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馬偕與蔣介石

陳振/教師

馬偕剛登入淡水時說:「感謝主,就是這個地方了」,蔣介石當年卻是以殖民主義的心態登入台灣,還問當時駐台防衛司令官孫立人將軍說:「台灣到底安不安全?」還曾考慮去日本或菲律賓避難。(民報資料圖/1872年3月9日馬偕博士登陸淡水地點)

馬偕剛登入淡水時說:「感謝主,就是這個地方了」,蔣介石當年卻是以殖民主義的心態登入台灣,還問當時駐台防衛司令官孫立人將軍說:「台灣到底安不安全?」還曾考慮去日本或菲律賓避難。(民報資料圖/1872年3月9日馬偕博士登陸淡水地點)

目前許多人談轉型正義與去蔣介石銅像,當然有其理由,因為蔣介石曾經犯下許多不可饒恕的違反人道罪行,沒有人性的國民黨卻吹噓他的「偉大」!試問,對所有受害者與其家屬而言,有誰在乎加害者生前有多少虛有其表的勳章?例如:他的五星上將頭銜是誰頒給他的?還不是自己往臉上貼金。

如今在淡水郵局後面有座真正值得令人敬仰的銅像,他就是馬偕醫生。馬偕於1872年9月3日搭船抵達台灣,他望著淡水觀音山和淡水河的美麗景致,在日記上寫道:「感謝主,就是這個地方了」,他堅信這就是上帝指引他宣教的地點。

但是這裡的居民並不這麼想,他們對這位阿凸仔充滿厭惡和排斥,尤其是這個「鬍鬚番」,還想要大家改信西洋神,真是大逆不道,許多人對他吐口水,甚至威脅要加害於他,但馬偕不為所動,繼續他「神愛世人」的傳教與行醫工作。沒想到,8年後,1880年馬偕首次返回加拿大述職前,曾經在他起初去宣教時潑糞或關門的艋舺人,卻用轎子抬著他遊街歡送他回國,可見馬偕用愛與服務贏得台灣人民心。

除了傳播福音外,醫療和教育是馬偕在台灣傳教的兩大利器,透過醫療,馬偕成立滬尾偕醫館,用拔牙鉗和奎寧水,解除民眾的疼痛和瘧疾。藉由教育,馬偕創辦牛津學堂,傳授台灣人西方科學,包括天文地理、物理化學、動植礦物、醫學解剖、地質等,帶給學生思想和創造力的啟蒙。馬偕還先後在淡水創辦淡水中學丶與全台首屈一指的女學堂,為台灣培育無數英才,後者使婦女漸脫束縛,提升社會地位。

馬偕為融入台灣人的生活和文化,他勤學台語,還娶台灣人為妻,為宣教走入蠻荒之境,面對生番亦毫無畏懼。在台灣宣教,他懂得從傳統的孝道出發,獲得本地人的認同,來台灣的29年中,馬偕共創設60間教會、培養本地籍傳道師60人、牧師2人,受洗者2633人和60處診所。死後葬在淡江中學後面的馬偕私人墓地,而非毗連其旁的外國人墓地。馬偕認同台灣,埋骨台灣,馬偕可說比許多台灣人還要愛台灣,是真正的台灣人。

反觀兩蔣,生活在台灣三、四十年,卻從不認同台灣,不僅不學台語,還禁止人民在學校說台語,禁止電視播放台語節目,還實施白色恐怖,迫害異議人士,對自由、民主與人權的摧殘,不下於中共。國民黨人卻假惺惺說,當年若非蔣介石「收復」與「保衛」台灣,台灣早已被赤化,可真是吹牛不打草稿!畢竟當年中共既無能力,也沒有意願侵略台灣,因為他們並無海空軍力,也知道台灣如同日本與菲律賓一樣,是美國的勢力範圍。蔣介石就不用說,蔣經國說自己也是台灣人,到底有幾分是真心?如果是真心,為何會發生中壢與美麗島事件,以及林義雄家屬、陳文成與江南等命案?

馬偕剛登入淡水時說:「感謝主,就是這個地方了」,蔣介石當年卻是以殖民主義的心態登入台灣,還問當時駐台防衛司令官孫立人將軍說:「台灣到底安不安全?」還曾考慮去日本或菲律賓避難。馬偕來台是愛人、助人,讓人民誠心誠意愛戴他、尊敬他;蔣介石來台則是殺人、害人,讓人敢怒不敢言,讓許多人對他恨之入骨。對台灣人功勞比天高的馬偕,人民出自自己誠心為他所立的銅像,屈指可數;對台灣人禍害比海深的蔣介石,國民黨卻動用行政命令與國家資源,幫他在全國各地立無數銅像,還蓋一棟舉世無雙的紀念堂!美麗與醜陋、智慧與愚蠢,在此可見分明。

馬偕用「對上帝的信心,實踐在對人的情感、對土地的愛」,馬偕雖然已經離開我們一百多年,但是台灣人仍然受到他的祝福至今,如許多學校教育與醫療照顧。反之,蔣介石則假借「三民主義與五權憲法」之名,卻在台灣實施變相帝制,進行殘酷統治,以致造成許多妻離子散與家破人亡的人倫悲劇。如今雖然事隔僅42年,但是除了少數無知的人還懷念他之外,大多數有良知的民眾早已嗤之以鼻。

2001年淡水鎮特別豎立馬偕的石像,訂立每年6月2日為馬偕日,永遠懷念這位來自加拿大卻認同台灣人的阿凸仔。蔣介石的銅像則是多次遭到「砍頭」,「砍頭人」還是外省第二代的建國君,他與蔣介石並無仇恨,只是基於良知與正義,代天伐罪,希望大家明辨是非、善惡與正邪之分,不希望有人繼續受矇騙。蔣介石是以什麼心態來到台灣?為何至死都不認同台灣?能與馬偕相提並論嗎?

總之,以德服人者,人家才會認同,而以力壓人者,算什麼東西?人雖然可以橫行一時,但歷史是會公正審判的。本來台灣人對中國還有些懷念,但是蔣介石派來的腐敗官僚與軍人,打消了所有台灣人的幻想。

< 資料來源:《民報》〈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