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社論相關文章

蘋論:柯文哲夢醒時分

蘋論:柯文哲夢醒時分

一位號稱準備在3年多後選總統的政治人物,如今卻連自己所創並擔任黨魁的政黨,都湊不足人數召開黨員大會,必須哀兵姿態懇請黨員參加,這場總統大夢大概也快到夢醒時分了。 比起絕大多數政治人物,台北市長柯文哲算是非常直率,他從政未久就顯露出對總統大位的高度興趣與自信,甚至比韓國瑜更不扭捏造作,某些方面資質也勝出韓氏不僅一截,這是柯文哲在這個選民喜新厭舊速度極快時代,尚能夠存活至今的重要原因。 2014年的柯文哲,打著超越藍綠的旗幟從石縫中竄出,孫悟空大鬧天宮,新的面孔,新的語言風格,讓受夠政客裝腔作勢,政黨空話謊話連篇的平民百姓,以為找到了可以託付的新人新政,像是吃怕了放太多味精的三流餐館菜色,突然吃到了樸實家常菜,竟大大為之驚豔,相信政治終於有望回到正常人的常識和直觀了,而且既然自己能聽得懂柯文哲說些什麼,智商就算不到157,應該也相去不遠,和柯P算得上是同一國的。 錯誤和責任永遠是別人 但一而再再而三地經由一些個案、事件,顯示柯文哲的智商並不等於智慧;他訴諸直覺和常識的反應和判斷,往往沒過幾天就證明是錯誤或行不通的。 柯文哲的價值觀與理念,經常自相矛盾和混亂不堪,幾乎沒有一貫邏輯與架構,而且缺乏中心思想,既稱不上進步或保守,也無左右可言,所謂的超越藍綠,並非凌駕兩者之上,而是混雜錯亂,而且是投機式地換色移位,錯誤和責任永遠是別人的,選票和權力是度量是非的標準。 2018年的市長連任之戰,柯文哲僅險勝戰力均普普的對手,可見眾多台北市民已經看穿他不適任首都市長職務。大巨蛋從弊案到發照復工,是柯P用任何辯詞都遮掩不住的恥辱。建管處官員傳出受賄弊案,柯先大演震怒戲碼,連坐處分火速拔官,但涉案人尋短過世消息一出,他卻把責任歸於媒體未審先判。這都讓人們更加看清,柯文哲帶給台灣政治的,即使曾經看似一股清流,如今也水色暗沉。許多人當初追著柯文哲全台跑,後來已恥談那段柯粉往事。 柯文哲為2020大選成立台灣民眾黨,但除了這單一目的,有幾人知道這個黨的理念與宗旨?參加黨員大會的目的何在?出席究竟是光榮還是難堪? 柯文哲過去崛起和存在的價值,是在於人們得以想像他可以超越藍綠,至少滿足一部分對現狀不滿者的期待,但當今兩岸與國際情勢極其複雜惡劣,台灣命運可能瞬間改變,柯文哲的「家常菜」政治,過去也許可以湊和,放在當前的環境中,就不免太寒磣天真,很難令人相信足以應付挑戰。 總統路最大敵人是自己 而且柯文哲出道6年來翻來覆去賣的超越藍綠「招牌菜」,台灣政壇也有新起之秀頗擅此菜,雖不若柯文哲鵲起時那般戲劇化,但穩紮穩打,已使柯失去獨特性,且更顯躁動。 有了這樣的對照組,柯文哲總統路的最大敵人,其實並非其他人,而是柯文哲自己,就算台灣民眾黨勉強湊到可以開會的黨員人數,柯主席要用什麼振奮黨員的士氣?全台灣還有多少人相信柯文哲有帶領國家安全、進步的格局和能力?
蘋果日報社論 2020-07-27
走過監控年代的陰影

走過監控年代的陰影

六四事件30周年之際,各界關注中國的數位科技監控等侵犯人權現況。在此同時,促轉會公布威權時期台灣監控異議份子檔案,光是全國各大專院校的監控布建人數就超過5000人。這是台灣曾經走過的人權黑暗歷史,我們應該更加珍惜自由民主的成果,絕不讓政府監控人民的歷史重演。 用三千個敏感詞遮蔽六四中共只要學生「聽黨話」 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震驚全球,當時台灣剛解除戒嚴,各界大力聲援中國學運,凸顯中共政權血腥鎮壓手無寸鐵的人民、台灣則已步入自由民主的強烈對比。 然而,許多在威權時代曾經被監控者都知道,當年國民黨政權對於異議份子的監控網路既深且廣,不但在漫長的戒嚴時期監控異議份子的一舉一動,導致社會各角落「抓耙子」無所不在,即便在解除戒嚴之後,這套監控系統也仍然持續了一段時間,並沒有隨著時代改變而停止侵犯人權。 當年情治單位對於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時期、海外黑名單人士等政治事件相關人士的長期監控,外界不難想像。但根據促轉會公布的檔案資料,當年統治者以「春風計劃」深入全國80餘所大專院校進行監控,結合情治單位、教育部及國民黨系統的綿密組織,在各校組成負責第一線情蒐和動員的「校園安定小組」,則首度揭露了威權時期的校園監控全貌。 抓耙子就在你身邊 在這套校園監控系統運作下,當時各校舉凡重要院系的師生、社團幹部、宿舍、職員等均有布建監控人員,以達到「層層布建,室室有人」目標。1975年時全國接受春風會報指揮的「工作同志」至少3900人,到了1983年布建人數更成長至5041人。  想想看,當年80餘所大專院校中,竟有超過5000人負有監控任務在身,在當年「匪諜就在你身邊」的口號之外,這種監控實況根本就是「抓耙子就在你身邊」。學生言行被舉報留下紀錄後,不但日常生活與家人都可能受到影響,未來的工作就業也可能受到阻礙。  促轉會公布的資料顯示,1975年光是中興法商學院就布建59人進行監控,包含教職員工31人、「抓耙子」學生28人,範圍遍及各科系、登山社、大陸問題研究社、學生聯誼會等社團及宿舍,通報教職員生動態23件、社團活動24件、師生可疑言行7件等資訊。這只是冰山一角,當年校園內被「誤報」、「亂報」甚至「誣報」者不知有多少?  回頭來看六四事件30周年的當下,國際關切焦點除了六四何時才能平反,更迫切的是當前中共政權對於人權的侵犯與迫害。從遍布中國大陸各角落的CCTV監視器,到愈來愈厲害的臉部、走路辨識系統,再到方興未艾給公民打分數的「社會信用系統」,中共廣為布建的數位監控系統與手段,其綿密程度已是歷史之最。
蘋果日報社論 2019-06-06
蘋論:同婚法案:解決高爭議問題的典範

