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額儲蓄的沉重負擔

《財經觀測站》

近幾年台灣陷入所謂的「悶經濟」,我國GDP成長不僅連續3年低於全球平均,2015、2016年甚至低於歐美等先進國家。若從GDP需求面來看,台灣經濟成長動能趨緩,主要就是民間消費與投資不振,使得超額儲蓄維持超高水位,超額儲蓄率已連續6年超過10%,不僅遠高於1990年代的2%至3%,也高於美、日、韓等國。

  • 國內超額儲蓄過多。(資料照)

    國內超額儲蓄過多。(資料照)

國內超額儲蓄過多,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產業外移、三角貿易(國內接單、海外生產)盛行,企業持續加碼海外投資,排擠國內投資;二是產業結構問題,除了半導體產業之外,其他產業發展受限;三是國內投資環境不佳,影響企業在台投資意願。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16年民間投資2.96兆元、實質成長率2.77%;2017年民間投資2.93兆元、實質成長率-0.89%。主計總處表示,去年民間投資衰退,主因基期偏高,廠商調整投資步調所致;由於半導體大廠陸續宣布在台投資,預期今年投資可望擴張。然而,國內投資長期依賴半導體產業支撐,其他產業投資動能起不來,創造就業機會及挹注經濟動能仍有限。

超額儲蓄過多絕非好事,而是台灣經濟發展的沉重負擔。近年各國紛紛出招想要吸引投資,川普政府祭出30年來最大規模的減稅方案;中國更公布對台31項措施,想要擴大磁吸效應。在此情況下,政府想要將超額儲蓄導入投資,解決國內投資不振的問題,除了排除投資障礙之外,還要提供足夠的投資誘因,避免台灣產業加速空洞化。

(鄭琪芳)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