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尼泊爾


尼泊爾一場大地震,間接引導出幾樁台灣人民該檢視的現象......。圖為規模7.8的425強震對尼泊爾帶來毀滅性災難,包括加德滿都東側古城巴克塔普爾(Bhaktapur)名列世界遺產,其杜巴廣場(Durbar Square)受創嚴重。(中央社資料照片)2015年5月2日

 

尼泊爾發生強烈地震,國內各家媒體紛紛詳細報導,其中兩則與台灣有關新聞,恐都容易引發國人種種聯想和質疑。

該兩則新聞,一是有「世界自由民主聯盟」會長饒穎奇一行九人,地震時適在尼國,雖幸免罹難仍因班機延誤未能如期回台;其二是震災發生後,國內紅十字總會號召捐款賑災,反遭社區網站部分人士指控該會有帳目不清,善款流向不明之嫌,呼籲各方勿經由該會捐款。兩則新聞牽涉的單位,都大有值得檢視之處。

「世界自由民主聯盟」這一組織,其前身應是「世界反共聯盟」簡稱「世盟」,也應是最早發源於台灣「亞洲反共聯盟」之延伸。近年來因為「反共」二字已不時興甚至已是政治不正確,原世盟乃改為較不具針對性之現名。

不過縱使如此,世盟改換招牌,恐仍易招致對岸上國不悅,因為「自由」、「民主」字眼可能比「反共」二字更觸犯忌諱。該世界自由民主聯盟主事者若考慮到上國觀感,不如再更名為「世界維穩和諧聯盟」方稱妥當。

國人更該關心者,或是饒會長主持下這一聯盟,平常都有何重要活動,對國家有何實質助益?該聯盟耗用經費又是來自何方,是愛好自由民主人士贊助,抑又是政府以各種名目補助,實際仍是全國納稅人買單?又自饒會長以次主要成員,是基於理念擔任無給志工,抑仍是有其薪俸,成為人生職場另一春?若是後者,則諸先生之薪資水準又可得聞否,是否又屬個資隱密不能公佈?

年歲較長國人或仍留有印象,最早的「亞洲反共聯盟」即是耗公帑擺場面,自我陶醉甚至自我麻醉心態產物,邀來各路所謂「反共人士」也是品流複雜者,以致有時論言幾為反共大拜拜。只因當時領導者乃屬黨政要人,無人敢拂逆其意志,只能坐視民脂民膏虛耗於大拜拜或家家酒。

既有「亞洲反共聯盟」這種徒耗公帑往例在先,國人似更該了解一下其衍生團體之運作內情,最重要的是維持這一世界自由民主聯盟究有何積極作用?其經費是否由政府直接、間接提供。

在正常民主國家,政府對去職高級官員或民代,並無再代為安插美缺甚至養他一輩子之慣例,來從何處來,去即回何處去,一切自行打理。但在台灣官場這一理念迄仍未見確立,以致政府仍需為有背景退職官員民代安排出路,在官方或半官方機構擔任高薪掛名職位,致常引來「肥貓俱樂部」之譏。但不知上述世界自由民主聯盟是否也屬於這一性質。上述對紅十字總會帳目提出質疑網站人士,對此也何妨一併一查,以讓國人對該聯盟多一份了解。

任何封閉型社團,若是掌握龐大經費,財務又未受嚴格檢視監督,即很容易招致質疑指控。前此慈濟如此,現今紅十字總會亦然,皆是不足為異。該總會若是並無弊端,自也無須緊張。但依據所公佈資料,其高層成員包括總會長王清峰在內,「幾乎全與國民黨有關」,則殊有接受公評之必要。因為紅十字會乃屬公益團體,不是黨營事業或黨屬智庫之類團體,由多位現任或卸任馬政府官員出任正副會長和理監事,乃是可議之事。

誠如紅十字會人員解釋,依據「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法」規定,七位當然理事及三位當然監事由政府指派,所以馬政府指派帶有國民黨色彩人士也屬「依法行政」。但紅十字會乃屬崇高公益社團,立法原意應是委由政府選派享有清望,熱心公益人士主導會務,並非意在保留給當局作為私賞委派寵臣愛將,或是任其成為某一政黨之黨員俱樂部。

試觀該紅十字會網路資料,總會長王清峰之外,副會長葉金川和陳豐義,理事史亞平、李鴻鈞和陳志魁,乃至常務監事曹爾忠,其中猶不乏馬系色彩濃厚者,如何能不令人質疑馬先生以公益團體名位作為私恩私賞?

上述有關紅十字會爭議,也牽涉到一樁可能少為國人留意不合理現象,是即國家法律項目,居然列有這一「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法」。國人久處鮑魚之肆,或者可稱是生於鮑魚之肆,長於鮑魚之肆,以致多未能覺察此法之豈有此理,也堪稱可哀之事。

要知紅十字會本是民間公益社團,其原始發起人要如何訂定組織條文,運作細節如何等等,純是其自身意志,何勞政府立章程法令管理?所謂「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法」,是否也正如人民團體法這一概念之本身顯示,政府管的太多,人民任何活動都要干涉規範,正是軍閥時代和所謂訓政時期心態之反映?這類綁缚人民手腳法令不廢,台灣也很難邁入真正自由民主社會。前行政院長江宜樺那段名言,「國家干預無所不在,公民意識黯然不彰,這才是台灣社會真正的困境」,也確值得國人深思而能努力衝出這一圈養困境。

尼泊爾一場大地震,間接引導出幾樁台灣人民該檢視的現象。就此而言,國人實在應該感謝尼泊爾。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