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黑吃黑」的故事

 

兩岸關係中,前東帝士集團總裁陳由豪,絕對是一個值得探究的「交流」或「交易」模式。這種交流的內涵,就是在台灣的通緝犯,跑到中國去繳交保護費,順利成為座上賓,直到協助其撐過通緝追訴期後,再剝光其最後剩餘價值,讓他赤條條地回到台灣。

前述模擬情境,不久就可驗證是否為真,因為逃亡迄今已經十二年的陳由豪,在台灣的通緝時效,即將於明年五月屆滿,半年後,陳由豪是否被乾洗,並且在中國混不下去?就可了解兩岸關係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是山寨大王習性、或者是法治文明?

陳由豪因為掏空案,涉嫌背信等罪,於二○○三年潛逃中國,二○○九年兩岸簽署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後,台灣法務部多次向中國要求據此遣返陳由豪,但中國卻以陳由豪已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身分證,違反兩岸司法互助協議「己方人民不遣返」規定為由,加以拒絕。既可看出兩岸協議條文的粗疏與漏洞,更可了解中國對台灣特殊經濟犯的有意維護。

在台灣欠債七百億元的陳由豪,這些年在中國成立東聯與翔鷺兩大集團,其中的「翔鷺騰龍集團」年營收超過五千億台幣,二○一○年繳稅給中國即達十四億人民幣(約七十億台幣),曾列中國十大優良繳稅大戶,這種貢獻度,以及可以想見的政商關係,不僅支撐了他在台灣犯罪「沒關係」的雄厚背景,甚至其獲特許的石化事業在中國屢屢因污染引發當地民眾抗爭,也能在特權保護傘下大事化小。

但是,隨著台灣通緝時效截止日的愈發接近,中國對於繼續收容陳由豪的算盤,似乎出現了明顯的改變。最近,陳由豪所屬的翔鷺石化,本月二十八日到期的七億人民幣(約三十五.九億台幣)公司債,被點名可能面臨倒債,翔鷺石化虧損的原因中,與旗下騰龍芳烴PX(對二甲苯)廠近兩年接連發生爆炸,有密切關係。

詭異的是,在今年四月發生大規模燃爆而遭到勒令停工的騰龍芳烴,當地漳州政府允許重開工廠的條件,居然是中國國有的中國石化必須入股接手;而中國的媒體更報導中國石化可能收購騰龍芳烴八成股權。這明顯是個政治決定,而非環保至上的專業決定,因為中國石化這些年因環保問題有若干PX投資案被其政府擱置,怎麼中國石化入股陳由豪的騰龍芳烴,就可以復工呢?

只要了解陳由豪在中國的佈局,即可立刻解答。這位債留台灣、錢進中國的通緝犯,其實胸懷大志,一直希望利用中國的土地,建立起芳香烴垂直整合的石化王國,其在漳州古雷半島所建的翔鷺石化二期及騰龍芳烴,已是最後一塊拼圖,眼看願望就要達成,卻突然意外不斷,這些波折是自然發生,還是人為加工?在對岸這種國度,很難不作聯想。

但可以確定的是,中國石化覬覦騰龍芳烴,而漳州政府也已強力介入,施壓陳由豪若不讓中國石化接手,就等著倒債。果若如此,陳由豪這十二年來逃亡的所有心血,等於要拱手中國,換言之,向惡霸繳了十二年的保護費,最後要被吃到幾乎連骨頭都不剩。

陳由豪模式,可以定義為兩岸交流中的「黑吃黑」典型,陳由豪黑了台灣,中國準備要黑掉陳由豪,馬英九政府要不到人,因為中國還沒吃飽,等陳由豪就範、中國得逞後,即使陳由豪被趕回台灣,屆時恐怕也已過了追訴期,可以不再受相關刑事追訴,那麼台灣受害者全然討不回公道。總結下來,中國是最大獲利者,台灣則是最大的受害者。

這道黑吃黑的交流方程式,又何止陳由豪一人?陳的故事,絕對不利兩岸人民互信的建立,也是對習近平「兩岸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的一大掌臉。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