蘋論:同婚法案:解決高爭議問題的典範

       行政院昨天通過高度爭議的同婚專法,為避免草案從名稱開始就觸礁,並未採用「婚姻」或「伴侶」的字眼,名稱以中性的「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為名取代,未來同性伴侶可以準用《民法》婚姻章規定結婚、繼承財產。同性伴侶結婚後,其中一方可收養另一方有血緣的親生子女,取得親權。 此事爭議性很高,能達到昨日的結果殊為不易。關鍵來自兩項條件,一是大法官會議在2017年5月做出釋字第748號解釋,認為現行《民法》沒有保障同性二人永久結合關係,違背《憲法》保障的婚姻自由與平等權,要求立院2年內完成立法或修法。二是去年公投通過同婚另立專法,行政院應於3個月內研擬法案,並送立法院審議,而本月底期限將到,行政院長蘇貞昌前晚召開會議確認專法內容。 對挺同人士而言,政院的草案雖不滿意但可接受,是向前邁出一小步。同志團體指出草案的優點包括:同志配偶可享有合法的財產繼承權和醫療權、須遵守單一配偶的權利與義務,觸法者將受到一般配偶同樣的規範,包括重婚罪、通姦罪;同時也須負擔守貞(性忠誠)的責任。 可成處理爭議模式 挺同團體對政院以妥協態度完成草案給予頗高的評價,認為法案內容確實合乎釋憲方向,也能解決同志面臨的問題。  反同團體對草案不滿意,他們批評去年公投結果已經顯示,民眾支持《民法》婚姻應限定於一男一女,政府不修《民法》對婚姻作更清楚的定義,反而讓同性兩人直接「準用《民法》」,凸顯政府做法的矛盾且荒謬。雖有反彈聲浪,但因是另立專法,不是直接修改《民法》,部分支持公投案的人並不反對專法,故反同團體恐怕不易找到使力點。  此次蘇貞昌及政院處理社會高強度爭議事件所使出的手腕,足以成為日後處理難解的高爭議問題的標準模式。政府一方面要顧到爭執雙方的立場和理性,另方面也要堅持改革正義的進步價值,不可偏廢。  行政院長蘇貞昌前晚在個人臉書宣布,政院將通過同婚專法,送立法院審議,並向全國人民強調同性戀是天生的、不會傳染,更不可能因教導、治療而改變。他要大家一起包容,「無論你是異性戀或同性戀,我們都是同一國的,都一起生活在這塊土地上」,使台灣成為一個相互尊重,彼此友善的國家。該影片發布18小時,已82萬次觀看,逾2萬次分享,留言數更破4000則。  歐洲經貿辦事處長馬澤璉昨在歐盟駐台臉書專頁回應表示,對於草案樂見其成,期待台灣在同志婚姻平權上持續邁進,並祝福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台灣的領導人表達對同志的同情和權益上的保障,都是進步的象徵,也必定獲得特別是歐洲國家及人民的讚許。在歐洲,性別認同和選擇已是進步社會的普遍現象,並屬於人權的範疇,政治權力不得介入壓迫。台灣已在這門功課中獲得進步國家的肯定,相信歐州議會近來在若干議題上支持台灣對抗中國的壓迫,應與台灣展現的進步價值有關。 
蘋果日報社論 2019-02-22
蘋論:美國期中考裡面的台灣考生

蘋論:美國期中考裡面的台灣考生

       備受矚目的美國期中選舉已落幕,共和黨穩住了參院多數黨的優勢,而民主黨則奪回眾院多數黨的席次,結束了共和黨的全面執政。 此次選舉出現兩件事與台灣有關,讓人欣慰:一、反中共並沒有遭到抨擊,顯示兩黨已達成強硬抗中並抑制中共的共識;二、友台的議員們全數當選。這兩件事預示了今後兩年美中關係的緊張以及我們將可獲得實質(武器)與心理及精神上(友善)的支持。如何掌握並善用此一難得的機遇,考驗著蔡當局的智慧與勇氣。 兩黨對制中有共識 就美國國內的角度看,此次選舉的高投票率和眾院的變天,顯示選民對川普的不滿;然而共和黨保住了參院,彰顯川普執政兩年來主打的族裔與移民問題獲得成功,將鼓舞川普的反移民氣勢。  這次選舉川普及共和黨鞏固了參院的優勢,失去眾院的多數,算是平盤,不是完全的大敗。最失敗的是中國,美國不但完成兩黨聯合制中的共識,在貿易戰方面美國將更嚴厲增加關稅,打擊經濟已陷入苦戰的中國;而美國那一幫反共友台的重量級學者、智庫、官員空前團結,超越黨派聯手壓制崛起中的中共。不僅美國如此,美國反中的外溢效應,已經影響了澳洲、日本、越南、歐盟等國家對中國的態度,逐漸形成類似冷戰時代的反中蘇氛圍與結構。  中國一方面態度強硬,例如幾乎把南海畫為中國內海,公然違背國際法庭的判決,另方面拚命在南海填海造礁,武裝軍事基地,為將來可能爆發的海戰預做準備。此事不只激怒歐美日本,許多小國特別是東協國家都敢怒而不敢言,心中瀰漫反中情緒。可悲的是中共及其政府,被民族主義綁架(自願的甚至自找的),失去理性辨別眼前事物的能力,走上毀人害己的方向。  中國原來盼望美國選舉結果出現可操控的間隙,作為對抗川普的利器。然而,近年來民主黨內也醞釀出一股反中的情緒,主張美國應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政策。事實上民主黨傳統上較支持基層人口例如工會;在貿易上傾向保護主義,要民主黨在經貿上給中共放水,幾乎緣木求魚。  預算恐遭眾院杯葛 民主黨主導的眾院會有什麼影響力,對川普會有什麼影響?首先可能彈劾總統,除非未來兩年川普出現重大的弊案或失格,否則無法聯合參院完成彈劾川普所需的兩院都通過的條件。 其次,預算可能遭到眾院杯葛,再演聯邦政府停止運作的可能。再者,醫療議題在共和黨完全執政時因黨內分歧,而無法廢除並取代歐巴馬健保,今後失去眾院多數,更別提醫療改革了。同時,更加困難的是移民政策改革,兩黨都有很多議員對移民問題堅拒妥協,美國歷史上要改移民政策難於上青天。此外,確認國際條約、貿易協議和大法官任命上,只要參院通過即可,川普因而不會受阻,大有發揮的餘地。 回到台灣,今後兩年將是美台、兩岸關係的關鍵年,不僅美台官員旅行法、軍事演習台灣將受到邀請與尊重,美中關係如果惡化,美國提出恢復美台邦交都不無可能,或者美國退出WTO,甚至退出聯合國之後組織民主國家聯盟,台灣即可加入此一另類聯合國。也許是幻想,但過去數萬年把人類登陸月球當作幻想的人多不勝數,最後幻想成真。關鍵在台灣要準備好這些機遇的來臨,因為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蘋果日報社論 2018-11-09
蘋論:離譜的婦聯會

蘋論:離譜的婦聯會

    國民黨的不當黨產理應「取之於民,還之於民」,但是主要財產來源來自勞軍捐的婦聯會,在被認定為國民黨附隨組織後,竟然出現員工加發12個月薪水、優退後再全數回聘的荒謬現象,這種全民財產進入私人口袋的行徑實在太離譜,行政院應徹查婦聯會及其他國民黨附隨組織的各種分產、脫產手法,真正做到還財於民。 追討黨產支持度高 民進黨政府再度上台後,馬上成立行政院黨產會,雷厲風行追討黨產。儘管黨產會若干手段引發爭議,許多案件更已進入訴訟程序,但社會各界對於追討黨產仍有很高的支持度,因為許多公產當年確實是在特殊時代氛圍下淪為黨產,不但讓國民黨成為全世界最富有政黨,也長期造成政黨不公平競爭。  對於被認定為附隨組織的婦聯會而言,此時該做的是「看守」財產,可以維持平常性活動,不宜做出與財產相關的任何重大決策,然後靜待訟訴結果釐清爭議;婦聯會最不該做的是「處理」財產,因為這些公庫、黨庫混淆不清的財產很可能要還財於民,婦聯會任何人都沒有資格進行分產或脫產。  處理財產動作不斷 沒想到婦聯會卻反其道而行,在今年2月被認定為國民黨附隨組織之際,婦聯會台北市分會竟發出240萬元給5名分會員工,也就是加發12個月薪水、優退後再全數回聘,沒有人退休或裁員。這種情況與去年婦聯會總會工作人員一樣,都是趕在被黨產會凍結財產前「還財於員工」。 除此之外,行政院黨產會還查出,婦聯會今年6月申報的財產資料中,有1筆台北市分會名下的「城中大樓」不動產,1968年取得土地的價額為404萬餘元(根據台灣省政府、省議會公函),但婦聯會申報的取得價額卻為4685萬餘元,也就是比實際取得價額高出10倍之多,財產申報明顯說明不實。 再加上蔣宋美齡主導成立、婦聯會捐助的振興醫院近日改組董事會,現任董事長辜嚴倬雲不續任、3名資深董事秦舜英、趙徐林秀、丁懋時也一併退出,也被認為是婦聯會刻意「切割」、避免振興醫院遭黨產會追查的動作。婦聯會主委雷倩更在臉書貼文感嘆:「後人談到振興,將只知有辜媽媽,不知有蔣夫人」、「振興也就完美切割了和蔣夫人相關的歷史記憶」,並指振興醫院「歷史恐將被財團改寫」。 根據黨產會資料,當年財產來自政府勞軍捐、至今擁有385億餘元龐大財產的婦聯會,過去10幾年只買前主委辜嚴倬雲夫家的台泥股票,至今持有1370萬餘股,等於是拿婦聯會公款投資辜家企業。而種種跡象顯示,婦聯會從去年起一直在「處理」而非「看守」財產,這些動作在在與「還財於民」背道而馳。  不利國民黨的選情 婦聯會這些離譜行徑,只會讓外界更加痛心,對於國民黨的選情更將產生不利影響。被黨產會最新認定為附隨組織的救國團,既然已決定要走司法訴訟途徑討公道,就應在法理層面爭取支持,千萬不要再重蹈覆轍,急於處理、切割救國團財產,或是再來一次「加發薪水優退後全部回聘」的荒謬劇,若是如此,國民黨的選情勢必遭到拖累,黨產問題將會讓更多中間選票棄國民黨而去。 
蘋果日報社論 2018-08-16
蘋論:中國再度嚴重誤判

