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位不是拿來坐的

 前行政院秘書長蕭家淇年前辭官參選,代表國民黨參加五席補選立委不幸落選,昨天被行政院發布擔任政務委員,於是遭到外界譏諷敗選還升官,還有沒有其他落選者也要被升官?沒人說得準,但是稍早因張顯耀洩密案決定去職以示負責的王郁琦,傳出不排除回任國安會諮詢委員,這個位子等同部長級待遇,我們寧可相信這是謠傳不是事實,倘若真有其事,就是負責還升官的另一典型。至於更早之前的酬庸安排,那就早已數說不盡了。

讓這些從政者找個位子混口飯吃,何必這麼不近人情呢?癥結在於:世間事少有絕對標準,總是相對的概念,有是才有非,有黑才有白,如果落選不等於失敗或挫折,負責不等於自責或受責,那麼什麼才是成功與責任?還存在什麼價值是必須追求的?因而看待這類現象時,必須認知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政治文化問題。

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在任時堅持新自由主義路線的強悍作風,被稱為鐵娘子,但是時間到了,拎著包包走出唐寧街十號首相官邸,頭也不回,無所戀棧。美國前副總統高爾角逐總統大選,與布希爭到最後一刻,結果在佛羅里達州輸了而與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位子擦身而過,大家都記得他敗訴後不再上訴的決定,不過卸任後即返回民間從事其他貢獻,沒看過他曾對政治指指點點,才是更要緊的。

一位下台者與一位敗選者是這樣向眾人展示他們的背影,這也說明這些國家的國民受到了基本的尊重,因為從政者顯然在意「社會觀感」;同時這些國家也受到了尊重,因為政客明白爭取權位的目的不是拿來「坐」的,如果大家不需要他再「做」下去,當然換人來「做」,沒有屁股不能移開的道理。

搶奪位子來坐,與利用位子上的權力做事,全然不同的動機會產生截然相異的從政氣質,當然也會形成政壇共同遵循的風氣,於是我們經常聽到國外政治人物向他們的選民訴求「我有一個夢」,而不是只會說「我要當總統」,卻不告訴大家最重要的:「我當總統要幹什麼」、「讓我當總統好在哪裡」。

就是因為政客只想著坐上總統大位很風光,卻不知道當總統要做什麼,所以才會理所當然地只要聽話,敗選可以升官,負責就是升官,把國家名器一律拿來當做位子分給「親戚五十」、「朋友一百」一起來坐。這種深怕自己人稍微站一下就會腳痠,絕不會想到接受權位等同擔責與重任,其實就是「家天下」:反正國家就是我家,不過添雙筷子而已的心態。台灣到了這個時候居然到處充斥著如此的毫不在意,上位者敢給,追隨者敢受,大家也不以為意,說到底公民當然也有責任,有責任明白告訴從政者:你們這樣做,錯了。

以台灣的幅員與人口比例,在世界上堪稱擁有數額名列前茅的官位,一次政黨輪替就有數千個中央可以決定的職務等著被分配,過去兩次政黨輪替的經驗大家見過盛況,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真不是說假的,哪個黨都不例外。馬總統在即將交棒的前夕,依舊執迷不悟以個人觀感凌駕社會觀感,可見權力的可怕。同樣的道理,將來的新總統不論是誰,其在看待手中掌握的指揮與分配權時,能夠撥得開重重迷霧、走得出政治原本該有的大門大路嗎?

要回答這個疑慮,各政黨至少不應該默認這種政治大風吹的作為,不必付代價得以遂行下去,因為責任政治與政治責任是不可挑戰的底線,在這個基礎上,而後才有我從政的目的是什麼、我準備要做什麼的意義。否則如何解釋現在的習以為常,不是未來要依樣葫蘆的預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