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民調低 為什麼?

 

蔡英文就職屆滿兩周年,但民調施政滿意度與人民支持度持續下滑,淪落「誰執政都一樣」的困境。總統府資料照片

黃惟冰/公共服務業

蔡英文總統就職屆滿兩周年,平心而論,縱然大家對於國家的前進方向是否正確,或有不同看法,但台灣在過去兩年,絕非原地踏步。包括年金改革、轉型正義、司法改革、非核家園、重視國防產業以及兩岸關係維持現狀,蔡政府當選前的重大承諾,就算尚未取得寸土之功,至少努力嘗試,不是光說不練。然而,即便如此,同樣不能否認的是,蔡政府雖然銳意改革,仍無法擺脫歷任執政者的宿命,那就是隨著任期的倒數,施政滿意度與人民支持度也持續下滑,淪落「誰執政都一樣」的困境。讓人不禁好奇,為什麼?

說穿了,關鍵在於,蔡政府的上台以及民進黨的全面執政,固然帶來了新一批的「政府領導人」,但並未改變政府運作的邏輯與節奏。就政府整體而言,治理國家與面對人民的方式,依然蕭規曹隨。換句話說,高層的改革風向雖然吹得又猛又急,但負責實際執行的基層草木,還是依然故我,風行並未草偃。

舉例而言,蔡英文過去曾多次表示,我的政府,會是有史以來最會溝通的政府。但這句話,早已「由紅翻黑」,成為媒體與網路奚落蔡政府的重要標的之一。畢竟,對人民來說,要感受政府的溝通能力與誠意,總統的三令五申,不過是遠在天邊的一句話,只有望梅,難以止渴。真正會讓人民有感的,在於政府的公文夠不夠平易近人,能不能做到老嫗能解? 還是咬文嚼字的死性不改,總是讓人有看沒有懂?以及基層公務員,在處理民眾反映問題或是投訴弊端的過程中,是否做到將心比心,認真回覆? 還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想盡快結案了事的消極心態?

此外,今天政府的決策程序,除了參與決策的寡頭有所不同以外,與政黨輪替前的方式,有何不同? 如果攸關公眾利益的決策,一樣是由極少數的權力高層,在小房間內密商而成,然後人民只有聽候拍板定案的權利,不要說自己的意見被聽到,連哪些意見曾經被討論與捨棄都無從知悉,那麼這樣的「溝通」,又怎麼可能讓人民感到滿意,願意支持政策結論?

總結而言,執政者不能只提供願景,還必須從制度的改造著手,理想才有實現的可能。蔡政府本屆任期已過一半,如果不能釐清問題癥結,及早對症下藥,口號與數據說得越好,只會讓人民越覺得疏離,民調的向下沉淪,終將難以逆轉。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