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郎空中相會二二八

 

發生二二八事件時,我是少年郎,雖然沒有參戰,但整天抱著收音機聽廣播,整整抱了二個月,所以事件過程大略知道。

二二八事件的根本問題,出在雙方文化落差太大,中國人以戰勝國心態欺壓台灣人。而台灣人的心目中,我們是打輸美國,並非打輸中國,雙方有這種心態的隔閡,相處起來必然格格不入。當年,台灣人被中國人壓在頭頂上霸凌都不敢反抗,一年半之後,終於像水庫潰堤般,一發不可收拾。

當年三月初,救兵二十一師抵台平亂,有美軍武器裝備的平亂軍和手無寸鐵的反抗軍相鬥,勝負立即分曉。「叛亂」平定後,緊接著清鄉,台灣人如驚弓之鳥,人人惶恐不安。

之後,我常聽到民間口耳相傳,說是警備副司令柯遠芬及保安司令彭孟輯本來計劃將十四至五十歲的台灣男人全部殺掉,十三歲以下的將來長大,就被教育成中國意識,也就會乖乖聽話。

三月中旬,老蔣派白崇禧國防部長來台視察,命令柯、彭放棄這個殺戮計劃。這個口耳相傳的說法,我本來以為是大家講好玩的,二○一四年三月十日看到白先勇在《聯合報》副刊發表了一篇「關鍵十六天︱父親與二二八」,才知道其父親日記中,確實有記載這回事,並不是民間胡亂傳說的,台灣人過去一直說,白崇禧是台灣人的救命恩人,是真有其事。

清鄉屠殺引起外國譴責,不久,老蔣被逼宣佈參加二二八者既往不咎,不再格殺台灣人。其實這是一種障眼詐騙之術,之後抓到嫌疑者,另戴一頂共匪高帽,照殺不誤。

事件後,政府實施鄰保制度,鄰人互相連保,鄰內如有一人嫌疑,全鄰都有罪,造成人人自危,互相猜忌,互相檢舉。本來鄰內都是和諧的鄰居,該制度實施後,親人變成敵人,互相猜忌,一舉一動都怕鄰居知道,這種毫無人性的社會,我直到現在仍心有餘悸。

解嚴之後,歷史學家認為,這是台灣一件重要的歷史,國史機關有意做完整記錄,不過,因時間太久造成斷層,僅能以田調方式,訪問尚健在耆老,要記錄歷史已經不會完整了。

(作者為醫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