝發表投降玉音,證實我們日本已經被打敗,我們全校師生都痛哭流涕,身為世界強國的大日本帝國竟然被打敗,內心實難接受。 不過我們也都知道,美國是世界強國(依作戰潛力),我們戰敗也都心服口服,反正戰爭不是贏就是輸,只是那些日本人仍然不服氣,所以不少人自殺。 我們學校有一位オク先生,看到教室的玻璃都震破,怕冬天到了上課會冷,就去找木板來一片一片補好,幾天後就在宿舍自殺身亡。オク先生的自殺不是用切腹方式,因為我們學校沒有介錯人(カイシャク人,在背後協助砍頭的人),所以他服毒自殺。 我們感受到戰敗國的悲哀,但是不多久,我們開始上漢文課,是由台籍老師教,大概十一月初吧?有一天早上升旗的時候,校長在司令台鄭重宣佈我們是「戰勝國」,因為台灣由中國接收,中國是戰勝國,所以我們是戰勝國的國民。 儘管校長鄭重告訴我們說是「戰勝國」,但是我們學生都不大敢完全相信,因為我們的印象中,日本兵一個班就可以殲滅支那兵一個師,哪有可能日本被中國打敗,後來有一位莊老師才解釋給我們聽,我們才知道日本是被美國打敗,中美是同盟國,所以中國才順便當「戰勝國」。 莊老師又小聲跟我們說,中國雖然是戰勝國,其實他是亞洲最大戰敗國,因為美國害怕中國先向日本投降,所以邀蘇聯投入亞洲戰場,絛件是訂定雅爾達密約,最後的結果中國失去了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外蒙古及唐努烏梁海、廣大東北勢力,四年後整個中國大陸丟掉,而成為流亡國家。 總之,這七十年來我到底是戰敗國國民或戰勝國國民,有時候我自己也搞得糊里糊塗,每當夜深人靜,我常會想起我一生換了二次政權,這二次不都是戰敗國嗎? (作者為醫師)
林瑤棋 201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