蘋論:中國再度嚴重誤判

    一個還沒有完成連署的民間自發公投提案,竟成為中國再度打壓台灣的藉口,更一舉摧毀前後任台中市長胡志強、林佳龍籌辦首屆東亞青年運動會的努力。中國此舉只會激起台灣內部及國際社會更大反感,台灣的民主力量不會因此退縮,中國想要拉攏台灣年輕世代更將適得其反。 民進黨政府再度上台後,由於不承認「九二共識」,中國以此為由讓兩岸關係急速冷凍。不僅如此,在台灣官方並未出現企圖改變現狀的冒進或挑釁言行下,中國卻一再出招希望改變現狀,蠻橫要求各國航空將台灣歸於中國之下,已引發各國政府的不滿與抗議。 如今中國變本加厲,對於台中市已投入超過6.7億元軟硬體建設,預定於明年8月舉辦的首屆東亞青年運動會,中國竟在大型運動會1年前突襲,在東亞奧會臨時理事會上以「台灣在推動正名公投案,擔心影響東亞地區體育發展」為由,硬生生取消台中市的主辦權。 屬人民表意基本權 引起中國反彈的這項正名公投案,是由田徑名將「飛躍羚羊」紀政發起的「2020年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連署」,完全是台灣民間自發的行動,希望選手能以「台灣」(Taiwan)而非「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名義參加東京奧運。此案在3月24日通過公投提案門檻1879人後,目前正衝刺在9月24日前達到連署門檻28萬1745人,連署過關才能在年底投票公投。 也就是說,這項並非民進黨政府發動的正名公投案,只是正在衝刺連署的諸多公投案其中一項,這也是台灣做為民主國家,人民可以自由表達意見的基本權利。如果台灣人民此刻表達自由意志就會遭到中國修理報復,請問在「一中原則」、「一國兩制」下的台灣還能享有多少言論自由?  中國一再嚴重誤判兩岸情勢,以為推出各項惠台措施就能收攏人心,尤其是吸引台灣年輕世代前往大陸;但民主自由如同空氣陽光水一樣,早已是台灣的核心價值,絕不是一手惠台措施、一手恫嚇台灣的兩面手法就能改變。連台灣年輕選手可以在自己土地上比賽的大型運動會,中國都因為荒謬政治理由而輕易剝奪台灣的主辦權利,台灣年輕世代怎麼可能會接受這種霸道政權?  有些人將中國加強打壓怪罪於蔡英文政府不接受「九二共識」,這是本末倒置的看法。馬英九政府時期言必稱「九二共識」,中國照樣拿掉台灣的邦交國甘比亞而不手軟,可見中國要的是台灣執政者完全聽話歸順,只要稍不合意,或是感受到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中國就會找出任何藉口來打壓台灣。  台仍應堅持主體性 台灣在兩岸關係中固然不應成為「麻煩製造者」,但仍應不亢不卑而堅持主體性。如果台灣在中國打壓下選擇退讓,就連1981年中華奧會與國際奧會簽署《洛桑協議》而沿用至今的「中華台北」奧會模式,都可能在中國步步進逼下改為更加矮化而失去主體性的名稱。 回到年底縣市長大選的政治氛圍,若中國繼續誤判情勢蠻橫打壓台灣,年底究竟會影響哪些政黨選情?又會變相為哪些政黨助選?答案已經顯而易見了。 
蘋果日報社論 2018-07-26
蘋論:知識份子的自我背叛

蘋論:知識份子的自我背叛

    自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習近平大權在握之後,除了經貿的技術部分允許民間評論外,其他部份,特別是政治、意識形態、政策根據、軍事、戰略、學術、司法、歷史論述、社會控制、民間抗議等重大國家議題,一概不准「妄議」,有膽敢妄議者,刊物遭禁、人員裁處、連坐懲罰,並自詡敲山震虎、「痛打落水狗」。 中國因此沒有西方文明中定義的所謂知識份子,連中國傳統士大夫型知識份子的標準都談不上。 批評採取自保策略 西方知識份子反抗無底線,必要時可以否定甚至推翻整個權力的基礎;而士大夫型的中式知識份子則反抗有底線、以維護皇權權威為紅線,踰越則不被認為是士大夫,而是反賊。於是允許反貪官但不准反皇帝。  當前中國知識份子還有點士大夫良知者,對政權的批評(遠遠達不到「批判」的程度)採取若干狡猾的媚權自保策略,像是小罵大幫忙、打擦邊球、藉古諷今、反貪官不反皇帝,即使皇帝比貪官還壞。  現階段中國的知識份子,特別是流亡海外的民運份子一方面騎虎難下,為了面子只好硬著頭皮繼續表演民主,二方面也從民運人士的身分中獲得利益,包括就讀著名大學並取得學位,入籍(政治庇護)以及不斷得到基金會、善心人士和西方政府祕密的經濟挹注。但是他們的民主修養有因此逐年深化嗎?沒有,醜陋的內鬥以及遭到中國公安部門的挑撥離間,消耗了他們大部分的精力與興趣,乃至依然幼稚淺薄,毫無累積對中國政權的知識與鬥爭經驗。  嚴厲批判西方文明的薩伊德(已歿),在他著名的《知識份子論》中定義知識份子如下:  「知識份子是社會中具有特定公共角色的個人,不能只化約為面孔模糊的專業人士……知識份子是具有能力向公眾以及替公眾代表、具現、表明訊息、觀點態度、哲學或意見的個人……在扮演這個角色時必須意識到其處境是公開提出令人尷尬的問題,對抗(而非產生)正統與教條,不能被政府或集團收編,其存在的理由就是代表那些慣常被遺忘或棄置不顧的人們和議題。」  竟反對台主體意識 事實上,顛覆知識份子意識最嚴重的還不是政權,而是所謂的「政策知識份子」(policy intellectuals)。 這些合作型知識份子在專業主義的驅使下,忙著拉幫結派,為權力階級和利益集團服務。此外,歷史意識與具體經驗也是知識份子的充要條件。知識份子必須「預防或阻止過去的消逝」,這在一個歷史遭簡化或刪改的時代,「知識份子的角色須就歷史提出另類的敘事與觀點,而非接受官方的記憶、國族認同與國族使命的鬥士們所提出的敘事與觀點」,而要「隨時隨地挑戰並擊敗看不見的權力所強加的緘默與規範化的寂靜。」這段話在中國蓄意抹除對文革、六四等暴政集體記憶的此刻,尤有深意。 當中國民運人士在海外高呼民主的同時,竟聲嘶力竭地反對台灣主體意識,主張在中國現狀下統一,我們即可輕易拆穿他們的民主假面。如果主體意識是經過民主程序完成,主張民主的人士怎能反對?於是,我們知道那些民運人士高呼反台灣其實是向北京表態;請求減少他們高呼民主的罪愆,也是可憐。所以應摘除這類民運人士的民主高帽,他們不但羞辱民主,也玷污知識份子的桂冠。   
蘋果日報社論 2018-07-02
蘋論:「台獨撲克牌」嚇得了誰

