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有大麻煩了

 

時序進入七月,今年上半年各項經濟指標先後發布。中國上週公布統計,顯示對外貿易不振,消費者對經濟復甦信心不足,企業投資生產遲滯,房地產市場沉痾難解,經濟成長步履蹣跚,加上物價停滯,年輕人失業率超過兩成,總體經濟顯然有了大麻煩。

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數據,常受政治干預而「微調」,以致實際狀況撲朔迷離。對中國最新經濟數據,各方解讀各異,但大都相當悲觀。相對淡定的,指武漢肺炎對經濟影響仍然持續,可能出現「二次衰退」,恢復疫情前成長軌跡需較長時日。有人指當前經濟疲弱與物價趨跌並存,令人想起一九九○年代的日本,陷入通貨緊縮而經濟社會長期失落的困境。也有專家預言,中國今後十年經濟成長率將降到三%,超越美國成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已不可能。最悲觀的,認為共產黨一向以經濟成長換取專政的合法性,經濟陷入困境的中國將於十年內崩潰。

從官方數字看,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六.三%,高於第一季的四.五%,上半年成長五.五%,也優於五%的全年目標,疫情之後半年,復甦狀況表面看來趨向穩健。不過,這是與去年同期因上海等地封城而經濟受創的較低基期相比所致。如與前一季相較,今年第二季經濟成長僅○.八%,第一季二.二%,顯示經濟回春不如預期,成長陷入遲滯。尤有甚者,去年受疫情嚴格管控衝擊,經濟成長已降為幾十年來最低的三%,遠低於官方設定的五.五%目標。

在物價方面,六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去年同期持平,是兩年多以來首次止漲,也是一月達高峰後的一路放緩,反映因就業未見改善,消費信心薄弱而欲增乏力,物價低迷之勢可能長期化。批發價格指數(PPI)比去年同月下跌五.四%,是連續九個月呈現負數,且跌幅比五月的四.六%擴大。從上半年看,消費者物價漲幅趨近於零,與批發物價下跌都凸顯了有效需求疲弱。如果物價低迷長期持續,經濟復甦緩慢,通貨緊縮的機率將進一步增高。

上半年經濟的頹勢,如果只是短期現象,或尚難以論斷;但從長期看,前景也不樂觀。回顧中國經濟成長,在二○○○年代平均超過十%,第二個十年也有七%,如今出現的經濟疲態,顯示其高成長期已過,經濟動能逐漸流失,且應有的改革作為不足,結構性問題正一一浮現,侵蝕今後成長潛力。有如各方所見,房地產泡沫爆破、投資與消費嚴重失衡、地方政府債台高築、黨國對社會及民營企業嚴厲管控,加上人口結構所帶來的人口紅利不再、勞動力萎縮、「未富先老」、少子化等效應紛至沓來,中國經濟麻煩多多,已可斷言。

最值得注意的,在歷經房地產泡沫爆破之後,中國經濟將付出慘重的代價。以往,在經濟出現頹勢時,當局以其國家資本主義特色,動輒祭出大量投資等手法,提振經濟︰二○○八年遇金融危機以四兆元投入高鐵及地鐵等基本建設,二○一六年的「棚改貨幣化」,注大量資金於房地產市場。然而,如今擴大基本建設的空間已不大,資金效率低落,長期而言有如飲鴆止渴。

尤其當前以開發商恆大為例的房地產業困境,凸顯了經濟泡沫破滅後慘重的經濟惡果。恆大上週公布財報,過去兩年虧損達八百一十億美元,負債三千四百億美元,顯示去年三月以來的重整未見起色。由於房地產在整體經濟比重達四分之一以上,房地產低迷不振,明顯拖累經濟復甦。統計顯示,中國十四億人口已建構完成的房屋六億,每戶擁有住屋一.○二套,且總人口已不增反減,官方最近雖延長「保交樓」等金融措施,並提出「城中村改造」,但「爛尾樓」、「鬼城」及債台高築的房地產業困境難解,波及金融,也拖累整體經濟。

中國經濟如今陷入困境,雖有美中貿易戰、烏俄戰爭、全球產業鏈重整等外在因素,主要肇因仍咎由自取。經濟泡沫之外,專制體制下的國進民退、企業也姓黨、共同富裕、疫情管控失當、反間諜法…,在在重創經濟改革、創新與活力,投資經營環境惡化,外資撤離。

金錢遊戲帶來人氣、資金、財富,令人狂熱,一旦泡沫破裂,常致金融動盪、消費不振、經濟萎縮,經濟社會長期失落,甚至衝擊一代人。中國的房地產熱潮,以往二十年呈現畸形榮景,被指為中國泡沫經濟的開始,如今正面臨清償的局面。現今疫後經濟欲振乏力,可能只是經濟大麻煩的開端。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