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點門面少 蒙混過關多

 

記者施曉光/特稿

國民黨不分區名單出爐,雖然老面孔的傳統政客確實較以往少,沒什麼知名度的年輕人明顯變多,但扣除掉「裝點門面」性質的第二名至第六名,其他「素人」大多就像是填充物,被硬塞進一個看似賣相不錯的布偶,真正要夾帶的就是象徵「派系利益」、「世襲政治」、「代夫出征」、「政治酬庸」等代表人物,想要蒙混過關。

反而一些還能象徵性代表勞工、台商、僑民、律師、社福團體、原住民的名字,卻被塞到第十五名之後,明顯做為「墊檔」之用。

這些宛如填充物,幾乎全被塞到後段班的年輕人、不具知名度的名單,若細究背景,其實絕大多數都屬藍營自家人,光是現任或前任中常委、黨工幹部,就將近十個。

不過真正具有爭議性的,是在安全名單第七名之後,要不是正當性不足,就是在選舉利益考量下所做的妥協結果。

不分區立委制度,主要著眼於專業性與功能性,並彌補區域立委的不足,代表的應是全國性的利益,但國民黨先前說明所謂的「縣市長儲備人選」名單,著眼的卻是針對未來參選縣市的經營,勢必會以特定選區利益為最優先。

政黨提名不分區立委,有拔擢和培養人才的戰略思考,台聯、親民黨早有不分區兩年輪替的運作「默契」,但像國民黨這種必須切結的具結畫押,如果拒絕黨中央徵召參選縣市長,就要被開除黨籍,十分罕見,恐怕也有法律上的爭議。

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規定,立委任期就是四年,況且當選立委之後,形同取得人民付託四年的契約關係,除非因案經法院判決褫奪公權,喪失公職資格,或喪失黨籍而被立院依法註銷名籍,或自動辭職,否則不分區立委應可做滿才對。這種「約定權益」,相對於「法定權益」,能否貫徹?有待觀察。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