蘋論:「台獨撲克牌」嚇得了誰

  中國媒體把李登輝、蔡英文、賴清德等13位台灣政壇要角列入「台獨撲克牌」,引發行政院強硬回應。其實,中國官方或媒體愈是「點名作記號」,台灣社會就愈是反感,「台獨撲克牌」根本嚇不了人,甚至還會產生反效果。 中國海峽衛視的《今日海峽》臉書公布13張台獨份子撲克牌,包括:K李登輝、Q蔡英文、J賴清德、10陳水扁、9辜寬敏、8史明、7蘇貞昌、6林義雄、5呂秀蓮、4游錫堃、3郭倍宏、2黃國昌、A蔡丁貴,並一一列舉這些人的「台獨罪狀」。 主權獨立是不爭事實 這份「台獨撲克牌」的背景,是近日傳出中國有關部門正著手蒐集「台獨份子名單」,而國台辦在16日記者會中不但沒有否認,還強調「我們說過,凡走過必留痕跡」。果然,幾天後海峽衛視就公布名單,其特約評論員謝楠還放話,如果未來兩岸形勢需要加速統一程序,大陸會修改《反分裂國家法》實施細則,並依據法律規定製作「台獨」份子名單。  坦白說,從這份「台獨黑名單」就可看出,中國媒體對於台灣政治生態的了解有多麼淺薄。被點名的這些政壇要角中,有的人是激進獨派,有的人是溫和獨派,有的人主張維持現狀,彼此的理念與作法都相去甚遠,放在一起並列實在很奇怪。以蘇貞昌來說,中國媒體給他安上的罪狀是:宣稱「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若依照這個罪名,別說民進黨人士,台灣至少超過半數以上的人都可列名「台獨撲克牌」,中國媒體寫本書也列不完這麼多名字。  中國官方、媒體可能以為,只要像藝人黃安舉報台獨一樣,被點名的台灣各界人士都會像是驚弓之鳥,想盡辦法立刻向中國表態效忠。但黃安舉報這招只對想要依賴大陸市場的演藝界人士有效,對於不必靠中國官方臉色存活的人來說,黃安舉報只會引起更大的反感。  況且,在中國對台灣打壓一點也不手軟,日前才又挖走台灣邦交國多明尼加,並持續阻擋台灣進入WHA大會的當下,「中國認證的台獨份子」在台灣政治生態中反而更加吃香。中國愈是在國際上封殺台灣,中國官方、媒體點名台獨份子愈會形成反效果。  儘管台灣的國際處境艱困,中國想方設法處處矮化台灣,但台灣擁有獨立主權是不爭的事實。除了近20個國家仍是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全球最強大的美國也以通過《台灣旅行法》等實際行動加強對台灣的支持。台灣的主體性能否確保,重點不在於是否向中國的威嚇低頭,而在於台灣能否自立自強走向世界。  中國打壓反傷親中派 隨著年底大選接近,中國官方、媒體可能以為,一手惠台措施、一手點名恫嚇的恩威並濟兩手策略可以奏效。但台灣人民不是被嚇大的,近年歷次選舉足以證明,不論是中國飛彈演習威脅,或是諸如中方逼迫韓團TWICE的台籍藝人周子瑜道歉,中國各項文攻武嚇只會讓親中政黨、政客的選票大量流失。 如果中國官方、媒體在選前繼續打出「台獨撲克牌」等招數,就會成為被點名台獨人士的最佳助選員,就此而言,很多人可能希望等著登上「台獨撲克牌」名單哩。   
蘋果日報社論 2018-05-24
蘋論:歹戲拖棚的台大

蘋論:歹戲拖棚的台大

        上周六的台大臨時校務會議,在校內外均出現質疑校方行政不中立的聲浪下召開,結果證明不但不願採納不同意見,也不願認真討論法律上可行的方案,最後作出的決議,當晚立即被教育部以「在台大臨時校務會議表現其自主期待後,應即依法行政,督促遴委會依主管機關教育部的意見,處理校長遴選相關事宜」的公開宣示,將球踢回台大。這場會議再度展現台大校務會議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教育部可堅持其適法性監督立場,以免這種自治方式,為3萬多名師生的真正權益,帶來更多難以預期的災難,甚至讓台大為台灣高等教育的長遠發展立下違法濫權的負面示範。 為何不願徹底檢視 台大代理校長主動要求召開臨時校務會議,但會中不僅未事先提供校方檢討報告,充分揭露必要資訊,說明教育部要求重啟遴選所涉及的各種行政缺失,更未針對法律救濟之得失與勝敗可能性,以及因此延宕新校長產生與就任時間等重要事項進行慎重評估,在面對校務會議代表提出上述質疑時,還以時間匆促所以無法提出法律與風險評估報告為藉口,不斷搪塞敷衍。試問:既然時間匆促,何必急著召開會議,為何不先作好事前功課再開會?在不願充分揭露事實和法律相關資訊以供徹底檢視,正反意見也未能充分表達討論的情況下,作成明知會讓教育部相應不理的決議,除了浪費國家資源之外,究竟意義何在?  更糟糕的是,校務代表在資訊不明、利弊不清、法律現狀與風險高低渾然不知的情形下,通過要求上級機關盡速聘任校長這種毫無法律拘束力的決議,教育部自然不會改變立場。因此,與其說這是場想解決台大眼前危機的會議,不如說是場情緒動員大會;這從不同處室的說法和主張彼此互有矛盾的現象即可得知。幾位教師代表甚至一方面強調自己不懂法律,卻又自行解釋公文、函示和法律條文的內容,完全不管在場學生代表和其他教師代表試圖解說法律爭議。於是,社會大眾發現,台大雖是學術重鎮,校務會議卻是個不尊重專業且無法論理的團體。  姑且不論管中閔公開要求總統介入解決遴選爭議,反而違背其大學自治主張;台大至今依然不願面對現實,積極處理因重要資訊不揭露導致利益迴避無從處理之重大遴選瑕疵,卻選擇用校務會議票數優勢的手法來掩飾重大疏失,實已自陷困境。根據專業法律判斷,台大遴選程序出現重大瑕疵,教育部怎可能背棄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去尊重為有違法之虞的程序背書的校務會議決議?  表決再多次也沒用 既然教育部已經否定原先遴選結果對於聘任與否的參考價值,台大若不重啟遴選,對教育部來說自然沒有正確的遴選結果可供參考,也就不會透過聘任讓台大產生新校長,校務會議再作成無數次要求聘任的決議也徒勞無功,台大校方則仍有行政責任。這種拖棚歹戲的處理方式,若不是有政治鬥爭的算計,就是視《憲法》與法律對國立大學必須落實公共任務的課責為無物了,實在可惜。 
蘋果日報社論 2018-05-15
蘋論:教育部有權駁回台大遴選校長嗎

