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非組好「聯合戰線」不可!

 
2015-03-01 06:00

明年元月的正副總統與立委合併大選,即將到來。由於執政的國民黨失能失德,有如中國二千年前的秦王朝末期一樣,於是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一呼而百諾,終滙天下洶湧激流而滅強秦。如今國民黨號稱百年老店,坐擁千億不義黨產,網控黨、政、軍、公、教、特,卻面臨四面楚歌,困獸猶鬪。可預見正副總統大位恐將政黨輪替,而代表人民實施政權的立法院,也將面臨空前更迭局面。國民黨縱然輸掉總統大位,然如仍掌控立法大權,鑑之以往扁政府八年執政處處受制肘的困境,明年初的大選,民進黨非以「開大門、走大路」的氣魄胸襟,聯合各方有志之士或團體,組成「聯合戰線」,一舉取得立法院過半甚至絶對多數不可,如此,「二次民主革命」才有實現可能。

大選距今只剩十個多月時間,不同於過去往年的,這次不再只是傳統的「藍、綠」之爭,而是有以學運世代為主幹的泛改革派「第三勢力」的崛起,紛以新政黨、政團或個人的形式,投入各區立委選戰。目前已知的有「時代力量」洪慈庸等四戰將的出列,著名作家馮光遠也以「孤狼」之姿,都表示將在深藍地區挑戰藍委,還有「社會民主黨」范雲等,也必不缺席。一時之間,風雲起,山河動,誰主立院,就看今朝。

身為最大也最有既有實力的民進黨,除面對仍握有各種豊沛資源的傳統對手國民黨之外,尚要正視「風起雲湧」的新世代第三力量。如果把第三力量當做敵對之手,那民進黨必背腹受敵,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親痛仇快,再愚笨之人不為也。但如何合作?正是考驗各方領導者乃至於全黨黨員甚至所謂「中間選民」的智慧了。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和黨內要角如選舉對策會主委蘇嘉全,黨內大老謝長廷,到目前為止,對於第三勢力的崛起的回應,尚稱得體。蔡英文由原先的「不怕競爭」已修正為「共同奮鬥」的泱泱大度,而蘇謝等主幹,也揭櫫「理念先行」、「保留彈性、協商合作」的基本原則,這都是正向的迥應,但在未來實際進行磋商時,恐怕「知易行難」。

根據民進黨中執會在二月廿五日的決議,在73席區域立委中,有43選區將辦「黨內初選」,另有30選區,在本屆立委選舉得票率低於42.5%,列為「艱困選區」,可以徵召人選。易言之,中執會已認定有43個選區屬黨內競爭熱烈選區,「生吃都不夠,還能曬干?」在此地區,要開放友軍協商,有相當難度,其他30個艱困選區,則有比較大的開放空間。

民進黨中執會固然是事實認定,但也不見得43個要辦「黨內初選」的選區,就執意非提名黨內人選不可。台北巿長不就是黨內頭角崢嶸,但後來再和黨外的柯P以民調一決高下嗎?如果當初如黨內某些曾任高位者堅持,民進黨非自提黨員競選不可,那今天的台北市長姓連而不姓柯。 不必諱言,民進黨之「量」在卅年不到時間,遽増不少,例如五都之巿議會,都由當年一、二席議員,成長至今二、三十席,甚至逾半。但量變也會引起質變,像本屆台南巿議會正副議長選舉,部分黨籍議員醜態畢露,就是顯例。民進黨由當年創黨之鋭氣,已有部分質變鈍化、庸俗和虛浮化,有部分正依循著國民黨的黑金老舊路線在發展。直白說,總歸結起來,會和國民黨有什麼不同?這是令人相當值得擔憂的。拿著綠旗反綠旗的大有所在,區域立委固以征戰力為要,社會形象也不能置若罔聞,更不要說不分區立委了。社會清流對於部分綠委的表現,頗有訾議,民進黨當自我惕厲,不允沈淪,否則也會遭唾棄的。

無可否認,此次大選,在基本立場條件滿足下,「勝選優先」應是最高指導原則,而優先目標則是讓國民黨及其附庸在立法院不過半,甚至壓低至四成以下。如此,國民黨由絶對多數黨,變成坎坷難行的少數黨,看看會不會收歛其一貫蠻橫不講道理的作風,學習民主政治之道,朝野共同與時俱進,共為第二波的民主改革而效力?不再抱著虛幻的大中國主義做白日夢,卻忘掉心上手裡這朶漂亮芬芳的玫瑰?

既然是理性式的「勝選優先」,那民進黨和新崛起的新公民組合,就沒有道理走頑固非理性的路,「非我不可」,那只是狂人霸氣而已。尤其民進黨,應該從和柯P互動中,學習若干寶貴的經驗,「成功不必在我」,「面子」又算什麼東西?不論來自何方的綠林好漢,只要「民主、清亷、台灣優先」的基本理念和價值觀,能夠有相當的共識,那民進黨何不大方敞開胸襟,廣攬為友軍,共組聯合戰線,而讓國民黨烽火四起,到處狼煙?須知,新公民組合可貴之處,在於不算計輸贏,而以實踐理念為第一要旨,故多選擇深藍地區來攻堅,讓國民黨顧此失彼。因為只有四面楚歌,才可能造成國民黨繼九合一選舉之後再度地「毀滅性潰敗」。所以,民進黨以「老大哥」的身份,當以提攜獎掖後進的立場,多所寛讓,莫再以2006年最近一次修憲中一部份的小鼻子、小眼睛(例如政黨選票5%以上才得分配不分區席次)的做法,來與國民黨沆瀣一氣、阻礙小黨成立及多元政治的體現。

而新世代的公民組合方面,也要在顧全大局之下,追求理想,要循理性的遊戲規則,不要動輒要「玉碎」,那是攪局而非顧大局,而是應讓成果「最大化」的呈現,台灣才有向上提昇「脫胎換骨」的可能,我們實在厭煩「歹戲拖棚」下去了,還要及於我們子孫世世代代。大家要自省共勵啊!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王伯仁

王伯仁
資深退休記者。主跑省議會及省政新聞20餘年,著有「看千帆過盡~一位省政記者的憶往」一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