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家屬為何要配合演出?

 

 
近日因為女童血案,台灣人民對於重大刑案的處理方式又有了相當激烈的討論,雖然不能完全說是包青天看太多,但翻開中華文化圈的刑案劇本,大略都是照同一套SOP在走:戚秦氏之子遭小郡王虐死,戚秦氏擊鼓鳴冤,包大人開鍘小郡王,戚秦氏感恩戴德,世間再無罪惡,百姓知足常樂….以重大刑案來說,台灣社會就會非常喜歡要求受害者家屬照劇本演出。
 
首先是選角,台灣人對於受害者是有資格限定的,你必須要滿足視覺動物對於『既定弱者』的想像,比方說不能有前科,如果是幼童,正咩、或是奶奶養大的高材生,憐憫指數先加十分,又或者在夜店被姦殺的女生,社會會說你活該,另外如果你是東南亞移工,你的新聞只會有半天,但如果你是白人,不管你是被殺害、強暴、詐騙,新聞與社會輿論都會指責是台灣人自己風氣敗壞,讓你這外國賓客受驚了。
 
再來是臨場反應,台灣人民想像中的受害者必須要是驚慌失措的、家屬痛哭司法要還他公道,這樣社會大眾才能理所當然的把情緒發洩更加的正當化,雖然有人認為這源自於善意的憐憫心,但筆者覺得也滿假的,因為前面說過他們只對『既定弱者』會這樣。
 
如果廢死聯盟可以出來被罵那就更方便了,因為這樣就不用動腦去檢討隨機殺人的成因了,這樣就不用碰平時最不想碰的政治,但卻又可以把廢死聯盟當成歸咎社會犯罪率的對象。
 
然而,這次的事件卻出現了變數,就在一切都照劇本上演的時候,身在風暴中心、群眾情緒著力點的女童媽媽,卻一反往常的從家庭、教育談起,希望大家不要再為死者代言,放下仇恨等等.... 此舉無異跌破眾人眼鏡,群眾的紛飛紊亂情緒瞬間失去重心。
 
被潑了一桶冷水的群眾,開始感到憤怒,他們的情緒必須要找到出口,於是開始有人批評她沒資格當媽媽,說小孩會死不瞑目,認為這母親怎麼可以對於社會大眾幫助他譴責殺人犯不領情,民眾還會試圖追殺那些主張廢死的立委,一如本文若刊出,筆者會遭受同一批人的謾罵一般,這樣的社會是無法理性討論如何預防犯罪以及死刑存廢的。
 
這一連串媒體鼓吹起來的荒謬劇當中,這位小女童的母親,勇敢的用她的切身之痛,修復社會每一個被這次悲劇刺傷的心靈,呼籲台灣社會不應再對被害人或其家屬有任何的預設心理,不是只有死者才是受傷的人,只要是傷心的人都是啊!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