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巴掌看見鼠輩與曼德拉

文化部長鄭麗君呼籲社會「不要複製暴力」,盼事件到此為止,贏得尊敬。
(記者潘少棠攝)

文化部長鄭麗君呼籲社會「不要複製暴力」,盼事件到此為止,贏得尊敬。 (記者潘少棠攝)

記者莊榮宏

台灣社會吵吵鬧鬧,常為一點事爭論不休,對這塊土地嫌東嫌西。

但在老外的眼裡,台灣卻是幸福宜居。

若問「台灣有什麼好 ?」老外會馬上告訴你「治安好」,「我可以在三更半夜單獨出門,不必擔心有危險,就算是女性也一樣安全,你們台灣人習以為常,但在很多國家,入夜是不敢單獨上街的」

「台灣生活超方便,有全世界最方便的超商和賣場,貨架永遠堆得滿滿,食衣住行育樂應有盡有」

「台灣人友善樂於助人而且不排外、排隊守秩序、社會民主言論自由、有山有海風景美、水果多樣甜美、北高捷運都清潔、警察超會找失物,厲害到令人不敢相信」

老外眼中的台灣有千般好,打著燈籠也難找,但台灣人近廟欺神,不懂珍惜,難怪有旅居台灣的老外直言台灣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愛抱怨。最搞不懂的就是,台灣明明是一個國家,台灣人卻天天爭吵自己是不是國家。

不只老外不懂,台灣人也沒搞懂,浪費生命吵了幾十年,到今天還吵個不停,問題出在有心人不斷擴大對立,真理愈辯愈不明,梁子卻越結越深,仇恨透過電視和網路傳播,人心因而鼓盪,稍受刺激就形諸暴力。

譬如,是否去蔣,你可以主張,也可以反對,凡屬言論層次,都受民主保障。

就是不能打人,尤其是在關懷資深藝人的餐會,趁著女性部長向資深藝人噓寒問暖、毫無防備時打她巴掌,行徑卑鄙。

倘若自認理直氣壯,動粗女藝人鄭惠中應該光明正大,就自己關心的議題當面質問鄭麗君,和她來場君子之辯,讓她有說話的機會,這就是民主的真諦:「我或許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擁護你說話的權利。」

受關懷的鄭惠中沒有給鄭麗君說話的機會,攻擊之後,不敢面對鄭麗君就掉頭溜走,像不像心虛的鼠輩?

打人的開溜,被打的沒有退卻。

女部長帶著臉頰上紅紅的巴掌印,繼續關懷資深藝人,帶著笑臉,陪著說話,直到向每位前輩都致過意,完成了任務才離場,展現閣員的堅毅與大器。

鄭惠中事後得意自稱本來想打兩巴掌,渾然不知自己淪為仇恨製造的暴力機器,令人憐憫。

鄭麗君則呼籲社會「不要複製暴力」,盼事件到此為止,贏得尊敬。

不由令人費解,同是女性,也都姓鄭,格局高下,差距竟這麼大。

「恨是學來的,如果能學會恨,就能學會愛,因為愛比恨能更容易進入人心」,前南非總統曼德拉曾經這麼說。

巴掌事件,人們先從一個女人身上看見仇恨,接著在另一位女人身上看見愛與包容;最後,從她們身上看見台灣社會的縮影:正義尚未轉型,閣員已遭暴力。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新聞線上》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