蘋論:教育部有權駁回台大遴選校長嗎

        台大校長遴選風波,教育部日前正式發文,以台大遴選委員會之組成及程序,不符正當行政程序為由,要求台大應速重啟遴選程序。台大校方不服,認為教育部違法,拒絕重啟遴選且揚言訴訟對抗;但校內也有不同聲音,除了遴委會教授代表沈冠伶發表《很沉痛!很遺憾!》的強烈聲明辭任委員之外,台大學生代表大會幹部們也聯名聲明,認為教育部駁回台大校長遴選結果,於法有據且並無侵犯大學自治,最後並呼籲台大校方盡速重啟遴選程序。 聘任權在教部有前例 不論台大校內、校外,或挺管、反管的哪一方,至少在公開發聲的部分,都主張應依法為之。既然如此,在法言法,本案涉及一系列的法律問題,例如管中閔教授兼任獨董程序是否合法?遴選程序有無違反利益揭露要求?可否排除《行政程序法》第32、33條的迴避規定?教育部駁回後,台大就本案有無提起訴訟的當事人適格?不過,核心的先決法律問題仍是:國立大學校長之聘任權,究竟屬不屬於教育部?教育部對於國立大學校長遴選組織、程序及人選等,有無適法性的監督權限?  如果答案否定,其他當然不用多說了!挺管當然有理,教育部就是違法越權。台大前校長李嗣涔,日前至椰林大道聲援挺管活動時,就痛批蔡政府用了洪荒之力拔管,「簡直無法無天」。李前校長可謂否定說的代表人物,他堅持國立大學校長自從二階段改為一階段遴選後,教育部依法就只能核定聘任。  果真如此?李前校長或許不知,關於上開「一階段遴選制」的法律適用問題,實務上已有成功大學的先例,法院明確採取肯定說,認為聘任權限仍屬教育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05訴74判決)。事件緣起是成大於2014年10月遴選新校長,競爭激烈,結果蘇慧貞教授以1張廢票之差當選,但成大部分師生質疑遴選程序票數沒公開、也有廢票疑雲和劃記方法爭議等,不但校務會議代表們發起「補正校長遴選程序」連署活動,鬧上媒體,隨後又聯名提起訴願和行政訴訟。  台大校長具公益性質 該案判決於去年中甫出爐,指出2005年12月28日《大學法》修正前國立大學校長產生之方式,係由各校組成遴委會遴選2至3人,再由各大學報請教育部組織遴委會擇聘(即二階段遴選)。修正後,將二階段遴委會合一,由遴委會遴選出校長人員1人,再由教育部聘任之,「聘任國立大學校長權限明定在教育部,是決定國立大學校長之行政權限屬教育部,遴選委員會並無單獨決定權。……教育部就遴選結果是否採認,自仍有決定權,不因修法後改遴選1人而有所不同。」 至於《大學法》修正後聘任權限仍屬教育部,立法理由亦言簡意賅表示「公立大學主要經費來自政府,政府不能推卸監督之責任」,而尊重大學自主的考量,就已經體現在遴委會組成方式,畢竟「5分之4之遴選委員係由學校推薦產生」。既然成大情形如此,去年拿政府經費近70億元的台大,更不可能否定教育部就遴選結果行適法性監督之權限,更何況台大校長具有強烈的公益性質。  歹戲拖棚非全民之福 歹戲拖棚並非台大或全民之福,期待本周六校務會議有所決定。台大正教授年薪不過100多萬元,擔任台哥大獨董併計分紅,報酬利益可能高達教授薪資5到8倍之多,但遴選過程事先未揭露這個重大利益訊息,要怎麼捍衛程序的正當性及合法性呢?最後也最令人納悶的是,容許大學教授兼任營利事業的獨董,到底要促進什麼「學術自由」呢? 
蘋果日報社論 2018-05-08
蘋論:馬英九應該後悔的事

蘋論:馬英九應該後悔的事

    管中閔當選台大校長風波還未落幕。台大學生掛起黃絲帶反拔管,並於5月4日發動21分鐘罷課。抗議拔管的學生、教師與校外人士的主張中,看起來最強有力的主張是「大學自治」。他們以「大學自治」為號召,反對教育部、行政院的「政治干預」校園。 把歷史拉長來看,台灣對「大學自治」的爭取是從約30年前、威權戒嚴時代後期開始。當時大學裡面的師生主要爭取兩個重點:一、反對威權政治以政治力量介入、掌控大學,主張公立大學法人化;二是反對大學當局以「特別權力關係」規訓學生。 「特別權力關係」是指學校當局與學生處於權力不對等的關係,前者擁有對後者概括的支配權(命令權、懲戒權),而後者只能接受支配,沒有申訴救濟機會。 「特別權力關係」與大學自治並沒有直接關聯,但在威權政體下,國家通常透過學校當局藉此為由規訓反對執政者的學生,在1980年代校園抗爭中,許多學生都被記過處分。台灣民主化之後,這個問題也獲得了解決。 大學法人化是保障 1995年大法官釋字第382號解釋理由指出,學校具有行政機關相等地位,學生受懲處於行政處分,若用盡校內申訴途徑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  學校獲得了行政機關的地位,但大學法人化並未獲得解決。如前所述,法人化主張在1980年代中期、仍未解嚴前就被提出。當時也是由台大學生最先主張,他們發起的大學改革抗爭中,把大學法人化視為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的一個法律制度保障。  不過1980年代末期解嚴後,校園內的教授逐漸爭取較大的治校權力,但公立大學法人化一直未獲得立法通過──雖然1996年行政院《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就主張把公立大學法人化。  上一次提出大學公法人化的主張,是民進黨首度執政時、行政院在2005年提出的《大學法》新修正條文草案中訂出大學法人化的條文,但是被國民黨掌控的立法院否決。  為什麼公立大學公法人化可以保障大學自治?大學自治包括兩個層面,一是理論上保障大學的研究、講學自由,2007年大法官大學釋字第626號指出:「大學自治為《憲法》第11條講學自由之保障範圍,對於教學、研究與學習之事項,享有自治權。」自治事項範圍包括組織、課程設計、研究內容、學力評鑑、考試規則、畢業條件與入學資格等。  這個解釋文雖然肯定了大學自治的原則,但是公立大學還不具有獨立法律人格,在組織、人事、財政結構上能獲得法律上獨立自主的保障。因為對大學人事自治的法律保障,所以教育部對大學校長遴選結果還是有最終任命權。  教部有校長任命權 今天在談大學自治,也多著墨於組織結構與財務的自主性,而台大在法人化方面的努力也比其他學校更早、成果更大。不過,因為缺乏大學法人地位保障,教育部還是具有對大學校長的任命權。 5月4日當天,前總統馬英九來到台大掛上黃絲帶聲援反拔管抗爭。也許他今天會後悔,當年他擔任國民黨主席時,沒讓他掌控的立法院通過大學法人化的修法。 
蘋果日報社論 2018-05-05
蘋論:暴力毀了反年改訴求

蘋論:暴力毀了反年改訴求

        反年改人士應該還記得,去年衝撞世大運開幕式,阻擋各國選手進場、打傷警察、投擲煙霧彈,以致遭到主流民意強烈批判,反年改運動聲勢大挫的這件事情吧?但反年改團體顯然未曾記取教訓,反軍改團體如今在抗爭行動中更加不理性與暴力地攻擊媒體記者與警察,造成84位警察、11位記者受傷,如此不分青紅皂白毫無正當性的暴行,唯一的結果就是使反年改團體的訴求更顯蒼白無理,社會大眾對反年改人士的最後一點同情與忍耐,恐怕將斷送在反年改人士的拳頭下。 應受法律制裁 台灣已經是民主多元社會,任何人都有權利捍衛、爭取自身權益,「八百壯士」長期在立法院外紮營,或上街遊行抗議,雖造成人車往來不便,但就像任何其他不同訴求者的類似舉動,同樣獲得保障和尊重。但是,只要出現暴力行為,不但必須受到法律制裁及輿論譴責,運動的合理性也將重新被檢視,畢竟,經由溝通說明,才是讓正當、合理的訴求,取得大眾理解和支持的最有效方式,暴力不僅會模糊了焦點,也是於理有虧的心虛表露,是智者所不為。  年改是不得已,是超越黨派的重大工程,拖延是最容易的選擇,改革需有搬石頭砸自己腳的傻膽,但終究必須有人開始做這件事,國民黨執政期間已經起了個頭,但在強大阻力下暫停,民進黨執政後重新啟動,儘管內容已較國民黨最初版本緩和,退休軍公教仍多所不滿。  問題是,退撫基金破產已是火燒眉毛之急,滅火搶救時容或造成退休人員程度不一的被剝奪感,但經過各方溝通乃至陳抗之後,改革方案也或多或少做了些調整,雖不可能做到皆大歡喜,但若願相互理解體諒,願為下一代考慮,也不至於鬧到全盤皆輸。  涉及世代剝奪 反年改主事者在這次出現暴力的陳抗行動中,犯了嚴重錯誤。例如,明知參加者情緒高張,且事前已流出所謂攻佔立法院的行動計劃,倘若這是主事者規劃的組織性行為,可以預期必將爆發激烈混亂衝撞推擠攻防,而參與陳抗者又多有軍警背景,曾受專業訓練,出手力道與技巧皆非尋常民眾可比,卻竟未安排任何糾察隊維持基本秩序,或雖有安排但未見其效,任令暴徒攻擊警察與記者,主事者都有不可推卸之責,絕非道歉即可了事。 反年改運動這兩年來雖有激情,卻未能得到社會普遍迴響,僅在小圈圈裡發酵,與反年改團體與主事者的態度、策略失當有很大關係,他們太過強調政黨歧異,刻意忽視年改早已不是藍綠的問題,而是涉及世代剝奪問題,以致這群過去曾對國家社會有重大貢獻的退休軍公教人員,讓自己與政黨綑綁在一起,也自動放棄爭取至少另一半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如今又在陳抗行動中暴力攻擊記者與警察,連那些還願意聆聽甚或有同理心的民眾,也覺得反年改運動走進了死胡同,相關團體主事者必須立即深刻思考下一步要怎麼走,而誠懇地為醜陋的暴力行動承擔責任,是最基本的第一步。 
蘋果日報社論 2018-04-27
蘋論:為什麼還不滿意?

