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的台灣史桌遊

 

與往年一樣,在哥嫂家吃年夜飯。我們家過年,沒有習俗規矩,大夥只是藉機相聚,姪子放寒假在家,弟弟也只有這個時候會回家來。家中沒有長輩,沒有人會說教、給壓力、或問一些侵犯隱私的白目問題,就是簡簡單單吃一頓飯,聊一聊。

飯後,把桌子收乾淨,我開始教大家玩「走過台灣」的桌上遊戲。

姪子念小學時,正是阿扁執政的時代,對於台灣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就算不熟悉,但至少有聽過,我、弟、和哥嫂所受的學校教育,則是以中國史為主,要不是因為賽德克‧巴萊KANO等電影,還有台北市長選舉時郝柏村連戰等人批評柯文哲的皇民說,大家恐怕對日治時代的歷史,還不會那麼有親切感呢。

玩遊戲時,弟弟習慣性地用日「據」時期,我說,應該用日「治」比較精確。他問為什麼,我解釋說:「據」,有非法占據的意思,但明明就是清國簽了合約割讓的,之後,台灣就正式成了日本統治下的領土。之所以用「據」,是因為我們以前學的歷史,都是從中國黨的角度來詮釋的歷史,中國黨不論是政治軍事都大輸日本,就只能「阿Q精神勝利法」醜化日本,完全抹滅日本對台灣的貢獻。

桌上遊戲的玩法之一是,我們要判斷桌上攤開的事件卡,是在台灣近400年歷史的七大時期(荷西,鄭氏,清領前期,清領後期,日治,中華民國解嚴前,中華民國解嚴後)中,哪一個時期發生的。

翻到《開羅宣言》那張卡,弟認為那屬於中華民國解嚴前,我說,這又是一個中國史觀的例子,當時的台灣人是日本國民呢,二次大戰期間,在台灣上空轟炸的是美軍,而不是日軍,但我們在學校所讀的歷史,卻讓我們誤以為自己在中國打對日八年抗戰。為什麼我們的歷史觀那麼錯亂?因為,我們接受了整套從中國移植過來的土地歷史文化認同,在一個海島上,卻有著大陸的思考模式,不錯亂才奇怪。

台灣史,應該有台灣的主體性,這塊土地的歷史,可是從舊石器時代就開始了,距今約五萬年至一萬五千年前,在今天的台東縣長濱鄉就已經有「長濱文化」存在了,而在台南左鎮發現的左鎮人化石,則是台灣境內發現年代最久遠的史前人類。

立足台灣,從這塊土地所有居民的角度、而不是特定政權的角度,來詮釋台灣歷史,那麼,對於所有曾發生過的,就應該如實面對,無須扭曲或抹滅;對於各時期的統治者,就應該持平而論,不需要特別美化或醜化;而面對所有的文化,從原住民、漢移民、到新住民,都應視為台灣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在這個脈絡下思考,很容易理解:台灣文化不是中國文化的分支,而中國文化是台灣文化的元素之一。

就在台灣史桌遊的下注、搶答、接龍聲中,我和家人共渡了馬年的最後時光。嫂嫂說:要是我唸書時也有這種遊戲,該多好!

< 資料來源:三際信息站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