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跨越時空的錯亂史觀

台、港立國前先構築非中國主義中國史觀(四)

 

重整跨越時空的錯亂史觀~台、港立國前先構築非中國主義中國史觀(四)
國民黨強行實施「假微調、真大改」的「去日本化」高中課綱,其實是要灌輸中國主義中國史觀。圖片為新微調課綱後的公民與社會學科人權章節的內容。(民報資料照片,蘇元和攝影)
 

面對明年初可能敗選的現實,中國來的國民黨為了在下台後苟延殘喘,正在政治上全力鞏固深藍的選票,所以即使面對中共經常使用模擬攻台的假總統府及假台灣機場實景來演習,馬政府竟然情願縮減正要在九月七日起為期五天針對共軍的漢光演習之經費,去花7000萬在全台灣舉辦一系列「抗戰勝利七十週年」紀念活動以鞏固其大中國史觀的主宰地位。

去日本化的中華民國史觀

諷刺的是,真正應該紀念的金門八二三砲戰卻被刻意遺忘,也許是國民黨怕愈來愈多民眾了解關於日本將士領軍的「白團」如何替曾稱為石岡一郎的蔣介石守下金門的歷史真相。長期撕裂台灣社會的國民黨在心急如焚的狀況下變本加厲,強行實施「假微調、真大改」的「去日本化」高中課綱是其中灌輸中國主義中國史觀的重要措施。在意識型態上積極維護自己的中國史觀,當然也不會容許教科書中出現包括孫中山在內國民黨人跟日本關係良好的一面。

弔詭的是,日前被認為對抗此國民黨中國史觀最積極的竟然是曾經代表國民黨擔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總統的李登輝先生。一些可能根本沒有看過他在日本《Voice》雜誌原文的評論人抨擊李前總統提出的是日本史觀,但我們看見的其實不完全是史觀問題,而是概念引導出來的問題。

李前總統的說法沒有太多可議的地方:由於台灣是日本殖民地,所以台灣在二次大戰期間不可能對日抗戰。據此而論,二戰中即使有台灣人在支那土地上加入對抗日本人的行列,或有台灣人在福爾摩沙土地上排斥日本統治,都不是爭議焦點。有趣的是,8月29日出刋的一期《經濟學人》雜誌中一篇《歷史的運用》文章正確指出馬英九大動肝火的原因恐怕是李登輝的「史觀直指史實」,「曝露馬英九政權的大中國民族思維」。

徹底反對大中國史觀才是出路

比較令人好奇的反而是後來當上總統的李登輝先生本人之中國史觀及台灣史觀。國民黨在一塊自古以來不屬於支那的土地上,在未有經過住民授權下建立臨時政府,根本就不代表擁有這塊土地,也得不到統治人民的合理性。純粹因為李登輝或誰當過了此政府的總統並不意味他有足夠用來合理化其治權的理據,中華民國亦不會在任何人當選總統的那一刻起就擁有台澎的事實主權,更遑論法理主權。

我們很難想像李前總統仍會抱持國民黨的大中國主義中國史觀,若接受非中國主義中國史觀,那麼就要理解很多人一直想像的所謂「中國」其實只在中華民國成立後才出現;在中共擊敗國民黨後,中華民國事實主權的範圍其實就只剩金馬,不可能宣稱擁有台澎主權。

可是,直到近日李前總統在前述的《Voice》雜誌文章中仍認定「中華民國是台灣」,這類「兩個中國」的華獨論述在建構台灣本土政治史觀的過程中是十分值得商榷的,而這「中華民國獨立」的觀點亦不會被大部分其他國家接受。反對國民黨的大中國主義並不等於支持李登輝根本沒有接受的日本鷹派中國及台灣史觀,反而可以考慮設想一套更符合本土派中國史觀的非華獨國家論述。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