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何時拔掉奶嘴?

 

本週六,即將舉行四年一度的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這次的開票結果,各政黨在立委席次上的高度競爭,以及究竟有那些小黨可以拚過門檻,順利進入國會?較總統由誰當選,更具戲劇張力;外界也早已預見,今年的「分裂投票」情況,將比往年更加鼎盛,濃厚的氛圍顯示,以「藍」「綠」為區分的兩黨體制,在在受到挑戰。

為因應這股第三勢力新浪潮襲來的沖刷,傳統的兩大政黨分別都祭出了「集中選票」的各種動員策略,諸如不要配票、浪費選票,呼籲支持者歸隊;各小黨面對與大黨之間異常複雜的競合關係,同樣也以非常靈活的攻防,強調防腐,訴諸選民,爭取突圍。基本上,長期累積與經營的組織戰是大黨的強項,小黨則以理念型的文宣戰,企圖進行市場區隔。這有別於以往大選的新現象,選民究竟會如何買單?絕對是週六開票當晚的有趣觀察面向。

相信多數人會同意,小黨紛起的戰國時代,是二○一四年三月反兩岸服貿公民運動的一系列餘波盪漾,儘管其間歷經了去年底「九合一」選舉的消化與收割,然而仍有相當的體制外動能,希望進入體制之內,親手做政治,於是小黨一時間林立。在這個表象之外,無可否認,也反映了這些社會力量對兩黨運作現況的不滿,即使兩大黨有意識的在不分區名單大量吸納社團代表做為回應,然小黨攫取政黨票的力道依舊來勢洶洶。

政黨搶票、固票,大可各憑本事,我們不妨超越這個格局,從執政失敗的國民黨首當其衝來看問題。這個週末馬上就可揭曉:長期一黨獨大的百年政黨,繼前年地方版圖極小化之後,今年國會席次將再極小化到什麼程度?

倘若立法院如同各方預料成功政黨輪替,絕對不能解釋為:選民期待換民進黨來一黨獨大,而是六十餘年來國民黨終於到了該解體的時刻;因為這預示了國會執行各種轉型正義法案的契機來臨,如能竟其功,再下一步,國民黨就有可能朝著正常政黨健康演化,同時也能帶動台灣政黨政治步入正軌。

如果,透過選票可以協助國民黨去除威權性,不僅僅是台灣政黨自此得以較為公平的競爭,更重大的效應是,一甲子以來,中國國民黨不必落地生根,靠著龐大資源就能維持政權,於是得以好整以暇,在意識形態上,以中國為槓桿,在國內操弄統獨,區分你我、標上藍綠、形成隊伍、進行對抗。換句話說,中國一向是國民黨的政治或經濟奶嘴,任何時期皆然,李登輝時代稍有例外,於是被開除黨籍,打為叛徒。

反之,假使所有台灣政黨的生存,只能憑恃在地的耕耘,強大外力,純粹是相處與因應的對象,不再是挾外自重的奶嘴,那麼各政黨的領導菁英為了爭取民意,就不會糾纏於一些假議題,而必須專注於治理能力的實作,以執政績效競爭選票,這個國家才比較可能邁向正常化。

事實上,隨著每四年年輕新生選民的增加,台灣的選票結構老早就在進行新陳代謝,前年三一八衝進立法院的那股力量,就是在企圖拔掉國民黨的奶嘴,國民黨人未能察覺,於是前年選舉輸到傻眼。但是此後一年間,國民黨人居然照樣冥頑不靈,就是要含著奶嘴不放,老世代的奔赴馬習會,中世代的標榜五年級,卻寄情所謂的「九二共識」;一個把國家搞到快倒的政權,成天喊著捍衛中華民國,此等荒謬絕倫,如何與務實生活的各年級對話?

第三勢力,小黨崢嶸,所帶來分裂投票行為的擴大,讓兩大黨一致產生危機感,擔心政黨票遭到瓜分,這情況應該從前述所言,多個角度來思考;我們深信,這個國家的集體智慧是偉大的,不論過程如何曲折蜿蜒,大家總是會以民主選票,定期對過往進行檢討修正,讓台上的政治人物真正聽懂什麼才是民之所欲。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