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綜藝化」、「嘴泡化」的政客


下屆總統大選是台灣生存發展的關鍵,也將對國際經貿供應鏈與地緣政治版圖產生重大衝擊,綠、藍、白提名參選人及有意參選者攻防激烈,但除了民進黨提名的副總統賴清德提出了清楚的國政與兩岸關係規劃,其他參選人大都在「練肖話」,信口開河,唱衰台灣,卻未有完整、具體的政見藍圖,並展現應有的論述能力。尤有甚者,反對陣營缺乏理念結合,只是基於爭取政權的考量,將選民分化為「綠與非綠」板塊,推動形形色色的「執政大聯盟」、「政黨輪替大聯盟」,以「下架民進黨」為目標。導致這場關鍵大選似乎淪為「綜藝化」、「嘴泡化」,內容蒼白卻對立火爆的政治表演。

 

台灣從威權統治走到民主改革與本土化,一路坎坷崎嶇,不但受到內部保守與統派勢力掣肘,外部更有中共的文攻武嚇。尤有甚者,中共採行「改革開放」路線後,成為全球資金、技術、人才流向的熱區,面對如此大潮,台灣一方面出現台商大舉西進,一方面卻須警惕中共壯大後增添以商圍政籌碼,迫使台灣掉入被併吞的牢籠,乃有「大膽西進」與「戒急用忍」的路線論辯、對撞。當時,面對中國崛起,台灣如何拚經濟,是一條歧路,充滿徬徨迷惘。大疫期間,台灣經濟表現亮眼,去年人均GDP逾三萬美元,近年來首度超越南韓,而供應鏈則展現驚人韌性,半導體更是全球科技產業的重中之重,反觀中國卻盛極而衰,正在走下坡,由每年雙位數成長掉到以「保五」而沾沾自喜,印證了台灣經濟發展由大舉西進走回吸引台商回台投資的正確性。此一降低對中依賴的經貿發展路徑,與全球市場經濟國家「去中化」、「去風險」,甚至與中國脫鉤的趨勢相呼應。不過,回顧當初有關對中經貿政策的大辯論,至今猶歷歷在目,令人感慨良深,特別是開放八吋晶圓西進議題,若非少數對中共政權本質有深刻認識的先知先覺者堅持反對立場,台灣的半導體早已被吸入中國黑洞,今天大概看不到台積電如「護國神山」般的存在,使台灣具有聯合盟友對抗中共擴張的產業鏈底氣。而當年一些大力主張八吋晶圓應該開放赴中設廠,否則台灣產業便會空洞化的學者、政客,如今大多搖身一變成為半導體在地化的捍衛者。

時至今日,台灣經濟不應與中國過度連結,才是正確作法,已如此明顯,中共及其協力者仍然在散播疑美論、台積電被美國掏空等流言,意圖徹底摧毀台灣半導體的根基。令人遺憾的是,台積電明明是台灣之寶,特定政黨總統參選人仍然信口開河,宣稱是台積電自己遷移工廠到美國、日本、德國,事實卻是上述國家皆以優渥的補貼,極力遊說台積電去設廠投資。此番不實言論,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在其全球研發中心啟用儀式上即強烈回應,研發中心的啟用,就是要向全台灣展示,台積電是根留台灣;台積電是應客戶要求於世界各地開設產線,並不是如一些人的質疑,台積電把生產線往外移,延緩台灣發展。

除了產業根留台灣外,另一個大論辯焦點則在台灣必須多簽FTA(自由貿易協定)、參與區域經貿整合,才不會被邊緣化。其實,推動更多的FTA,加入CPTPP等區域協定,對台灣而言當然是多多益善,不會有人反對。但台灣參與國際經貿之路卻常受阻於中國的反對打壓,並非本身努力就可以達到目標。尤要者,有些人表面上主張台灣應多簽FTA,否則經濟會被邊緣化,實質上是要台灣向中共低頭屈服,在「中國台灣」名義下參與國際經貿體系運作,達到與中國經濟緊密連結的真正目的。這樣的訴求在南韓與中國於二○一五年簽署FTA時,形成一股唱衰台灣的高峰。當時,連部分智庫都悲觀認定台灣將失去競爭優勢,經濟發展必然會被邊緣化。然而,證諸南韓對中貿易由龐大順差轉為逆差,並遭逢中國紅色供應鏈的強力競爭,凸顯台灣沒有FTA護體,產業仍然充滿韌性,經濟發展終於超越南韓。事實上,許多人的錯誤認知癥結,在於他們只看到台灣參與國際經貿體系的困境,卻不了解國家之間的產業競爭,關稅固然是重要一環,但生產力與品質更為決勝關鍵。台灣雖然未能大量簽署FTA,但產業根留台灣,以研發為重心,打造尖端科技產業的領先優勢,為台灣經濟永續發展奠下根基。

綜合以上論述,吾人應當認知在總統大選這個關鍵點,參選人的政見重點應在於如何就經濟議題、尤其對中國的經貿關係,提出符合台灣利益的方案、藍圖。而這更牽涉到在邪惡帝國的經濟脅迫下,如何有效降低對其經貿依存度,轉而強化自身經濟、產業的韌性,與美國等自由世界國家建立可信賴供應鏈,成為「友岸外包」的核心。如此議題才是對所有參選人的「大哉問」,參選人應該好好回答,讓選民有所抉擇;而不是整天陷入「我不贏,台灣會完蛋」的「救世主妄想症」。反而,多數選民拒絕政客們操弄「綜藝化」、「嘴泡化」的選舉把戲,台灣才不會完蛋,才會有更美好的明天。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