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隨組織附隨人員

 

黨國有多重意義的「附隨」,中投、欣裕台是比較直接的附隨,而救國團、婦聯會等,就屬於比較廣義的附隨。至於常聽到的有回算機制的「疑雲」,譬如馬英九擔任市長時,台北銀行這個大金雞母竟然被比較小的富邦吞併,就很令人懷疑有「回算機制」。而其他許多大型建設竟從放縱偷工減料到不收權利金等,如果不從暗藏回算機制去想,實在很難理解。這些其實都等於犧牲市庫,然後可能等譬如選舉時,這些「附隨」的得利者就會有後謝來回饋黨庫,不都等於變相地讓國庫通黨庫?但法院是國民黨開的─那是我早在許水德講這句「名言」之前,於學校的行政會報裡就聽當時的雄中校長講過了,顯然是黨國的共識,都知道運用黨國一體的體制如何上下其手。

至於人員的附隨,許多老兵被拉伕進來,屬於可憐的「附隨」就不說了。想到我當年進師大教育系,註冊時就被邀入黨,說有多少利益,我雖因「家教」,早知黨國的底細,斷了第一次的附隨,但此後不肯入黨的後果卻一輩子老被「略施薄懲」,雖然不感覺困擾,卻也能感受別人願意附隨的「苦衷」。所以如今遇上年金改革,就發現許多我認識的人,果然都變成很好的捍衛者,起來反抗新政府的「轉型正義」,不也算獲得回算機制了嗎?但他們有多少人能反省,這許多保障其實都不是正常體制下該有的契約意義,不能單以「信賴保護原則」解釋的。

我們的教育界,如今在還有許多年輕人就業困難下,學校許多老師考上後學識水準和工作態度,甚至有些被評價為還不如某些拚過嚴格考試的低階職員,但他們卻因黨國觀念的餘緒而受到保障,連許多不適任教師也因此「受惠」,這不是也因早期把教育人員當「附隨人員」看待,而如今還帶有的特權嗎?幾十年來難道只有台北市的蕭曉玲老師才是唯一不適任的嗎?不就具體顯示這種附隨性質嗎?年金改革的困境,希望這也可以是一個突破口。

(作者為退休教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