蘋論:為什麼還不滿意?

    當執政黨不斷妥協讓步,提高軍改對軍人的優惠,早已超過公教人員的年金,陳抗的退役軍人還是繼續抗爭,這麼非理性,如果不是貪得無厭也沒有其他合理原因的話,剩下的那個原因就令人毛骨悚然了──莫非故意製造混亂以滿足敵方亂台的目標,為敵人武統台灣創造條件嗎?國共內戰時共方在國府後面不斷製造混亂,造謠生事,再擴大宣傳,積非成是,是國府慘敗的主因之一。現在又來了,朝野能不警醒嗎? 如果搗亂的那些退伍軍人不為錢(年金),又講不出口別的理由像是逢綠必反,那麼民眾認為是為了促統而亂台就是「合理懷疑」,因為除了這個理由,別的理由都被檢測過不可能,包括另一個具說服性的理由就是貪財,而陳抗的「壯士」們早已否認鬧事為了錢。  「促統」成合理懷疑 這個合理懷疑是有所本的。首先,台灣不少的退將奔赴中國自願被統戰,在中國期間被賦予什麼任務令人好奇。國共內戰時許多國軍將領在關鍵時刻突然高舉降幡率軍投敵,原來那些將領早被共方說服合作,國民黨方面又闇弱無能,只能在降將公開出面後才大驚失色。這段歷史共軍頗為得意,重演再現非常可能。 其次,國軍軍官失節做中國特務的人數不少,近來更積極發展組織,中方或給錢、或女色、或允諾官職、或以意識形態洗腦,根據歷史教訓,共方動員台灣失格的退伍中級軍官亂台怎麼不可能? 部分退伍軍人是深藍色彩,向來仇視綠營,無法接受民主選舉的結果,他們非常樂於給民進黨政府搗亂,一則為國民黨敗選出口鳥氣,二則破壞民進黨政府的形象,有利於下次選舉擊敗民進黨。這可能是有些長期胡鬧退伍軍人的心思,但因沒有正當性,不能宣之於口。 國民黨見獵心喜,但提不出軍改的版本,只能信口開河批判民進黨的版本;而八百「壯士」反對現行版本,卻也說不出口自己的目標,因此看起來是搗亂胡鬧。 正派的做法是,你不滿意,就應提出自己的版本或說帖,來請民眾比較優劣,鬧事的也提出自己的目標,讓人知道為何反對?怎麼樣才不反對?這才是正直作風。  沒提版本失正當性 行政院軍改版本把原先共識的80%上限,陸續調高到90%,得利的只有年資35年以上的中、上將(該滿意了吧)。二級上將的所得替代率,如果本來是20多萬元,依據現在版本還可領17多萬元;即使是總統府達成的較嚴格的共識版本,還有15多萬元。段宜康委員說,如果這樣還不夠的話,他不知道「除了貪得無厭這四個字外,還能用什麼形容詞。」段委員忘了除了貪財,還可能有亂台促統的原因。此外,軍人退休的樓地板定為3萬8990元,服役滿20年起支俸率55%,年增率2%,俸率上限軍官為90%,士官為95%。這比公教的年金優渥得多;若還不滿意,不得不讓人合理懷疑別有居心。 國民黨拿不出版本、八百壯士提不出陳抗的目的和自己的版本,使得他們的抗議失去正當性,流於貪婪或亂台之譏。部分退伍軍人不顧尊嚴,吃相如此難看,令人驚異於他們胃口之大,如《紅樓夢》所言:「吃條老母豬不抬頭」。 
蘋果日報社論 2018-04-23
蘋論:很low的武力恫嚇

蘋論:很low的武力恫嚇

    中國針對賴清德的台獨工作者說和蔡英文的出訪友邦,刻意前天開始在台灣海峽舉行軍演。美國眾議員約霍批評中國的武力恫嚇台灣,迫使台灣屈服的企圖「很低俗」。 強硬威脅恐致雙輸 「很低俗」的意思是「很低級」、「很無聊」,套句近來流行的說法,就是很「low」,同時也有「低端」的意思,也就是北京官員驅逐貧窮民工離開破爛居所時,所稱呼的「低端人口」的那個「低端」的意思。  難道恫嚇也有低俗和高雅之分嗎?如果滿臉橫肉、齜牙咧嘴、舞刀弄槍、滿嘴髒話,黑道流氓那樣的恐嚇,就是低俗恫嚇。電影《教父》裡教父的律師湯姆.黑根奉命去監獄逼死背叛者的一幕就是低俗恫嚇。湯姆告訴那人如果不自殺,他的家人將被殘害;若自殺,他的家人將被好好照顧;那位背叛教父的老兄只好在監獄裡割腕自盡。  高雅恫嚇是使用文雅的言辭意在言外地警告對方,用弦外之音迂迴婉轉地達到目的,給對方留面子,不露痕跡地屈服對方。春秋戰國時代的合縱連橫就有很多高雅恫嚇成功的故事。通常如果恫嚇的一方不給對方留面子,對方往往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拚死抵抗,最終不免魚死網破。  川普看破北京手腳 中國會如此齜牙咧嘴也不是沒有原因。川普當選總統後竟然接受蔡英文的賀喜電話,已經讓北京吐血3升,一路到川普簽署《台灣旅行法》,允許台美高層互訪、又主張美國軍艦可以停靠台灣港口、乃至美國批准給台灣潛艦國造的「行銷許可證」等。這些在過去都是中美高度敏感的忌諱與禁忌,都被美方突破、背棄,北京怎能不惱火?如果北京沒有反應,中國憤怒的民族主義狂熱份子將會唾棄習近平政權。 不過,中方對美方的種種挑釁都雷大雨小地走過場,讓川普看破了北京的手腳,尤其是中國航母群正在南海演習,美國航空母艦羅斯福號進入南海捍衛航行自由權,中方立即提前終止自己的軍演,又讓世人看清其色厲內荏的本質。今後中國在與美國的棋局中更難以討好。 中國看待南海和台海情勢是不同的。南海的軍演是「展現肌肉」,表示存在;而台海軍演則是「警告」,其動武門檻低於南海,美方未敢輕忽,台灣也應謹慎面對。其實,中美的矛盾就是霸權爭奪的矛盾,也就是著名的「修昔底德陷阱」,習近平越說中美不會陷入那陷阱,表示越可能陷入,而且已經陷入。美國定位中國的角色已經從過去的「戰略夥伴」,演變成「戰略競爭對手」,這從美國近年來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戰略」及「核武態勢」三份報告可以看出,美國已經放棄幫助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國際大國以及美國的朋友。  認清角色學會避險 美國改變對中國的態度,從戰略夥伴到競爭對手,台灣一定會受到美國的歡迎,以作為制衡北京的戰略手段;台灣應趁此良機快速精進武器的科技和經濟的實力。台海即將風雲變色,台灣要認清自己在美、中領導菁英群裡的角色,學會避險和使力。 
蘋果日報社論 2018-04-20
蘋論:新教長請依法行政吧

