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民對政治人物的標凖

林楠森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2015年 8月 20日

柯文哲

台北市長柯文哲結束上海行。

台北市長柯文哲剛結束的上海行引起了台灣一些議論,其中的議論之一來自新黨,該黨主席郁慕明被媒體引述說柯此行等於是"幫他伸冤"。

這是因為柯文哲為得到親自出席雙城論壇的機會,先後通過中國官方媒體作出了兩岸一家親、理解尊重九二共識等表態。

柯市府包括副市長在內有多名出身新黨人士,雖然柯意在為新黨伸冤不無可能,但從郁慕明的說法來看"伸冤"一說帶的是諷刺意味。他質問說很多人嘴臉換了狀況就有不同展現,不是該標凖一致嗎?

如果提到反對台灣獨立,在台灣應該沒有人會懷疑新黨的一致性,該黨並且是台灣極少數支持北京一國兩制統一方案的政黨之一。

政治代表性

柯文哲的表態之所以突兀,在於他曾對外宣稱自己是"深綠"、"墨綠",且要求民進黨禮讓參選。而據去年選舉時民調顯示,泛綠支持者是他得到最主要選票。

雖然什麼是泛綠或深綠並沒有明確定義,但一般印象是他們在兩岸議題上,不接受具有台灣是中國一部份內容的九二共識,也不會呼應北京眼下對台大政方針的兩岸一家親說法。

從柯文哲的角度來說,也許他並沒有欺騙這些泛綠支持者。因為他在競選期間已表明會宣稱深綠是為了取信於泛綠選民連勝文遭槍擊的真實性,另外他在競選期間明白表示推崇蔣經國、自稱是文化上中國人等,也不見得是印象中泛綠的政治價值。

但是這一切都沒有影響到他取得泛綠選票。當時除了有柯陣營人士為這些印象中國民黨的意識形態辯護外,柯在網絡上受到的泛綠支持者質疑時,柯文哲的絕對支持者往往一句"難道你要讓連勝文當選?"即能有效地讓質疑消音。

在柯文哲當時引起泛綠支持者間的矛盾時,其自稱泛綠的絕對支持者說應先讓柯選上再來慢慢監督,而在今年三月柯首度對新華社等表態兩岸一家親後,雖網絡上有泛綠支持者呼籲監督,但這樣的監督連在網絡上都沒有形成聲勢,惶論擴及到社會。

對部份泛綠支持者且特別是主張台灣獨立者來說,他們認為這種形勢下泛綠選民將形成在政治上沒人代表的後果,因為在一對一選舉下只要推出一個急統,一個緩統兩個候選人,他們只剩下統一選擇。

而在支持台灣獨立的泛綠網民中,流傳的一種看法是在北京的操作影響下,眼下國民黨已新黨化,而民進黨已國民黨化,情勢正往希望台灣獨立民眾在政治上失去代表的方向前進。

政治承諾

台灣選民評價政治人物標凖除了從柯文哲支持者間顯示出的例子外,另一個例子則在眼下的選舉參選人間顯示。

這涉及了政治人物對公眾的承諾到底公眾是否要求他們遵守。比如眼下參選總統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2006競選台北市長時即表示是他的"封刀之作",並在落選後宣佈退出政壇。

而從宋楚瑜此之再度宣佈參選,其支持率目前領先國民黨的洪秀柱來看,至少有相當一部份台灣民眾不要求政治人物兌現承諾。

宣佈退出政壇又活躍政壇的重量級人士,台灣不只宋一人。在民進黨則有曾任該黨主席、行政院長等要職的謝長廷也同樣的宣佈退出政壇後眼下又在政壇活躍。

人們對於這些政壇要人的政治承諾不要求兌現的心理,也反映在眼下國民黨的總統競選上,儘管民調甚低的洪秀柱表示參選到底,相關被傳出的可能替代人選宣稱不會參選,但換人說仍始終不斷。

因為這類的承諾在十多年前,即有馬英九一再公開表示不會參選但又後來參選,並且還獲得選民支持的先例示範。

(責編:董樂)

< 資料來源:BBC中文網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