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老兵感嘆:升旗事件凸顯馬政府的躁鬱症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紐約時報頭版照片,出現幾個身著軍服的中國解放軍,準備升起五星旗。就北京而言,這是歷史的時刻,軍人升旗,凸顯主權的移交。

這次雙橡園的升旗儀式,除旗官與旗手外,旗桿之後還站了三排戎裝軍人。此場景較之紐約時報的照片,更有「江海滔滔,山嶽高崇」雄偉的感覺。個人感佩之餘,有不祥預感閃過腦際。

升旗典禮之後,馬政府誤判情勢,加碼演出,發表聲明,自詡此舉「象徵台美關係更上層樓」,結果引發美方一再公開反擊。尊嚴對於馬政府或許已經不重要,但後遺症卻須由全民承擔!

台灣人民不分黨派,無不樂見國旗飛揚世界,但這種升旗方式,即使雙方有外交關係,也不應誇張至此,當年華航揹國旗,導致許多國家的航權都有問題,後來改為梅花。雙橡園升國旗,有朝一日或將成為事實,應有努力的空間,但軍人列隊撐旗,不但沒有實質利益,反而凸顯馬政府的躁鬱症已經到了藥石罔效的程度。

外交的內涵是國力;外延是藝術。台灣兩者俱無,前者是無奈;後者其來也有自。小題大做,爭功諉過,蔚為主流!這次高調的升旗事件,馬英九應是始作俑者,否則總統府不應同步發表如此幼稚的聲明。

若干國際研究報告指出,對於權力與名位有飢餓感的人,不宜處理涉外職務,因為此類個人所作所為無法擺脫私人感情與慾求,難以國家利益為重。馬英九處理大陸事務即是一個活教材。其周圍有點像蟑螂群,具有「群聚」效應,凡事揣摩其意。

沈代表個人於公於私,力爭上游,廿年前曾為華府同僚,不忍苛責,但也希望他能少些自我(Ego),了解個人的上限。例如在國會殿堂謙卑以對,對於工作對象少用大咖小咖之分類,引喻儘量恰如其分。

本案後果不宜低估。以前,有位駐美代表,透過公關,獲得國會決議同意李登輝訪問康乃爾大學。結果,此位代表高估個人能耐,大動作乘勢而為,把美方惹火,拒絕與其溝通,希望另闢二軌。美方這個訊息因有路障,無法報回台北,後來,一位組長級的同事透過私有的第二軌道稟報台北,這些點滴,都不是正常現象。

(作者曾任我國駐美副代表、駐俄羅斯代表)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