蘋論:新教長請依法行政吧

  教育部長潘文忠請辭獲准後,有人喻為大學自主的勝利,一旦認真追究起這種說法背後的深藍政治操作背景,只能用「想太多」來形容。不過,教育部在處理遴選爭議過程中也暴露出法律能力不足、遇事拖延卸責的病徵,昨天出爐的新任教育部長吳茂昆,除了必須勇於依法行政外,更應以這個遴選爭議為起點,矯正目前高等教育輕忽公共任務的積弊。 依據《大學法》第9條規定,教育部對經公開徵求程序遴選出的校長具有「決定聘任與否」的實質權力,否則當初立法者大可直接省略聘任程序,可見教育部應對《大學法》所規定的各種事項進行適法性監督。即使從學術自由的《憲法》意涵來看,大學校長遴選這種組織性事項,並非直接涉及大學自治的核心,大法官也從未認定其屬大學自治事項,所以,教育部針對遴選程序與結果必須扮演合法性甚至適當性的監督角色。 放任才是歷史罪人 這從現行《大學法》並未以行政法人型態建置大學,也未規定以Board of Trustees或Board of Regents之類的組織為公立大學的最高主權來源,更足以證明教育部必須在行使實質監督與審查權力,確定法律上毫無疑義後,才能作成聘任的行政處分,相對地,若有不該作成聘任處分的法律理由,更該勇於負擔起否決遴選結果的法律義務,才是依法行政的正解。  此次台大校長遴選過程證明遴委會連明顯而重大的利益揭露與迴避問題都無能處理:連面對這種在法院判決中往往會被認定為無法彌補治癒而無效的重大瑕疵,居然在自承無法認定對遴選結果有無影響之餘,還強詞奪理地要求教育部非聘任不可。再者,台大校方連校長參選人擔任獨董薪酬委員審計委員時偷跑100多天的違法兼職問題,都無法有效控管,試問台大有何自主管理能力可言?新任教長若放任這種大學自治負面教材為所欲為,才是台灣高教的歷史罪人。  潛藏國安高度風險 至於管中閔長期在中國各大學實質兼職的爭議,所涉及者絕非只是某些媒體刻意將管所寫的affiliation輕描淡寫,將adjunct professor的兼任教授意義錯譯為客座教授,完全無視於國際學術界標準理解與稱謂的護管手法而已。《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33條規定台灣人民不得擔任經陸委員會會商各該主管機關公告禁止之大陸地區黨務、軍事、行政或具政治性機關 (構)、團體之職務或為其成員,而陸委會根據上述規定公告禁止者,包括中國教育部及其所屬機構、事業單位、團體在內,入列的大學清單可查中國教育部網站公告資料。所以,即使一般兼課兼職可經過服務機關或上級機關許可,但若是到清單中的中國大學兼職兼課,即無例外可言,全部禁止。 國民黨執政時期的教長吳思華所發函示將「長期性、規律性」當成違法兼職的判斷標準,至今從未改變,試問新任教長哪有忽視此一問題嚴重性的空間可言?這不僅和台灣大違法兼職一樣,是公立大學校長上任前就涉及長期違法兼職爭議所導致的適格性問題而已,更潛藏著管中閔擔任主持人的高教深耕計劃,將不受法律與倫理約束,全面利用台灣政府內部各種資料庫進行研究,資料來源無所不包的高度風險。難道,在中國長期兼職疑雲重重之下,教育部不須負起落實「資安即國安」的把關責任嗎? 
蘋果日報社論 2018-04-17
蘋論:中國的國力與素質

蘋論:中國的國力與素質

    近年來國際上很流行講「國力」這兩個字,像是「美國國力日衰」、「中國崛起、國力日盛」等。西方媒體也在硬實力、軟實力、巧實力之外,創造「銳實力」(sharp power)這新名詞來形容中國對外的兇悍霸道。 領導統御也算國力 在國際關係學裡,國家的利益決定目標、目標決定政策;而執行政策、達成目標、捍衛利益的加總即為「國力」或「實力」。那什麼是國力?如何計算?  一般來說國力的內容是指一切可供利用的資源,包括支配國內外人民思想和行動的政治權力、地理形式、經濟力(尤其是天然資源及工業能力)和財力、人民(包括數量、品質、性格、精神、教育等)、科技基礎、軍事組織與戰力,以及作為統合因素的領導統御。  所以國力的組成元素是戰略、軍事、經濟、政治力量和弱點的混合體。它一部分是由軍事部門所決定,但更重要的是領土的大小和位置、疆界的性質、人口、天然資源、經濟結構、技術發展、財力、種族成分、社會團結、政治程序等,再加上常被稱為無形因素的所謂「民族精神」。據上述可制定一個計算公式來說明:Pp=(C+E+M)X(S+W)。Pp=Perceived Power(可感覺到的國家力量)。C=Critical Mass(重要實質)=人口加領土。E=Economic Capability(經濟能力)。M=Military Capability(軍事力量)。S=Strategic Purpose(戰略目標)。W=will to pursue national strategy(追求國家戰略的意志)。  中國離偉大仍遙遠 這個公式頗有爭議,因為意志、精神、重要實質都定義不明,且無法量化,只能當作概算,是大致衡量一國實力的指數。如果就硬實力、軟實力、巧實力來看,美國目前都勝過中國。硬實力主要是軍力,美國空、海戰力比中國強大,雖然差距正在縮小,但中國在可見的未來仍非美軍的對手。軟實力主要三項來源:文化(對外國也有吸引力)、政治價值(在國內外都能落實這些理念)及外交政策(有合法性及道德權威),中國在這三方面都落後甚多。美國大部分的軟實力來自公民社會──大學、基金會、好萊塢、大眾文化等,不是來自政府。諾貝爾獎的美國得主人數遙遙領先各國。中國誤以為政府是軟實力的主要工具,例如北京在國際推動的孔子學院遭到排斥;剛好相反,他國對強國的政府宣傳很反感,民間的軟實力才是利器。中國要成為偉大的國家,以目前的素質和水平還差得遠。 
蘋果日報社論 2018-01-22
蘋論:柯市長留不住人才

蘋論:柯市長留不住人才

    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長簡余晏,8日向市長柯文哲提出辭呈,理由是工作太累,需要休息並陪伴老爸。柯打破以前從不慰留辭職幹部的作風,希望簡能留任,並給予她一個月的假。 台北市府官員的離職出走率冠於全國,已成為柯的商標。各局處主管用腳投票,表達了對柯市長的意見。簡余晏雖公開說辭職與人事問題無關,但還是有人以他們擅長的陰謀論為此事強做解人,包括與柯的心腹蔡壁如不合、跟同事下屬相處不佳、甚至獨派要求簡與柯劃清界線等奇談怪論。 下屬不應考評主管 市議員陳建銘表示,簡余晏在觀傳局的業務推動,在團隊中算很優異,只是耳聞簡在這段期間局處首長調查成績連續3年吊車尾,讓自律甚嚴的簡余晏不很滿意。 如果政績優良,建樹很多,表示一定御下很嚴,工作很操,那麼屬下給主管的評比絕不會好,希望這位主管趕快離職。柯文哲竟要求下屬給主管打分數當作對主管考評的一部分,是不智的「發明」。  柯P自己就是酷吏,市府員工時常怨聲載道,如果員工來考評市長,柯是過不了關的。或說大學裡也有學生考評老師的制度,其實不一樣。  學生對嚴格的老師會心存感激,而政府公務員則希望管理寬鬆、無所事事的主管。所以柯市長應該慎重考慮取消屬下考評主管的政策。看看企業界、軍隊,有部下考評主管的嗎?  簡余晏在臉書上強調「外傳的人事紛爭,細枝末節都不是我考量(辭職)的重點」。  觀傳局績效列前茅 有人問簡政務官最有成就感的是什麼?她覺得世大運轉播好不容易終於整合競爭激烈的各媒體,當各台工程部經理首度坐在一起攜手合作,打造台灣體育轉播新紀元,「這真的是出身新聞界的我很有成就感的事」。 此外,台北的重大活動節慶逐漸凝聚品牌,朝向國際觀光城市邁進;還有開齋節、杜鵑花季、河岸音樂季、燈節等等都是她任內新增業務,是許多同仁日夜加班打造出人民有感的成績。 柯文哲也說觀傳局市政績效名列前茅,應不是滿意度差而辭職。所有別具居心的陰謀論可以停止了。無法留住能幹的官員,是柯市長政治前途上的致命傷。 
蘋果日報社論 2018-01-11
蘋論:打著民主反民主

