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兩岸關係的主動權

記者鄒景雯/特稿

兩岸關係的主動權,多半時候掌握在中國手裡,自二○一六年之後,更加就是如此。因為,在台灣這一方,主政的蔡英文雖然不會再走馬英九的扈從之路,但她也絕不是李登輝或陳水扁;搞對抗,從來就不是她的性格特徵,也不符合她的行事邏輯。

  • (路透資料照)

    (路透資料照)

未來的三年半,就如已經過去的七個多月,對於北京來說,或許不太能夠繼續感受到台北的一中軟語,或者頻送九二秋波,但是肯定也不會聽到足以讓中南海血脈僨張、握指成拳的叫陣;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有立場、沒惡意的新對象,而且是個半晌不吭一句的溫開水、悶葫蘆。在這種情況下,兩岸今後該怎麼走下去,不就是完全由習大大決定嗎?

事實也顯示,五二○之後,習政權的對台「制裁」步驟,先是縮減中國觀光客、戰機遠訓繞台挑釁(九月起);十二月初川蔡通電話之後,對岸再增加了聖多美斷交,以及遼寧艦繞行台灣東岸,向華府明示劍指南海。

既然主動權在北京,台北處於被動,北京就是兩岸關係的變數,台北是可以高度預測的常數,則未來兩岸要冷、要熱、要和顏悅色、還是要喊打喊殺,責任當然都在北京。這個邏輯很是清楚。至少,低調的台灣,既不輸出擴張,也不折騰大家,國際間初步的輿情反應,普遍抱持著同情。

二○一七年開始,所新生成的格局,大致亦是如此。習近平的新春講話既言和平發展、又宣示捍衛領土主權,這樣的軟硬兼施,想必整年會貫穿一氣;但是有用、沒用、或是反作用?北京必須估計。蔡英文索性能講的極致,頂多就是:兩岸不是沒有談的空間,但此同時,更重要的是「台灣人民的感情」,大家會怎麼看待習政權的判斷?這才是影響關係重大。

因此,張志軍定調今年的台海形勢複雜嚴峻,老實講,一切的不確定因素與風險要不要發生,取決於中南海的一念與智慧,北京是很難從蔡英文身上找到藉口的。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