蘋論:打著民主反民主

  周泓旭、王炳忠等嫌疑犯要感激他們是在台灣涉案,受台灣司法相對細膩的審判;若像倒楣鬼李明哲,或像在海外被押解至中國受審的台灣詐騙集團,就算沒有死罪,活罪至少脫層皮。 為落後制度作倀 目前出現對王炳忠等的證據已遠遠超過李明哲「顛覆國家」的罪證,若在中國早已判決。事實上,李明哲只在言論上企圖民主化中國,沒有行動,屬於言論自由範疇;而周泓旭、王炳忠等的發展組織證據遠多於李,法界和輿論卻還要檢審充實證據,也讓王炳忠等嫌疑犯可以在社會上哇啦哇啦喊冤硬拗。在中國有這些人權保障嗎?為什麼要打著民主反民主?利用台灣法治人權的制度保障,去為落後嚴酷的制度作倀,消滅這種好制度呢?  根據《聯合報》昨天的報導,調查局透露查扣的王炳忠私人手札內容表示,「黨政局今年500萬,下修350萬」;請問所指為何?是如王所辯稱的在中國出書的稿費嗎?天下有這麼高的稿費嗎?原來台灣有諾貝爾文學獎級的大文豪,一本書稿費數百萬,可否請在台灣也出版,讓我們開開眼界,啟我蒙昧,頂禮膜拜一番。  該報導還指出,調查局也在還原王炳忠的手機後發現,2017年7月17日,王在手機記事本寫了篇「旭案因應策略」,指周泓旭翻供不認罪,「就長遠大局來看是好事,保留他政治受害的清白形象,統派可藉此議題批判獨派侵害人權。」此內容若為真,多麼卑鄙啊。 報導指,記事本內容還說:「既然閃不了關押,此犧牲不能白費,應製造輿論壓力,凸顯民進黨綠色恐怖,升高兩岸對立局勢,營造打壓統派氛圍。」多麼下作啊。  檢調應嚴謹蒐證 王炳忠等本來不承認有拿中國官方的錢,可是王爸爸說溜嘴說王炳忠給他一包錢,他搞丟了2萬美金,露了餡。王辯稱錢是中國給他的稿費,又拿不出作品讓大家恭讀。對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王等東窗事發後,恐嚇台灣不得迫害統派人士,已洩露了王等確實與中方相關官員有關係。 張志軍批評台灣「只許台獨份子放火,不許主張和平統一的人點燈,什麼道理?豈有此理。」被台灣人士諷刺:「為什麼中國只准許主張統一的人放火,不許主張台獨的人點燈?」 口水戰歸口水戰,我們檢調仍要嚴謹蒐集證據、講究刑事人權並合乎程序正義,不要授人以柄,給周泓旭、王炳忠、侯漢廷、林明正(《聯合報》同篇報導指出,林明正戶頭有定期匯入2萬5千元台幣)轉移及模糊焦點的機會。 
蘋果日報社論 2018-01-05
蘋論:誰痛心疾首?

蘋論:誰痛心疾首?

    婦聯會前主委辜嚴倬雲在任時,因未如期與內政部簽訂行政契約,捐出300多億元資產及轉型為公益基金,本月22日遭內政部行文拔掉婦聯會主委職務,由婦聯會改選出前立委雷倩接任主委。辜嚴倬雲隨即發聲明痛批:「政府可以粗暴地拿走頭銜和金錢,拿不走的是正義和勇氣」,並向法院聲請停止執行內政部對她撤職的處分。 不料,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昨開庭審理聲請案時,辜嚴的律師突然表示,早上接到辜嚴從美國打的越洋電話,為避免外界誤認婦聯會主委「鬧雙包」,辜嚴倬雲要撤回停止執行的聲請。辜嚴倬雲的律師陳佩貞希望停止任何污名化的對待。 公款本該歸國庫 婦聯會是否為國民黨的附隨組織已經不是重點,所謂鬧雙包更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它歷年來獲得的金援之多有如天文數字,而且金額大多來自社會公開的來源,像是勞軍捐等公共財,也就是公款;就算不是黨的附隨組織,也應該清理其財務歸還國庫。畢竟黨國體制已被普遍認為不符合轉型正義,也不為現代國家所認可,而且該會陳舊腐敗的暮氣與文化顯示與民間社會脫節甚遠,已經沒有合法性與正當性了。就在協商進入倒數關鍵兩天,遭撤免主委的辜嚴曾發表聲明,批評內政部處分理由是欲加之罪,辱人太深,痛心疾首。  特權薰陶出傲慢 辜嚴說政府「可以拿走頭銜和金錢,拿不走正義和勇氣」,好一個正義和勇氣。婦聯會擁有全民奉獻的數百億元,包括勞軍捐,這筆錢沒有進入軍方的帳戶,逕自成為婦聯會的基金,莫非國軍都是女兵嗎?這符合正義原則嗎?如果民間捐出幫助弱勢人民的數百億元善款,竟然進入一個宮廟的基金會,弱勢民眾獲得很少,現在要求充公有何不對?凡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不合理的事必然失敗。所以正義不在辜嚴那邊;而做沒有正義感的事,確實需要非凡的勇氣。這點辜嚴倒說對了。辜嚴等貴婦何以那麼傲慢?只看宋美齡的臉色,其他人一概不理,是那時代宋美齡與其黨國體制下的封建風氣、貴族風氣、特權風氣薰陶出的傲慢態度。 痛心疾首?應該是我們老百姓眼看多年來的鉅額勞軍捐「一入侯門深似海」而痛心疾首吧。軍人才更是痛心疾首,以他們之名募捐,卻進入婦聯會的神祕金庫,什麼世界!歸還國庫已是社會共識,這是最高原則,期待婦聯會理性地看待與回應。 
蘋果日報社論 2017-12-29
蘋論:太監與阿Q

蘋論:太監與阿Q

  中國主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前天開幕,當紅的新科政治局常委王滬寧重申「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但須在「網路主權、網路治理」的框架下進行。中國網路控制空前嚴厲,成為壓迫網路言論自由的普遍手段,早就令中國網民厭惡至極。網民因此嘲笑此會是「太監研討性生活」。十分生動。 別雙重標準看評鑑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專刊》公布2018年全球大學11個專業領域排名,中國頂尖高校幾乎壓倒性完勝台灣頂尖大學。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表示,他堅持不用國際排名做國際競爭的依據,而用研究成果,就是不希望誤導大家重視排名;他還說世界排名是商業操作,亞洲區的學校是「為了排名而排名」。  姚次長說得很正確,每年玩這個排名其實是商業操作,死要面子又有錢的國家可以捐一大筆資金給排名機構,交換把自己國家的大學排名鑽到前面,不止大學,許多方面的排名都可拿錢換來。但像俄國的莫斯科大學、不少德國、荷蘭的優異大學甚至榜上無名,連台大都比不上,又怎麼說呢?一個賄賂成習的國家連教育都賄賂,無可救藥,甚至企圖賄賂諾貝爾獎的評鑑委員,好在那些委員還有良知,才能維持諾獎的公正、獨立與尊嚴。  話雖這麼說,台灣教育界不能雙重標準。一旦有大學評鑑機構把台灣的大學名列前茅,高教人士立刻喜不自勝四處宣傳,自己也與有榮焉,而一旦名落孫山,立刻就說那名次沒什麼意義,是商業操作云云。  這是阿Q的行徑,酸葡萄加精神勝利法,不誠實地面對自己,只靠自欺欺人,就算排名機構真的受賄,台灣高教水準還是鴉鴉烏。  成功與讀名校無關 分析美國社會上的菁英份子的教育背景,會發現畢業於長春藤名校的並不很多,有的沒畢業就輟學了。可見成功與否與畢業於名校並不是正相關,主要還是看自己。大學排名是空洞的虛榮,無足掛齒。 中國官方主辦的網路大會,被譏笑是「太監研討性生活」;台灣對世界大學排名的崇拜與自憐則是「阿Q冷眼看排名」。 
蘋果日報社論 201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